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民生大视野换个思维做节目

2015-04-20田爱民

记者摇篮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视野零距离警车

田爱民

县级台如何办好民生节目,这个问题已经自问了无数次,自从干上民生新闻节目那天起就一直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每到年末年初,就像过了正月十五,淘气的孩子时不常扔几个爆竹一样,刺激下你的神经,让你重新审视下未知的行进路线。

眼下,只要你打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说是带着热度扑面而来,且不说《南京零距离》《第七日》《新闻夜航》《新北方》等省级台民生新闻栏目,就是地市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也多了去了,更别说县级台了。全国究竟有多少个民生新闻栏目,恐怕谁也不能准确地说出一二。作为县级台,设备、人员、资金跟人家比都不占任何优势,人家是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现在全国是四级办电视,县级台处于一个金字塔的底端,看着塔尖咱是可望不可即,但您观察下,塔尖虽好,毕竟离咱远着呢,底部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咱的跟前。就像观众看江苏台、辽宁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不能说没有收益,也获得了不少的实用信息,但毕竟离咱还有着距离,有点生分,就像街坊邻里,偶尔串下门热闹热闹也就那样了,到头来还得关起门来唠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作为咱县级台,咱自己的民生栏目也有着大台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地域特色,这也是咱《民生零距离》栏目吸引观众眼球的法宝。

《民生零距离》栏目是个周刊,正因为是周刊,必须有一个有深度的报道,才能镇得住场,不会因为就事论事,泛泛而没有深度。其实周刊,按我的理解就是,生活是米,新闻就是新蒸出来的、暄扑扑、热乎乎的大米饭,而你所得到的新闻素材,大多像在冰箱里放了一宿的隔夜饭,这饭该咋做呢,这时候就需要动点脑筋,加点葱花加点蛋,加点调料加点盐,把它做成个蛋炒饭。天天吃大米饭,周末来个蛋炒饭,换个花样也不错。

当个好厨子不容易,办好个栏目更难,需要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套用标题的那句话就是大民生大视野,换个思维做节目。

说到换个思维,其实也叫“不走寻常路”。做民生新闻栏目也是如此,不走寻常路才能办好节目。有的素材,表面看上去,也就是个短消息,甚至是个简讯,有时候,在眼前一晃也就过了,可是你换个思维再看这些素材和信息,就会发现不少以前你很少关注的“风景”,换句话说,那是相当的有料。思维一变天地宽。

像2012年《民生零距离》看点里有这样一个报道,标题是《棚内尽白头 价高人难求 压力变动力 转变成必然》,这篇报道最初是通讯员提供的一个信息,说三涧堡蔬菜大棚里都是些白发老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不乐干。表面看这是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想一下,为什么会年龄偏大呢,本地的年轻人咋就不愿挽起裤脚进大棚呢,仅仅是三涧堡存在这样的问题吗?这一现象的背后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呢?你看,你这换个思维一思考,就有了疑问,你这一刨根问底拦不住,也就揭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深层次问题。三涧堡是这样,那么全区其它涉农街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通过走访调查,全面反映了我区农村劳动力现状及产业调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农业未来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这也是大视野大民生需要追问思考的东西,用大民生的视角将民生新闻从琐碎化的误区中解脱出来,找准老百姓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点,做出颇有见地的公平公正的报道。这些年像以这样思维方式做的节目还有很多,不妨列出几个标题,如反映我区校园周边关心班无人管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谁来关心“关心班”》,反映春节过后餐饮行业用工紧张的《返乡不回 用工紧张 吸引挽留 各有办法》,反映旅顺一日游混乱,游客有意见的《变味的一日游》,反映健身活动场所少,校园操场不开放的《场地不开放,活动受限 众口难调 如何满足需求》等等。

都说电视好看不好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说事的时候得有镜头,但有些事件往往都是过去时,做民生新闻尤其如此,做新闻其实也就是在讲故事,同样的事,有的人讲得就引人入胜,而有的人就说得索然无味。怎么样能使你讲的故事吸引人,就需要制造点悬念,得强调点戏剧冲突。

当然写新闻不是写小说,不能故弄玄虚,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换个思维组织素材,选取不同的角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拿《民生零距离》中的《拍客》小栏目来说,观众只提供了三张照片和简短的说明,剩下的就需要记者和编辑妙笔生花,加以润色了。要用百八十字写出精彩,写得有趣并让人回味深长,这需要把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妨举个例子,2012年两会期间,新玛特购物广场出现了一辆流动警车,警车上的卡通警察贴图乖巧可爱,观众拍下了照片,记者和编辑配上这样一段解说词:警车也“卖萌”。

拍客唐人说,今年新年,新玛特购物广场多了一辆警车,有它停在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就多了一份安全感。不过往常的警车都是威严有余,可爱不足,但这辆警车就不一样,大眼睛美女警察,看着就招人稀罕。唐人说,想不到连警车也开始“卖萌”了。这个拍客的解说词好就好在运用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词汇“卖萌”,再配上照片上警车俏皮可爱,让人一下子没有了距离感,使一张普通的照片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也是拍客作品的目的所在,也是做节目的目的所在。

写这篇小文章的时候,《民生零距离》栏目正好播出300期,一晃《民生零距离》栏目已走过六个年头了,其中甘苦很难在一篇文章里表述清楚。做栏目如同一个远足的行者,视线的尽头是地平线,每当你觉得就要到达终点的时候,新的地平线就又出现在你的眼前。每年54期节目,多少个看点,多少个热线,多少个拍客,都可以具体到数字,但我更看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故事,就像远行者关注的是途中的风景,而不是地平线一样。就在前两天,接到营城子一位姓钟的女士打来的热线电话,她说:“我太喜欢《民生零距离》这个栏目了,每期都看,我们营城子的老百姓都爱看这个节目,希望你们能来营城子报道流动商贩退路进厅的事,我们的市场环境改善了,商户们都很高兴,也希望《民生零距离》栏目越办越好……”有什么能比观众的认可更让人倍感欣慰的呢,想到这儿,便会感到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作者单位:旅顺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大视野零距离警车
警车
零距离与远距离
和党旗零距离
看待现代诗词入史问题要有大格局大视野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观察零距离
车臣女“人弹”袭击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