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蟒河景区水上主题会所及滨水度假区设计回顾

2015-04-20

山西建筑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度假区滨水景区

程 睿

(太原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蟒河景区水上主题会所及滨水度假区设计回顾

程 睿

(太原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通过介绍阳城蟒河景区水上“主题会所”及滨水度假区规划设计,探索了在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条件下的建筑景观设计手法,以寻求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关系,实现生态、产业、景观价值最大化。

滨水度假区,生态保护,环境,建筑

城市滨水度假区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环境较好的滨水地区不可避免地要被开发利用。滨水度假区的建设如何在满足休闲旅游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并由此探求一条与自然共生的道路。蟒河景区水上“主题会所”及滨水度假区规划设计遵循这一理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项目背景资料

蟒河生态旅游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南40 km,它北承太岳,东接太行,西倚中条,南连王屋,地理位置特殊,属温带之南缘,亚热带之北界,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物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蟒河景区水上主题会所及滨水度假区位于蟒河风景区前庄村以东,楸树沟与后庄之间,背山面水,风景秀美,是蟒河山水最为经典的一段滨水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9 000 m2。规划区域风光秀丽,山水相依,具有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随着近年来蟒河风景区游客量的日益增加,游客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旅游综合接待服务设施较为缺乏,针对会议旅游专项市场的配套设施等亟待增加。水上主题会所及滨水度假区建设项目充分尊重蟒河的现状地块肌理,以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为背景,整合现有前庄与后庄村资源,针对政务商务专项市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以高端接待服务为引擎的包括会议、美食、休闲、度假疗养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

2 尊重自然协调环境的总体构思

1)规划原则。尊重场地的自然景观及生态过程,尊重地方文化,充分考虑市场及游客体验需求,统筹规划,并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合理用地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对场地进行系统分析,合理布局,在开发强度、建筑规模、档次、选址、布局、造型、材料等方面寻求最佳方案。

2)总体布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度假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其之所以能成为度假胜地的关键。蟒河的水秀、林翠、洞幽、石奇,是建设滨水度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根据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本规划设计利用周边的山地与河流对景观建筑进行了空间布局,形成了“一心双轴,四大片区”的空间格局。“一心”是指主题会所及接待广场为主的中心,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从景观与环境角度来看都是理想的迎客待客场所,主题会所定位高端,成为蟒河景区的扛鼎之作。“双轴”则是指沿蟒河滨水景观轴(蟒水在此地转了三个湾,形成四级跌泉,又有上河湾、中河湾汇集于此,山水资源极其丰富,成为蟒河景区最为经典的一处风景,自然形成整个项目区的主题景观轴)及沿路山茱萸生态大道景观轴。“四大片区”分别以不同形态的建筑、山林为组团,形成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旅游服务接待集群区和山地滨水旅游空间。由于规划区地域空间限制,对不同类型的设施如住宿、娱乐、商业设施等功能分区采取相对集中布局,力求使各类服务综合体在空间上形成聚集效应。集中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集中布局带来的景观类型多样性还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尤其是对敏感区能得到有效保护。

3 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

本设计充分尊重基地自然条件,着力将度假区景观融入原有的生态环境,使景观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能持续而不断地生长与完善,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都得以保护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

1)利用山水资源丰富滨水景观。

蟒河滨水景观轴,滨水岸线采取自然型驳岸,除通过种植植被及采用天然石材增强堤岸护坡外,不做大规模人工改造。从楸树沟开始,向北修筑沿河休闲步道,蜿蜒而至会所。沿河流两岸种植丰富的景观植物并修建休闲景观设施。同时,加强两个河湾的景观渗透作用,沿河湾往山洼修筑景观步道、景观亭、吊桥、廊道、盘山小道等,丰富滨水河流景观带。注重现有水体的亲水性和地形的变化,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少量平台、台阶等,使人与水面可充分接近(见图1)。

2)融入环境的建筑设计。

一定的环境成就了与其相适应的建筑风格,而拥有一定风格的建筑又丰富了其所存在的环境。建筑空间艺术所追求的就是建筑空间和环境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除满足基本功能外,还要保证人的内外和谐,即对外的感官,以及对内的感受的和谐,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优美适用的建筑环境。

水上主题会所位于蟒河基地区块中心位置,面朝蟒河,背靠山崖,基地三面环水,从水岸到山崖,地势呈缓坡,逐渐抬高。整组建筑包括会所主楼、住宿楼A、住宿楼B、首长官邸一大三小四座建筑,背靠山崖随山势对水面形成环抱,恰当的嵌入青松碧林之中,与整体自然环境十分协调。对整组建筑特别注意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确保形成和谐的竖向规划和最佳的景观设计效果。从广场回看会所,建筑立面舒展而丰富,错落的坡顶建筑沿袭传统的建筑风格,冰裂纹的艺术玻璃幕墙,其灵感源自当地民居的石砌墙面,建筑外立面沿袭山西传统色彩及造型,古朴典雅。入口处圆形的

门洞,色彩和造型发掘自蟒河传统建筑,运用玻璃、塑钢、锈板、不锈钢等现代材料,质感对比,色彩典雅;拾级而入厅堂,室内装饰古朴端庄,接待、会议、住宿、娱乐等功能丰富有序。远看,整个建筑前后错落,左右对称,气势非凡(见图2)。

3)注重生态的绿化体系。

注重生态保育,形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和景观富于变化的植物群落体系。对于生态植被较好的区域,加强生态保育,而在植被覆盖较少的区域则加强人工植树造林,注重树种的选择与搭配,丰富整体植被景观。

在绿地系统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乡土树种,局部区域配以时令草花和可进入性的草坪绿地,以此来保证规划区生态群落的丰富性和平衡性。

生态停车场的设计突出生态化理念,停车位铺设生态植草砖,路面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让雨水回渗地下,既调节地面温度和湿度,也能为绿化灌溉“开源”。同时,生态停车场栽植以乔木为主的植物,充分发挥阔叶乔木降温吸尘减噪的功效,既能够增加游客在车内的舒适感,也有利于机动车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

营造自然山林带、景观林带、果园农田种植带,为旅游人群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滨水地区不可避免地需要被开发利用,而有限的自然环境资源使得生态保护成为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出于建筑师的责任感,我们试图通过本设计探索对自然环境尊重,对生态系统涵养保护,寻求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关系。在本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把精心设计的度假区建筑组团巧妙地融入蟒河景区的山水之间,使滨水度假区既满足旅游养生,休闲度假功能,又成为与景区环境协调的新景观。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 山西蟒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Z].2010.

[4] 蟒河生态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Z].2011.

[5] 阳城县志[Z].

Design review of the water theme club and waterfront in Manghe forest park

Cheng Rui

(TaiyuanAcademyofBuildingDesign,Taiyuan030002,China)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planning design of water theme club of Manghe scenic spot in Yangcheng and waterfront resort, the paper explores building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ecological system, seeks for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nd realizes maximum ecological, industrial and landscape value.

waterfront resort, ecologic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 building

2015-02-04

程 睿(1978- ),男,硕士,工程师

1009-6825(2015)11-0017-02

TU984.181

A

猜你喜欢

度假区滨水景区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