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015-04-20陈华英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成员交流

陈华英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改变了以往简单、机械的问答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如今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多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存在时机不当、讨论时间不够,分工不够明确、评价不科学等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收效甚微。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优化组合,平等合作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或按座位就近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的合作学习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每次合作学习,有的组很快就高效完成了任务,而有的组却无从下手。其究原因就在于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每一个合作小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两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后进生,一名是中等生。在小组内设组长、副组长、汇报员。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中等生为3号,后进生为4号。组长负责组织工作,是小老师;副组长负责协调,记录工作;汇报员负责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当然汇报员可以由小组内任何一个组员轮流担任。这样每个组员都有了自己的职责,在小组学习时不仅能有序有效地进行,又能给课堂、给教师减压。比如:数学课堂上,每次评讲作业后,由每组的1号负责检查作业,如发现作业完成差,或有错不改的就立即报告老师。这样做既锻炼了优生的能力,又节约了教师的时间。

二、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1.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首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内容,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其次,还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如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解决“王老师带了30名学生去公园,每辆车坐5人,至少租几辆车?”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生1:30÷5=6(辆),生2:31÷5=6(辆)……1(人);生3:31÷5=6(辆)……1(人),6+1=7(辆)。师困惑: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呢?这时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分析题意,得到正确算法。这样得到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运用时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教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第18页的例3,图中学生分成了4个组,有3个组都是3人,1个组2人。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3+3+2,3×3+2,3×4-1。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补充,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2.明确合作学习步骤

(1)合作前提要求

大多数学生一听到老师说小组合作,没等老师说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动了起来,整个课堂一团糟。针对这一现象,我是这样做的:刚开始一两次“冷处理”,即教师等他们乱几分钟,之后他们看见老师不出声,自然会坐好,这时教师对学生讲合作学习前,必须先听老师讲完学习任务、要求后,说“开始”,再进行小组交流。如还有个别调皮、捣乱的学生在没弄清学习要求就乱说乱动的,教师立即让全班同学停下来,请他来说一说学习要求,以此让他先听清老师安排的合作学习任务和要求,再与同学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时1号是小老师,每次讨论时,如问题较简单,可以让3号或4号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由2号补充;如问题难一点的1号先分析题意,组织成员找到解题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交流时会倾听

在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余同学不能随便打断他的话,要一边听一边想,并且把他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或补充的,等他说完你再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还让学生明白:既要善待自己,又要欣赏别人。

(3)学习后落实处

课堂小结时,教师可先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抽查,如果1号或2号没弄懂,那由教师亲自辅导;如果3号或4号没弄明白,就由同组的1号和2号负责学后辅导。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就保证了小组学习的时效性。

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进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小学生年幼,进行操作、思考问题的时间一般要比成年人长,且合作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充分预设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所需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发言、补充、更正以及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的机会。例如:认识“钟面上从几到几,分针走了( )分”时,教师要充分预设学生合作时所需的时间:(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出示的练习题所用的时间;(2)组内交流的时间;(3)归纳、得出小组结论的时间;(4)运用得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由1号份演老师提问,其余组员回答)所用的时间。

只有教师课前充分预设,留足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否则,由于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学生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状态便被叫停,使学生的合作热情冷却,让小组合作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还会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教师引领,科学评价

1.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由于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差,生活经验不足,大多数学生一时想不到答案。我观察到后,立即结束讨论,调整教学流程,让学生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较短的物体有哪些(跟自己食指的宽度差不多的物体)。第二天上课,教师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段1厘米长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用手去量一量,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用手去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谁比得最准确,教师当裁判,最后分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时,每组学生讨论都很激烈,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生活中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有的找到的还很多。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2.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任命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方法是:建立“数学积分银行”,每个学习组是一个整体,开一个户,引入“基础分”(学生每次测试成绩的平均分)和“提高分”(学生测试分数超过基础分的部分)。每次考试后,算出所有1号的“基础分”,挣得“提高分”的小组就存入自己的户口(多几分就加几分)。反之少于“基础分”的小组就扣分(少几分就减几分)。2号、3号、4号的成绩同样计算。如果累计存到预定目标时,就奖励。这样充分激励小组里每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要不断研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邹广飞.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方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1).

编辑 吴 敏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成员交流
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