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寇轰炸下的“远东第一厂”

2015-04-20厦涝祀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18期
关键词:永利日寇硝酸

○ 文/厦涝祀

日寇轰炸下的“远东第一厂”

○ 文/厦涝祀

1937年,永利铔厂遭日本鬼子三次轰炸受弹87枚,受到严重破坏,迫使生产停止。

20世纪30年代,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与侯德榜博士一道,在南京六合卸甲甸地区,历尽千辛万苦,建成永利铔厂(现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的前身),时称“远东第一大厂”。1937年2月5日,永利铔厂硫酸铔装置建成投产,生产出我国第一包“红三角牌”硫酸铔(硫酸铵,当时称肥田粉);硝酸装置也建成投产。

肥田粉问世不久,永利铔厂便遭受了压顶之灾。投入生产才几个月,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日寇长驱直下,对南京进行了钳形包围。南京已成孤城。永利铔厂局势日渐险恶。

武力威胁

在危急时刻,为配合抗日战争,永利铔厂职工利用现有设备和原材料,转产硝酸铔,赶制军需炸药、地雷壳、军用铁锹和飞机尾翼,供给抗战将士。范旭东、侯德榜等人身体力行,激励全厂职工的抗日救国热情,要求大家安心生产。他们日夜赶制炸药,送往金陵兵工厂,一直坚持到日寇逼近南京。

日军早已对永利铔厂垂涎三尺。淞沪战争爆发后,一些无耻汉奸乘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落井下石,劝范旭东投入英国人怀抱,挂英国旗帜,乞求保护。范旭东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拒狼引虎,决无可取之处。日寇方面则三番五次在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向范旭东表示:“只要愿意合作,工厂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范旭东全然不听这一套,坚定地提出“宁举丧,不受奠仪”,就是说我们宁愿集体开追悼会也不会屈服!

日军利诱不成,继以武力威胁。1937年8月21日凌晨4时,6架敌机在江色朦胧之中,向永利铔厂进攻,投弹十余枚,扬长而去。硝烟弥漫,情况危急,范旭东、侯德榜镇静若定,一面继续维持生产,一面组织人员准备应变。敌机频繁空袭沪宁地区,硫酸铔厂防空警报不时响起,但职工坚持工作。

压顶之灾

“敌不惜再三来袭,足见本厂与民生国计关系之密切,物资损失何足萦怀,全员平安是所至慰。吾辈当以最大忍耐与信心,克服一切困难,为祖国化工尽瘁至敌人屈服而后已,幸勿悲愤,仍当努力恢复工作。” 此时,战火越烧越近,范旭东在致全厂职工一封信中说。

日寇1937年9月27日又一次出动9架飞机轰炸永利铔厂,投弹16枚,木工房、铁工房中弹数枚。10月21日,大批日机对铔厂进行第三次疯狂轰炸,威力极大。硫酸厂、大气柜、变换工段、触媒车间、动力车间附近中弹最多。工厂前后中弹87枚,遭到严重破坏,包括硝酸塔在内的永利铔厂,开工不到半年便被迫停产。

经过此次轰炸,永利铔厂惨遭破坏,已无法继续生产。为避免所有物资落入敌人手里,工人们开凿防空洞,保护自己,保护设备。范旭东不顾个人安危,火速从天津赶来,策划应变措施。整理重要图纸、易装拆的机件立即转运武汉和四川,运不出的图纸烧掉,叮嘱主要技术人员一律携眷西撤。困难当头,职工依依不舍地回乡去自谋出路……

坚壁红铜

厂里几乎没人了,只有物料部留下周自求、崔荣、刘清文、王古清4人看守设备。这时海口被封锁了,北上铁路也不通了。每天,他们去卸甲甸买几个烧饼,然后到山上去躲避空袭,天黑下来回厂睡觉。

一天,4个人在山后的小树林里合计着:日寇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国,吾辈不能在战场上与敌人一拼高低,天天在这里啃烧饼也不是回事儿。非常时期,我们能为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广播里常说,日寇维持侵华战争,最缺乏的就是铜。敌人每攻占一个城市或者村庄,首先抢劫的目标就是铜。凡是铜制品,无论是铜佛、铜壶、铜面盆、铜乐器,甚至铜的门拉手、铜插销儿……只要是铜的,一律搬运拆卸无遗。

于是,他们就想到铔厂仓库中尚有美国进口的20余吨红铜。这些铜如果落入敌人手中,能制造出无数的枪炮子弹,来屠杀我们的同胞。要是能将这些铜藏起来,不也是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贡献吗!

● 1937年,永利铔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包化肥。

埋入地下最保险。这活儿不能找别人帮忙,也不能让别人知道,只能自己动手,以防铔厂万一失守被敌人挖出来。时间紧迫,事不宜迟,说干就干。当晚,4个人打开仓库,在屋檐下挖了很深很大的坑,用了3个通宵将库存的铜锭全部埋入地下,并将汽油、铅管、不锈钢板埋入团山防空洞,封好了洞口。

侯德榜遵照范旭东指示,整理重要图纸和易于装拆的机件转运武汉、四川,运不出去的图纸则付之一炬;厂里的技术人员一律携眷西撤。永利铔厂职工西迁,与天津塘沽、青岛、海州西迁的“永久黄”(范旭东创办的水利化学工业公司、久大精盐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会聚。1937年 12月5日,最后一批铔厂职工,携带仪表、图纸乘英商太古公司“黄埔号”轮西撤。团体同仁选定四川五通桥创办永利川厂,奠定华西化工基地。

百孔千疮

永利铔厂1937年12月17日被日寇占领。1938年1月,日军部派三井财阀系统的三井物产株式会和东洋高压株式会社代表进驻永利铔厂,派遣49名技术人员到厂调查,7月又增派技术人员至100名继续调查,同时清理、修复机器设备。1939年5月8日,在日本特务机关和汪精卫汉奸组织的“兴亚院”共同策划下,将永利铔厂改名“永礼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浦口工业所硫胺工场”。

日军占领永利铔厂以后,用掠夺的中国原料和强征的廉价劳力,强迫生产“大东亚圣战”所需产品。他们粗使滥用设备,工厂千疮百孔。日军曾修复维持生产,但局限于修理补旧加之电厂的电力供应极不正常,产量始终未能恢复战前水平。

1942年,日本当局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扩大军工生产,企图直接利用铔厂硝酸设备制造火药,未成。后又强行将铔厂生产硝酸的全套设备暴虐拆卸,包括8座吸收塔、1座氧化塔、1座浓硝塔等,共计28套设备,1482件,总重量550吨,全为高级合金钢板制成,此外还有价值4万美元的铂金网。这些设备被劫往日本九州,安装在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用于军事生产。

勉强开工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9月,永利公司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就铔厂归属问题,几经交涉取得接管自己工厂的权利。10月4日,永利公司总经理范旭东病逝于重庆沙坪坝。22日,永利公司董事会公推侯德榜任公司总经理,并主持塘沽碱厂、南京铔厂的接收和复原工作。

永利公司派员接收永利铔厂,发现“所有参与机器设备,外表虽能保持旧观,但实际已丧失效能甚多,整理复旧设备艰巨”。由五通桥迁回南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经济困难、设备短缺的情况下,费时10个月,耗资10万元,勉强于1946年8月下旬开工生产,产量仅及战前的1/3。

联合国总署1946年6月拟利用永利铔厂设备,由该署补助费用扩大硫酸生产。经与中国行政院救济总署谈判,辗转磋商于1947年春,永利铔厂的复旧扩建工程着手筹划、执行。由于复旧扩建工程金额与工厂需增设备金额相差甚远,扩建计划未能完全实现。

侯德榜两度赴东京,找到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并与远东经济委员会几度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经过永利代表与“盟军总部”两年零八个月的艰难交涉,终于使除铂金网之外的1482件设备由“海鄂”轮于1948年4月11日运抵永利铔厂码头。历经磨难劫后余生的硝酸塔,再次站立在了扬子江畔。

劫后复兴

1947年 至1949年4月,尽管永利资方殚精竭力,满望劫后复兴重展宏图,岂料战后原材料、电力供应不时中断,资金枯竭,产品滞销,经营萧条,生产仍难以为继。为摆脱困境,资方把动力等车间抵押给银行,企图维持最低限度的流动资金,但是生产仍然处于半停顿状态。液氨、硫酸、硫酸铵的产量仅为设计能力的50%左右。到解放前夕,号称“远东第一大厂”的永利铔厂奄奄一息。

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迫近永利铔厂。毛泽东主席亲自做出指示:“对付永利厂守敌,只能诱至野外歼灭,不能强攻。如果破坏了永利厂,就是毁了半个南京城。”4月21日,永利铔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占领,获得了解放。

南京解放后的第8天,解放军进驻永利铔厂。周自求回厂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八九年前埋藏铜锭的地方。日寇在上面建了一个临时性的仓库。原地挖掘,铜锭一块不少。后来,用这铜锭为过世的范旭东铸造了一尊铜像。

…… ……

高耸入云的烟囱,鳞次栉比的炼塔,纵横交错的管线、错落组排的储罐,南化公司一套全新的硝酸装置赫然耸现。而在新装置正前方200米处,刚刚退休的老装置中静谧安详地站着一排老的硝酸塔,那些于风风雨雨中走过了74个春秋的老装置硝酸塔,沉静安详地站立着。它们既是南化人不断发展实业、报效国家的亲历者,又是我国硝酸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活化石。

本文图片均由夏娟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点 评

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才能自强

百年历史,内忧外患。我泱泱大国被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所打破,变成了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亡国灭种的危机接踵而至。百年近代史,掺杂着太多的屈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捍卫国家主权,抛头颅,洒热血,虽九死而犹未悔。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的一场殊死搏斗,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国家的不幸,也是企业的不幸。灾难造成了损失,也带来了重生。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把千疮百孔的旧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永恒。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愈炸愈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不复存在,民族复兴的使命任重道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这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投产几个月的永利铔厂

1937年1月26日,永利铔厂硫酸装置建成投产,生产出合格硫酸。31日,合成氨装置建成投产,纯度99.9%的液氨开始产出。

1937年2月5日,永利铔厂硫酸铔装置建成投产,生产出我国第一包“红三角牌”硫酸铔(硫酸铵,当时称肥田粉);硝酸装置也建成投产。

1937年4月27日,美国大使Neisonjomson到厂参观。

1937年8月21日,永利铔厂遭日军侵略军飞机的轰炸。9月27日、10月21日又2次被轰炸。3次轰炸共受弹87枚,氧化部房屋和机件全部被毁。厂方宣布时局紧张,开始疏散。

1937年12月5日,最后一批铔厂职工,携带仪表、图纸乘英商太古公司“黄埔号”轮船西撤。17日,日本侵略军海军陆战队占领永利铔厂。

猜你喜欢

永利日寇硝酸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毕永利教授简介
透视硝酸核心聚焦命题考点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 with Built-in Test Equipment
对硝酸与铜反应的全方位透视
硝酸计算题的典型错误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