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紧国家战略 甩掉油价风险
2015-04-20○文/常婧
○ 文/常 婧
贴紧国家战略 甩掉油价风险
○ 文/常 婧
低油价下,三大石油公司应借力国家战略,走“创新驱动、结构完善、市场深耕”的发展之路。
2015年初至今,受需求不振、供给增长、美元走强以及产油国间在市场份额上的博弈等一系列因素综合影响,各大国际石油公司生产经营业绩严重下滑。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各大国际石油公司主要从压缩投资、持续剥离非核心资产、重视创新驱动、利用金融工具、裁减员工五个方面做出战略调整。然而综合分析,国际石油公司应对油价风险的各项策略中有部分并不适合我国石油公司,我国石油公司应借力当前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结构完善、市场深耕、内外并重”的低油价下优化发展之路。
国际策略不适合国内油公司
2014年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和雪佛龙五家国际石油公司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大幅下行态势。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其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下,大批石油装备出海,为我国石油企业应对低油价提供了保障。 供图/CFP
一是大幅压缩投资。此项策略是国际石油公司短期内应对油价下跌、改善经营现金流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几乎所有石油公司在做2015年投资预算时都在压缩投资。二是持续剥离非核心资产。为维持公司财务流动性并进一步压缩投资,国际石油公司选择持续剥离非核心资产“减负”。三是重视创新驱动。低油价下,国际石油公司特别是几大石油巨头重视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譬如,BP公司反复强调其地震成像技术、生产优化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的推广,并表示要以技术作为对抗油价下行的利器;埃克森美孚、道达尔、雪佛龙等石油巨头也表示要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改善公司盈利空间。四是利用金融工具对冲油价风险。其重要措施之一是使用期货、期权、远期及掉期等金融工具,在原油交易中构建价格对冲将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降至较低水平。五是裁减员工。根据现有资料披露,BP、雪佛龙等国际石油巨头和康菲、伍德赛德等大型国际石油公司都已实施了规模不同的裁员计划。
综合分析国际石油公司应对油价风险的各项策略,其中有部分并不适合我国石油公司。譬如,就裁减员工策略而言,对国内石油公司而言,持续大幅度裁员并不现实,人 员流失和队伍建制破 坏,给公司未来的发 展带来隐患。就使用金融工具对抗低油价而言,一是各类金融衍生品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风险;二是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特别是原油和天然气相关交易市场处于建设初级阶段,很难有效对冲油价风险;三是我国石油公司现阶段在境外金融市场投资油气衍生品仍存在很大阻碍和风险。
“创新驱动”提高硬实力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应借力当前各大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并借鉴国际石油公司优化公司结构、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等应对策略,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结构完善、市场深耕、内外并重”的低油价下优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出台,指导深化“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也为我国石油企业应对低油价提供了切实保障。首先,“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这为我国石油企业进一步参与国家油气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等制定提供机遇,能够依托国家发展战略抵御油价风险。其次,“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为我国石油企业把创新驱动和成本领先纳入公司文化、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提供机遇。再次,“创新驱动”战略提出,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国石油企业联合社会科研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创造了机遇,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第四,“创新驱动”战略提出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行更具竞争力的境外人才吸引制度,为我国石油企业在低油价下引进国内外石油行业领先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机遇。第五,“创新驱动”战略还提出,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这更是有利于激发我国石油企业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更密切的与公司一致对抗油价风险。
此外,在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的《中国制造2025》中,中央政府再次提倡“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也为我国石油企业应对油价风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一是有利于各类装备设备优化,通过服务型制造企业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获得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设备装备,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有利于加快“两化融合”,通过相关生产性服务企业特别是信息咨询、科技咨询和人力资源咨询等专业机构的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智慧油田”、“智慧炼厂”等建设,提高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率。上述规划和措施,都将成为我国石油企业提高装备水平,保障技术发展,提升企业整体效率,积极应对油价风险的有力保障。
国家战略下的机遇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我国石油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优化国内布局提供了机遇。首先在扩大对外投资方面,“一带一路”为中国石化境外投资提供四大机会。第一,中亚地区上游油气资源投资及炼化投资。中亚地区是我国石油公司“一带一路”内对外油气合作最现实的区域。中国石油在上游领域已具备先入者优势,中国石化和新疆广汇等其他国有和民营公司也在该区域内经营油气项目。同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炼化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成品油进口比例较高。因此,我国石油公司在该区域加强上游油气资源投资及炼化投资的机会较大,可以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风口”,以现有项目为突破口,拓展其他投资机会。第二,中东地区现有项目优化及其他油气相关投资。中东地区大部分优质项目已被国际石油公司瓜分完毕,但“一带一路”仍能够为现有油气项目优化提供机遇。以中国石化为例,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以较为合理的合同条款获得现有雅达项目二期工程的投资机会。第三,油气贸易多元化。一方面,我国石油公司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可能从更多中东和非洲国家进口原油及LNG,进一步提高多元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研究通过“丝路经济带”向中亚等国增加成品油出口。第四,“一带一路”战略同样为我国石油公司将工程技术服务队伍、炼油化工技术装备“走出去”提供机遇。在优化国内布局方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同样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中国石化等我国石油公司炼化板块投资现阶段布局集中于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短期内进一步加大发展的潜力较小,且环保压力持续提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要求加大对西部的开发,未来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也可能为我国石油公司优化国内布局提供机遇。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我国石油公司加强物流、仓储、港口、码头等海上进口原油、LNG资源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京津交通、环保和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为我国石油公司低油价下的创新发展拓宽了需求市场和技术依托,创造了新的机遇。从环保角度分析,作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京津冀三地面临着严峻的治理形势;而作为现阶段最清洁经济的一次能源,我国天然气2013年以来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趋势。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国石油企业“大力发展天然气”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从产业升级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低油价将倒逼我国石油公司在华北地区的有关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以质增效。有利于树立“大市场、大营销、大科研、大协作”的工作理念,建立紧密高效的“产、销、研、用”工作机制,最终实现精细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升级版”产业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国石油企业还可以依托规划实现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和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地域优势,进一步发展新兴催化材料与技术、先进分离材料与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纳米技术等,尝试将产品加工向高性能、高附加值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的机遇。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的机遇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将倒逼长江经济带内相关石油企业转型升级,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类似。第二,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一是从主力气田位置看,我国石油企业在长江经济带供气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二是我国内河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LNG动力船舶发展较快,为我国石油企业开拓天然气高端消费市场、实现天然气更高的销售价格提供了机遇。第三,长江经济带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拓展成品油和各类炼化产品市场,通过销售规模增长在低油价下获取更高的总体利润水平。
国家开发银行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
国际石油公司应对油价风险的策略,其中部分并不适合我国石油公司。譬如,持续大幅度裁员会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