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家考场”上见真章
2015-04-20
○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地质家考场”上见真章
○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面对低油价,江苏油田在“精”上做文章、在“细”上动脑筋,在“实”上下功夫、在“效”上求突破。
“面对困难与挑战,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固步自封没有出路。唯有转变观念,把外在压力作为倒逼机制,自我加压、自我奋进,在拼与闯中开辟新的天地。”谈到寒冬的严峻形势,江苏油田党委书记李东海告诉记者。
在这场因国际油价被腰斩而缘起的上游寒冬中,江苏油田积极谋划思路,上下寻求对策。今年上半年以来,共关停137口无效油井,减少人工成本3833多万元,降低措施费2000多万元,减少可控费用5094万元。
“水乡油田”的忧愁
江苏油田地处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地区,地面水网纵横,村镇密布,被誉为“水乡油田”。地下构造复杂,断块破碎,具有“小、碎、贫、散”的地质特征,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
正是因为这种地质特征,给油田勘探开发带来很多困难。“油田有1/3的区块约40%的储量处于湖区和泄洪道内,除了面临全年平均 150天以上的汛期外,还要面对地下复杂构造的挑战,本身找油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次油价下跌,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江苏油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小明说。
在今年初勘探开发工作会上,江苏油田党委书记李东海向大家说了几个数字:“今年江苏油田的产量指标初定为158万吨,效益指标是在油价70美元/桶的条件下限亏7.63亿元。投资则从去年的27.88亿元下降到今年的10.5亿元,油田直接开发投资由18.7亿元下降到3.24亿元。”
一系列数字表明,伴随挑战而来的是巨大的无形压力。
大到油田整体投资压减,小到员工个人工资福利控制,江苏油田全员进入紧张的状态。每天一进入办公大楼,显示屏上关于生产经营的《每日动态》成为员工们要关注的“必修课”,国际油价、销售价格、原油产量、单位成本全都一目了然。
“油田的日子好过了,我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在江苏油田采访的日子中,这句话经常被基层员工挂在嘴边。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与油田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采油二厂今年各项成本耗费算下来,预计只会投资4口新井,而去年我们投入的新井达到80口。目前第一批计划的措施井才17口井,工作量大大压缩。”采油二厂厂长景步宏对记者感慨道。
上下响起一片算盘声
如何在“地质家的考场”上实现“存量创效、增量增效”,成为江苏油田首先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想要打破过去的固定思维,就必须转变观念。“这次的‘寒冬’不是短期的,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将过去以能力配产的观念,转变为以‘效益’来衡量。”景步宏说。
投资的压减势必要求花每一分钱都要反复掂量,把钱用在刀刃上。有限的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一切花销以效益为标准。
为了更好的对质量效益进行考核,江苏油田用效益的尺子定产量的下限,定投资的上限,定成本的边界。设置各项工作的效益底线,把质量效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做到投资围绕效益走,运行围绕效益转,施工围绕效益干,考核围绕效益算。让每一个项目、每一口井、每一吨油都过效益的筛子。
“现在干什么活,脑子里都先想想值不值得干?怎么干花钱最少?可以省多少钱?就跟自己家精打细算过日子似的。”采油二厂金东管理区巡检员张亮笑着说。
在江苏油田,油田的投资、运行、施工、考核等各项工作均围绕效益转,每一个项目、每一口井、每一吨油都要经过效益“标尺”的衡量,坚持有利多干无利不干,将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效益的指挥下,江苏油田上下“响起一片算盘声”。
“新井在哪实施,是产能建设的第一步,计算效益从这里开始。我们优选成本低、效益好、回报高的区块,多打效益井。”江苏油田花瓦项目组经理刘松林说。截止到5月,这个项目组用不到1/4的工作量完成1/3的产能建设目标。
花瓦项目组还不满足于这些。他们还将花24块变成该区块效益开发的主阵地。通过对关键井花24-10井落实储量规模,并在后续井位实施前,综合考虑不同油价下累产油、井网布局、注水井注入强度等,制定了区块最新方案,减少了构造低部位的采油井6口,注水井3口,对区块井网重组、模式重建,最终节约风险进尺3.11万米。
●被冠以“水乡油田”的江苏油田正在努力让油田变得更美。 供图/刘继宝
低油价以来,江苏油田对上产措施、油水井维护等工作量,分区块、分项目算好措施增油效益账。景步宏说:“油田上不上措施,维护不维护,根据油价的变动。我们制定吨油措施成本上限和单井次措施增油量下限指标,做到高效项目优先投入,低效项目控制投入,无效项目禁止投入。”
利用“关、调、减、缓”四种不同的整治手段,截至目前,江苏油田关停无效油井137口,减少无效产量0.68万吨,关停56口无效注水井,减少注水量17.95万立方米;调整87口油井的工作制度,动态调配26口注水井,使这些油水井生产更体现效益原则;措施工作量同比下降36%,同比降低措施费2000多万元;达不到效益标准的停止或者暂缓实施,一季度同比少钻井20口,实现了从能力配产向效益配产的转变。
成本真是不可控的吗
“如果不控制住成本,按近些年来油田原油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即使油价回升到合理区间,企业也很难走出困境。”江苏油田总会计师肖国连说。
以质量和效益为指挥棒引导江苏油田将钱花在刀刃上,那么如何在寒冬下精细地花这笔钱呢?
“针对影响成本效益的关键环节,油田抽调财务、计划、技术、生产等部门的业务骨干,成立井下作业、电力、资金三个重点费用管理项目组,形成管理创效的整体合力。”油田党委书记李东海说。
2005年到2014年,江苏油田吨油成本从1345元涨到2998元,平均年涨幅达到16.5%。“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成本是刚性的,每年上涨也就习以为常了。但照这样涨下去,包袱会越来越重。”李东海说。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刚性成本,看似不可控,真正打开分析后还是有下降的空间和余地的。
在采油厂,动力费和作业费占可操作成本的70%左右,急需“减肥”。为此,各个采油厂将降本的目标瞄准这块“肥胖”的部分。
江苏油田动力费管控小组组长鲁西杰告诉记者,江苏油田大部分油质属于高凝固点原油,油井产量低,井口油温一般低于凝固点,必须通过电加热为油井生产保温。“动力费的一个‘大头’就在用电上。”景步宏进一步补充说。
那么如何降低用电费用呢?在不断地摸索后,合理优化工作制度成为各采油厂的“重头戏”。
目前,为油田加热的是一种自动化的电加热装置,开启后每天24小进行加热。江苏油田发现,二季度以来,随着气温升高,电加热时间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调整。于是,油田对1300多台套电加热装置工作现状逐一摸底调查,制定出合理开启的工作制度。
对回压低、产液量高的200多口油井,自身热量可以满足油井正常生产需要的,就对中频电加热装置关停;对需要开启的电加热油井,安装了时钟控制器,严格控制加热开启时间。随着气温升高,对安装太阳能和热泵节能新技术的集输站,白天关停水罐电加热,夜间减少加热时间。
工作制度的优化带来了明显的效果。鲁西杰说:“通过减少电加热装置开启时间、关停电加热装置,全油田5月、6月各类电加热的耗电费用下降200万元以上。”
“5月27日开始,在保证干线温度的前提下,瓦6区块6口采油井电加热时间从以前开10小时停14小时,调整为开6小时停18小时,缩短开启时间4小时,按电加热功率每小时75千瓦计算,每口井每天可节约电量300千瓦时。”采油一厂兴化采油管理区综合室主任秦俊肖说。
摄影/范友林
经过错峰用电、阶梯用电,全油田用电量大幅下降,今年以来,采油一厂综合电耗以月均50万千瓦时趋势递减;采油二厂5月动力费比上月下降180万元,6月环比下降68.94万元;采油三厂3月以来每月下降20多万元。
围绕降本的一场较量在各个采油厂之间进行。在降低作业维护费方面,各个采油厂通过“开发工作量优化决策会”,加强增量经济评价和方案决策。在采油二厂的赤岸管理区,对各区块油井进行梳理,“一井一策,因井制宜”,总结出各区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优化油井生产。
低成本下,有弹性地开发、生产、措施也成为各个采油厂的新尝试。
“在花24块上我们比原方案减少2口新井,采用低成本侧钻实施滚动侧许35-1井,这一调整新增优质商业储量50万吨。”采油一厂副厂长周宇成说。今年1月,真201-13、侧富86等一批措施井实施前,采油一厂技术部门多次修改方案,不仅日增油明显,还降低投运成本30%。
“油井措施数量减少了,但措施有效率同比增加了。1至3月,采油厂的措施有效率在85%以上。”周宇成说。
1-6月,江苏油田新增石油控制储量完成年计划的88%,各项可控成本呈现出下降趋势。江苏油田分公司和勘探局比年初预算减亏1.3亿元,吨油成本比预算减少314元,长期以来生产成本向上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
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面对新常态、低油价的新形势,要注重真抓实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李东海说。
精细化成功的关键靠扎扎实实每一个人的落实和严格的管理,这是精细化开发的有力保障。
为此,江苏油田的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基层队站,厂处领导每人负责一个基层班组,通过座谈会、个别交谈、跟班劳动等形式,帮助基层找短板、订措施、抓整改,对查找出的371个各类问题,实施“销号管理”。
作为采油二厂的厂长,景步宏在去年10月承担起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的试点任务。
在采油二厂赤岸管理区的集转站,墙上的一块小展示牌颇为引人注意。在这块展示牌上,是当月集转站的班组小明星胡明辉。在他姓名的后边诸多栏目中可以看出,胡明辉这个月为集转站提供了不少节能的小点子。
这块看似小小的展示牌,却是赤岸管理区管理的一个小“法宝”。
在油公司体制改革后,采油二厂新组建的赤岸采油管理区从强化班组自主管理入手,仅仅围绕班组管理的难点和重点,突出员工在班组管理中的主题作用,充分运用“八小管理法”的作用,将“战寒冬、创效益”转化为岗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八小管理法”的管理下,班组成员之间开展了“制定小目标、开展小立法、搞好小核算、征集小点子、开辟小课堂、营造小环境、培育小明星、实施小公开”活动,有效地凝聚全区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过去我们就想好好完成规定内的任务,其他的事情也不多想,现在我们每天上工时就琢磨怎么能把工作完成的更好,‘眼里有活,脑子里琢磨着’。”赤岸管理区一名班组成员告诉记者。
“班组是油田最基本的一个单位。班组的管理意义重大。努力培养班组员工学习、节约、创新、责任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和谐的班组对全力打赢‘战寒冬、创效益’攻坚仗至关重要。”赤岸管理区经理田家兴说。
现在,赤岸管理区集转站的“八小管理法”随着油公司体制的改革,正逐渐在各管理区推广,与油田的精细化生产经营相互配合,在管理和经营上不断创新。上半年,各采油厂的吨油成本减少,动力费呈下降趋势,井下作业费同比下降28%,江苏油田勘探局经营性业务同比增效633万元。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