广播文艺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角色魅力
2015-04-20李威
李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并一直留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鞍山是雷锋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半个世纪以后,鞍山又涌现出一位“当代雷锋”——郭明义。郭明义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如今,和当年的雷锋一样,郭明义的名字已经变成了一个爱的符号、一个奉献的标志。2010年下半年以来,鞍山广播电视台运用多种广播文艺形式,紧密围绕郭明义典型事迹的宣传,制作播出了一系列广播文艺作品,在听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也为广播文艺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典型人物事迹,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紧密配合新闻报道,广播文艺及时跟进
2010年8月,胡锦涛同志就学习宣传郭明义事迹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鞍钢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郭明义爱心团队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给予充分肯定。作为郭明义身边的媒体,鞍山广播电视台在对郭明义的事迹进行大量新闻报道的同时,广播文艺也紧密配合,利用自身优势,提升宣传效果。
2010年9月17日新华社开始向全国播发郭明义事迹的通稿,18日,中央及各地方媒体开始集中报道郭明义的先进事迹,郭明义的爱心火种逐渐传遍全国。而把握郭明义爱心团队的旗帜在祖国大江南北迎风飘扬的时机,全景式做好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更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所在。鞍山广播电视台在继续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广播文艺及时跟进,先后组织创作并录制完成了广播剧《郭明义》(上下集)、《少年郭明义》(上下集),18集广播纪实文学《郭明义的故事》,20讲广播评书《郭明义》,音乐专题《唱响榜样》,电影故事《郭明义》,以及群口快板《咱们都是郭明义》、儿童故事《我的郭爸爸》等广播文艺节目。
一批再现郭明义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轨迹的广播文艺作品,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当代雷锋”郭明义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行动,生动刻画了其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刻展示了其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而艺术化地反映出郭明义崇高的人生价值观。这些节目播出后在听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同时广播剧《郭明义》和《少年郭明义》先后荣获第12届和第13届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广播纪实文学《郭明义的故事》、评书《郭明义》、音乐专题《唱响榜样》和电影故事《郭明义》还先后荣获辽宁广播文艺奖一等奖。
二、广播文艺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自身优势
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论睁了眼看》)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文艺的精神力量,并指出了文艺的先进性、引领性和凝聚力。文艺作品弘扬精神、凝聚力量的功能与作用,广播文艺节目自然具备,宣传典型人物广播文艺责无旁贷,而且具有自身优势,其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节目形式多样
文艺宣传与新闻宣传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宣传的形式不尽相同。新闻报道是直观的就事说事,直奔主题,而文艺节目则是形象化、艺术化的表现主题。文艺节目的类别更是丰富多样:歌曲、戏曲、快板、相声、评书、故事、诗歌、散文、广播剧、报告文学等艺术形式都能制作成广播文艺节目。本台制作的节目中,无论是20集的广播评书还是9分钟的群口快板,无论是“全景”还是“特写”,都以不同的文艺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感人的情节,捕捉郭明义作为常人的闪光之处,同时运用不同的特色语言,淋漓尽致地浸润着听众的心灵。
文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发挥的空间也很大。比如,音乐专题《唱响榜样》将郭明义事迹的讲述和歌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每段故事都配合相应的歌曲来诠释。没有说教,不是灌输,而是通过音乐来传递真情实感。录制评书《郭明义》时,节目主创将生活原型的采访录音加入其中,使内容更真实,更有纪实特点,这种方式在评书录制中尚属首次。电影故事《郭明义》没有沿用过去电影录音剪辑的形式,而是以一位鞍山广播记者叙述采访经历的方式,以散文的结构展开情节,把电影录音片段融入其中,还将这部电影在本台广播直播间实地拍摄作为幕后花絮,引出故事情节。这些节目形式以其诉诸情感、振奋精神和净化心灵的感召力,体现了广播文艺节目的独有特色。
2.素材更广泛,内容更全面
相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文艺节目对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更加广泛。新闻报道要对新闻素材进行严格的筛选,尤其注重时效性。而文艺作品就相对灵活和方便,甚至可以将一些“旧闻”经过精心裁剪,为我所用,并通过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广播剧《少年郭明义》,就是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了少年时代郭明义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与小伙伴一起成立“齐大山小学学雷锋小分队”,利用课余时间为矿上工人送热水、积极积肥支援农业建设、在学校主动承担生炉子任务、危急时刻机智救人等一系列内容,艺术化地呈现了少年郭明义的成长历程。尤其是通过少年郭明义亲身经历的“见义勇为响山英雄集体”救援行动这一主线,既再现了当年的一段历史,也表现了郭明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思想的形成过程。《少年郭明义》所展现的内容是众多新闻报道中极少涉及到的,而这部广播剧则通过未成年人的视角,诠释了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深刻内涵。
再如18集广播纪实文学《郭明义的故事》,其中吸纳了大量的人物素材,从郭明义出生直到上学、参军、工作、恋爱,从他第一次捐资助学到他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很多细节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都融入其中,把一个丰满的、立体的郭明义呈现在听众面前。因其体裁的容量大,所以可以将诸多有效素材纳入其中,更可以通过生动的细节捕捉,以小见大,润物细无声地刻画典型人物。
3.寓教于乐,传播久远
寓教于乐是文艺节目的重要功能之一。歌曲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评书环环紧扣,悬念迭起;广播剧用对白、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广播文艺节目运用自身的艺术特色起到了精神推进器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听众的审美情趣,艺术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而且文艺节目可以多次重播,增强传播效力。
三、广播文艺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角色定位及创作的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广播文艺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作用是明显的,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应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即相对于各类新闻报道,广播文艺是不可或缺的配角,是衬托新闻报道这朵红花的绿叶。密切配合新闻报道,不喧宾夺主、不越俎代庖,与新闻报道各司其职,而又相得益彰,才是真正彰显广播文艺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角色魅力。文艺作品需要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创作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虽然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各具特色,但在典型人物宣传方面,文艺节目的创作还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真实性原则。
文艺创作中有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区别,在典型人物宣传的创作中应强调的是生活的真实,更确切的说是强调纪实性。文艺作品是艺术化的塑造人物,但塑造典型人物切不可任意拔高人物,更不能虚构故事来衬托人物。“高大全式”、“样板式”人物不仅让受众难于接受,还可能产生逆向效应。本台制作的再现郭明义先进事迹的广播文艺作品,从创作伊始就以真实性为根本创作原则。我们有细致的采访、有深刻的体验,有对素材精心细致的筛选,有在创作中艺术化的裁剪和加工,有对结构、情节设置的反复推敲,有对台词、唱段和表现语言的词斟句酌,但没有虚构和编造故事事件去抬高典型人物。
总之,广播文艺节目凭借着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以多种节目形式,在对典型人物的宣传中,在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响乐中,演奏出了和谐的音符,烘托了恢弘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