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的动态比较研究

2015-04-20陶婧宜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历时比较现代汉语

陶婧宜

摘 要:联系历史的发展来研究汉语语法,注重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变化,从历时动态和交际动态(这里主要是从中英比较来研究)中感受到现代汉语语法的横向纵向的动态化进程。

关键词:历时;交际;动态;比较;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课本的编者邵敬敏老师讲到,近年来,汉语研究,特别是汉语语法研究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之一就是由原来偏重于静态研究转而为偏重于动态研究。所谓动态研究,例如“历时动态”,通过联系历史发展来研究汉语语法;也可以是“共时动态”,倾向于现时语言现象的社会变异、地域变异和功能变异。

五四运动“打倒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后汉语被“欧化”了。复音词大量取代单音词,主语和判断动词“是”大量增加,句子由短句变成了长句,很多本来应该充当谓语的陈述成分移到主宾语前成为定语以及一些表可能句式欧化。

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词汇发展最快,语音次之,语法的发展最缓慢。词汇的发展总要影响到语法,者从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再发展到现代汉语就可以看出来。一本实用的语文丛书《古今语法差异》中写道,古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基础,而现代汉语语法则是古代汉语语法发展的产物。因而古今语法有同有异。“同”表明语言具有稳固性,“异”表明语言又具有变化。我认为古今汉语中的难点,大都在于异。古今语法差异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词类的语法功能不尽相同

2.此类所分细类及所属词语不尽相同

3.句式表达形式不尽相同

4.句子词序不尽相同

经过五四萌芽期并在其后的时间内蔓延的欧化语法现象,现在有一部分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在汉语中站住了脚。甚至其中有些已经区别不出是外来因素了,这主要体现在表时间、处所、条件等状语中。

英语相比于汉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注重实用有形连接手段使语法形式完整,而汉语语言表现的形式受意念引导,其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松散,并且句法功能形式隐含。相比之下,英语表现形式严格受逻辑形式支配,概念界限分明,句子严密,层次扣接,句法功能外显。

1.抽象与形象。西方人重抽象思维,东方人重形象思维。通常,西方人擅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注重抽象思维能力运用;而东方人却更加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并不注重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直截了当地说,英语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用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汉语中则多用具体把握的词语来限制名词。

2.直与曲。西方人重直线思维,东方人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西方人的思维更加直截了当,句首迫不及待要先抛出所有的要点,然后慢慢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东方人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最后点出话语中心思想。

3.主体与客体。西方人严格区分主客体,东方人主客体相互融合,西方人的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而东方人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做出有意识的动作,或具有意识的行为。

4.比较的难度。对东西方语言的观察得出的不同特点,是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一种最直接的比较,这些结论其实是一种最直接的解释,但是这种从比较的角度探求的解释存在着风险,大致理由如下:

第一,理论上的不足。“成熟理论”的局限,“新理论”的幼稚,“外来理论”的牵强,“本土理论”的薄弱。总之,理论建立在具体的语言上,语言的差异导致了理论的差异,而理论的差异直接导致解释的适应性。

第二,实践上的不足。研究的实践总是由个人进行,研究的对象也多少是某一种或一类语言,因此成果也多打上了语言,个人与时代的烙印,缺乏了充分的客观性。

第三,对语法规则的解释总会加上“一般来说”、“总的来讲”以求保险。

考察了兰拉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电话谈话语料库,研究者初步了解虽然汉语和英语中的原因从句在整体上都倾向于后置。在前置原因从句中,“因为”通常和引导结果的“所以”类词连用。但在英语中的because和so并不能搭配,这是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此外,汉语中整个因果复句作单句的句子成分时,通常是“前因后果”的顺序,而英语中恰好相反。

例:每个人都在奔波,因为谁也没有藏身之地。(Because you cant hide, everyone runs.)

从总体上比较了汉英因果复句顺序上的异同,在两种语言中原因从句后置都是优势语序,但是相对而言,汉语比英语又有更明显的原因从句前置的倾向。

Ford(1994)进一步指出,because一般出现在超出读者预期、可能引起读者疑惑的话语语段后面。这样的语段通常以三种特征为标志:对比、否定和强烈的评价。语料显示,汉语后置原因从句中的“因为”情况类似。由“因为”引导的原因从句也通常出现在这三种语境中。

1.“因为”出现在否定性与断后,一般以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为标志。

2.“因为”出现在表对比的话语语段后面,通常以转折词“但是”、“却”等为标志。

3.“因为”出现在强烈的表达语句后面,这些语句通常以程度副词“很”、“非常”、“最”以及语气副词“绝对”等为标志。强烈的评价或表达通常是朝常规的,自然需要给出理由。

除此之外,汉语中“因为”引导的后置原因从句还经常出现在另外两种特征后面,即比较结构和情感表达式。

4.“因为”出现在表比较的话语后面,通常以“比”、“更”等为标志。有比较就有高下之分,有高下之分就容易引发分歧,需要给出理由。

5.“因为”还出现在带有情态表达的话语后面。如义务情态词“应(该)”、“必须”和知识情态词“可能”、动态情态词“希望”等。

由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语音的变化要引起词汇的变化,语音、词汇的变化也要引起语法的变化,因此语言的整体变化就是语言内部要素的调整。

我们在进行语法研究时,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动态,把汉语看作持续变化的并有生命力的开放式的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处在运动之中,以此洞悉其客观规律和基本态势。

参考文献:

[1] 徐杰、匡鹏飞《多视角语法比较研究》.

[2] 郑远汉《古今语法差异》.

[3]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

[4] 杨海明 周静《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

猜你喜欢

历时比较现代汉语
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
常用词“怠”“惰”“懒”的历时演变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对《红楼梦》中“不好死了”与“……好的”的历时考察
古今字“兑”“说”“悦”“敚”历时考察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