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光亮抗日:一月打三仗
2015-04-20闫秀廷
○ 文/ 周 鸿 闫秀廷
鞠光亮抗日:一月打三仗
○ 文/ 周 鸿 闫秀廷
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越,鞠光亮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
●亮闪闪的勋章,挂满鞠光亮胸前。 供图/周 鸿
人物档案:
鞠光亮,1945年7月成为东北军区14团三连战士。1955年5月被授予解放奖章。1976年1月转业到天津石油化纤厂工程指挥部任施工处处长。1989年12月从天津石油化纤厂公安处政委任上离休。
虽然已经86岁,但鞠光亮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更难得的是记忆力极强。说起31年军旅生涯,老爷子底气足、嗓子亮,两眼放光。他说:我1945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零星小仗不算,头一个月就打了三次大仗!转过年,1946年5月我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么快就投入组织的怀抱,充分证明我作战勇敢,经受住了战争的严酷考验。
第一战 有了枪
鞠光亮1929年出生于天津市红桥区。抗日战争时期,一家人流落到唐山越河镇,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还处处受鬼子、汉奸的气,当亡国奴的苦日子,让十来岁的鞠光亮心中充满仇恨。
1945年7月,一队八路军路过小镇,住在鞠家的班看鞠光亮个子大、人又机灵,就问:“小嘎子,想不想当八路军啊?”鞠光亮心想:太巧了,真是说到我心坎儿上了。他响亮地回答:“想!早就想了,我要是手上有了枪,就能打鬼子!”于是,16岁的鞠光亮当上了八路军,跟着队伍离开了家乡,走上革命之路。
刚当兵时,没有军装,也没有枪,班长就让鞠光亮背手榴弹。一个弹兜里装着五枚手榴弹,鞠光亮兴奋地背上手榴弹,甩开大步跟着班长向前走。过了三天,在连长、指导员的协调下,联系别的排,凑了一身军装给他。穿上军装,他觉得光荣和自豪。参军的第一个月,零星小仗不算数,他参加了三次大型战斗。
第一仗是解放河北玉田县。开仗前,鞠光亮还没有枪,也不会扔手榴弹,但一直勇敢地跟着班长往前冲。
八路军包围了县城,侦察员探回消息:城里只有一小队鬼子,也就百十来人,集中驻扎在城墙的东南角城门附近;还有五六百伪军,分守其他三个城门。战斗打响,一小队八路军佯攻东南角,装模作样地呐喊着打枪打炮。
鞠光亮所在的14团从西北角架起两丈六的梯子强攻。第一次参加战斗,他都蒙了,也不知东南西北,脑子里一片空白,背着手榴弹紧跟在班长向前冲。伪军大都是鬼子汉奸抓来的壮丁,平日里傍虎吃食儿,混吃混喝儿,如今一看大事儿不好,根本不敢跟八路军较量,扔了枪就逃跑。
等鬼子顺着城墙跑过来,八路军已经上来几个连,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副班长喊:小嘎子,给我准备手榴弹!鞠光亮拿起一枚手榴弹,拧开盖儿,拽出拉环线,交给副班长。副班长一拉线儿,把手榴弹扔向鬼子。说:再拿……没等上刺刀冲锋,一顿手榴弹就把小鬼子全送上了西天。这一仗打下来,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鞠光亮也得到一支七九步枪。反复摸着这朝思暮想的宝贝步枪,鞠光亮心里乐开了花儿:“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第二战 会开枪
第二仗是在唐山开平附近打鬼子的火车。鞠光亮打出人生第一枪,成长为英勇杀敌的猛士。
八路军得到情报:两个中队的鬼子将乘火车从唐山去开平。鞠光亮和他的战友们拧下铁轨上的螺栓,埋伏在五十米外的高岗子后面,一趴就是两个小时。
在高岗子后面趴得正腻味,看见穿着便衣、腰里别着手枪的侦察兵从道叉子上回来,连长问:“咋样?”侦察员说:“还没信。”连长不让大伙儿动:“都别动,好好给我趴着!”只见侦察员不时跑到铁轨上,把耳朵凑到铁轨上听动静。突然,只见他快速跑回高岗,老兵一看,乐了,说有戏!
过了一小会儿,一列火车哐当哐当地开过来,到了拧下螺栓的地方,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整列火车几节车厢全翻了!没摔死的鬼子鬼哭狼嚎。
冲锋号响起来了。高岗子附近的一处民宅房顶上,八路军的机关枪像唱歌一样欢快地射击。各种火力齐发,没多大会儿工夫就干净利索地消灭了一火车鬼子。
听到让人热血沸腾的进攻号,鞠光亮举起手中枪,边瞄准边射击,打了个痛快!他说:“也不知到底哪个鬼子是我打死的,反正是打出了人生第一枪!真过瘾!”
这一仗,几百个鬼子死了一大半,少数没死的全当了俘虏。
鞠光亮说:“那时已经是抗战最后阶段,鬼子的战斗力已经大大减弱。”战后,鞠光亮亲眼看着班长审问被俘虏的鬼子:“说?你们为啥跑到中国来侵略我们?!”小鬼子小声嘀咕:“我们不是侵略?”“不是侵略是干啥?”“我们是回姥姥家来了!”
第三战 巧脱险
第三仗是在唐山附近任个庄以北打鬼子的炮楼。鞠光亮遇敌不慌,机智脱险,受到连长表扬。
冲锋几次,伤亡十几名战友,炮楼却纹丝未动。原来炮楼下面还连着一圈地堡,地堡的枪眼儿正对人的腿,非常隐蔽。地堡外还围着铁丝网,铁丝网外是一人深、两丈宽的壕沟,要冲过壕沟必须通过吊桥。本来与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说好八路军一进攻,他们就从里面放下吊桥,可不知为何进攻时吊桥没有放下。部队死伤严重,炮楼却久攻不下。
攻到中午,连长让以班为单位去老百姓家借灶做饭。鞠光亮被班长派到一户老百姓家,烧火焖饭炖肉。因为打仗,老百姓家早就跑得没了人影儿。一顿饭还没做熟,鞠光亮却意外地听到村南方向有枪炮响,觉得事儿不对,心想那个方向没有自己人啊。悄悄从院门缝往外一瞧,鬼子增援的坦克开过来了!他吓坏了,从院子里翻墙而过,在隔壁老乡家见到一位没来得及逃走的七十多岁的老大爷,赶快说:“大爷,我是八路军,正在您家隔壁做饭,让敌人围在村儿里了,您帮我找身便装吧,我得想办法突围。”老大爷很快找来一身便衣,让鞠光亮穿上老百姓的衣裳。鞠光亮机灵地把枪和军装裹起,藏在院子里的柴火垛中。他想:北边是炮楼儿,南边又来了增援的鬼子,我还是往西跑吧。大爷怕他不认路,就带着他从村子西边左转右绕地跑出去。出了村儿,往西走出三里地,遇到一个坟圈子,突然从坟圈子里伸出枪:“站住,举起手来!”鞠光亮一看,乐了,举着枪的竟然是连里的战友!
事后,连长直夸鞠光亮:做得对,不脱军装根本跑不出来!还把班长和副班长批了一顿:怎么把小嘎子丢了?晚上,侦察员带着鞠光亮偷偷潜回村里,把枪和军装找回来。
一月三战,鞠光亮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