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下篇)

2015-04-20汪生伟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20期
关键词:石油部克拉玛依勘探

○ 文/汪生伟

中国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下篇)

○ 文/汪生伟

● 开国上将李聚奎从不居功,更不自傲。

● 永葆艰苦奋斗作风,衣服破了李聚奎自己缝补。

● 1946年,李聚奎在军调部工作时与夫人王惠颖及两个儿子的合影。

李聚奎主持石油部工作近三年,建成玉门石油基地,实现新中国石油勘探第一次突破。

新华社1955年12月26日报道了黑油山1号井出油的消息,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但在石油界内部对要不要上黑油山争论很大,一些同志包括石油部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安德列依柯都认为一口井出油不等于有油田,黑油山那样大的沥青山,没有几亿吨油是形不成的,既然形成了黑油山,就说明地下的油都跑光了,现在遗留的是一些残余油,不值得大上。另外一些同志认为准噶尔盆地中央有大量的多套生油岩系,沥青山起了覆盖作用,下面储量可观,应下决心大规模地勘探。当时两种看法争论很激烈,意见分歧,统一不起来。中央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和李富春多次询问黑油山的情况。

研判

在这种形势下,石油部部长李聚奎深知上不上黑油山这个决心下得正确与否,非同小可。为了弄清情况,他顶着严寒亲赴新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1955年12月中旬,他带领地质司司长唐克、副司长沈晨、地质家翁文波和苏联专家组组长安德列依柯一起飞往新疆。一到乌鲁木齐,新疆石油公司总经理张文彬就摆出大量资料,说明黑油山可能是个大油田,应该加快勘探,抓紧开发。他又汇报说:“在新疆石油公司的苏联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地下的油沿着断层、裂缝都跑光了,没有开采价值。苏联驻乌鲁木齐领事馆的领事,原是苏联的石油专家,毫无保留地支持这种意见。他的看法和意见在苏联专家和一部分中国专家中有很大影响。”

在研究了大量勘探资料和详细听取了新疆石油公司领导的汇报后,安德列依柯改变了他在北京的意见,转而支持上黑油山。那位领事知道后大为光火,把安德列依柯召到领事馆,组织一些人对他进行批评帮助。一天早餐时,安德列依柯情绪低落,经张文彬再三追问,才告诉他们:“头天晚上,领事馆的会议批评我无组织无纪律,不尊重当地专家的意见,并告诫我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还不发达,在这个没有希望的地方耗费大量财力、人力搞勘探,要是拿不下油田,将给兄弟的中国人民造成很大的浪费。我们的工作要搞好,不可搞坏,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干。”得知这个情况后,李聚奎决定到现场考察了解情况。

第二天,经过长途汽车的颠簸,到达了黑油山1号井井场。李聚奎看到井口喷出的原油在地沟里流淌,心疼得不行,就对张文彬说:“太浪费了,要想法把油很好地收集贮存起来。”安德列依柯听了不以为然地开玩笑说:“这点油算什么,李部长你也太小气了。”李聚奎认认真真地对他说:“我们国家还很穷,现在到处在找油,一点油都不能浪费啊!”中午在戈壁滩就餐时,一个记者跑过来给他们拍照,李聚奎对记者说:“你给专家照吧。”说着,他端着碗走到一边去了。他一向不太喜欢在工作中照相,认为那是为了宣传,工作就要踏实干,是要解决问题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们在黑油山地区待了两天,白天冒着没膝的大雪,对照图纸资料,跑了许多地方,晚上就和工人挤在一起,二三十个人睡一个帐篷。李聚奎总是挑比较破旧的帐篷住,把较好的帐篷让给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

回到乌鲁木齐讨论时,大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了,认为应该立即着手大力勘探,把黑油山的储量搞清楚,很可能是个大油田。会后,安德列依柯悄悄对李聚奎说:“你是部长,你下命令吧。你下的命令我们就得执行,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他心里有数了,决心组织会战,迅速拿下黑油山。他想在1956年打上100口探井,一举拿下这个大油田。但限于当时的国力、财力和设备,和安德列依柯等专家商量再三,最后决定1956年在黑油山地区打43口探井,在总结以往石油勘探工作的经验并参照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走大步和集中使用力量的办法,尽可能加大钻井工作量,又要把主要力量集中地放在最有希望和收效快的地方。

李聚奎与张文彬交换对黑油山油藏的看法后,要他们搞一个总体设计,研究后再进行大规模钻探。在唐克带领的工作组帮助下,召开黑油山总体规划讨论会,由张文彬与总地质师杜博民、张恺及总工程师史久光等组成设计委员会,编制出《黑油山地区勘探总体设计》,建议采用局部构造钻探与大剖面钻探相结合的布井方式,扩大钻探范围,尽快查明构造储油情况,做好投入开发的准备。

回到乌鲁木齐,在张文彬和新疆石油公司党委书记王其人陪同下,李聚奎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赛福鼎·艾则孜介绍了黑油山出油的情况。赛福鼎提出黑油山维语叫克拉玛依,在新疆发现的油田叫维族的名字,维族人民听得懂,也感到亲切。李聚奎当即表示赞同。

突破

回到北京在国家经委的一次会议上,李聚奎汇报了“克拉玛依可能是个大油田”的喜讯,到会的同志听了十分高兴。高兴之余,冶金工业部部长善意地提醒他:“可能里面还有个不可能。”李聚奎对他讲:“可能性大,不可能小,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不会乱讲。”李聚奎向李富春汇报了克拉玛依油田的情况和1956年的工作部署,得到李富春的大力支持,指示有关同志立即同苏联洽谈购买钻机和设备事宜。恰好在这个时候,苏联主管经济工作的米高扬来我国访问,李聚奎在李富春办公室里见到他。米高扬也认为中国的地方大,地下一定会有石油,鼓励他们要下大力气搞勘探。当李聚奎谈到缺少钻机时,米高扬很爽快地答应大力支援。

1956年六七月间,李聚奎参加以李富春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就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项目与苏联政府进行谈判。石油部提出建设克拉玛依油田和派专家、钻井队、物探队等问题进行谈判。在苏联期间,李聚奎多次向李富春提出,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克拉玛依的发现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形势,希望国家能够给予大力支持。思想统一了,国家计委决定给石油工业部的投资由1955年的7 000万元,增加到1956年的7亿元。有了国家的支持和资金的保证,又有苏联在设备上的支援,石油部党组决心集中力量,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

石油部党组1956年4月19日派康世恩率领石油部工作组和苏联专家组组长安德列依柯到新疆,实地考察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充分听取了关于克拉玛依含油远景和勘探部署的不同意见,审查了《黑油山地区勘探总体设计》,研究了不同观点的依据,果断地提出把勘探的重点由准噶尔盆地的南缘转向西北缘,做出了《克拉玛依—乌尔禾钻探工作的决定》,采取“撒大网、捞大鱼”的方针,在克拉玛依—乌尔禾长130公里、宽30公里的范围内,部署10条东西向的大剖面进行钻探,进一步了解油田的面积。李聚奎亲自起草电报同意康世恩的布置,并要求新疆石油公司和克拉玛依油田领导张文彬、秦峰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认真实施这一方案。

新华社1956年5月11日向国内外发布消息: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在全国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宣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已经被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9月,有23口探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克拉玛依已经具备了开发建设大油田的资源条件。10月1日,在国庆典礼中,克拉玛依的巨大模型在游行队伍中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是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的第一次突破,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而且从实践上破除了“中国贫油论”,雄辩地证明了要长远地、根本地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矛盾,必须走发展天然油的道路。

决心

在集中力量抓好克拉玛依勘探开发的同时,李聚奎带领石油部党组大力把玉门油田建设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用了很大精力抓好青海柴达木和四川的油气勘探开发和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1957年11月21日部党组扩大会确定:集中力量对松辽盆地重点勘探,选准方向,在3年内查明那里有没有开采价值的油田。

为了表明石油部党组的决心,李聚奎要康世恩把这次部党组会的讨论意见写一个决定下发。1958年1月28日,召开厂矿长党委书记会议,他在报告中强调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在云贵、华北、松辽开辟新探区,3年左右搞出一个初步结果,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石油工业更大发展准备资源条件。第二个五年计划如果不在这些地区开展大量的勘探工作,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就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新疆、玉门、四川等地区再好也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会后,组织了300多人的勘探队伍,进驻黑龙江省双城县。出发前李聚奎给他们做动员,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主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工作,艰苦奋斗,为人民、为祖国建功立业”。勘探队自双城县往西进行勘探,详查细测,取得了大量的资料,使人们对松辽盆地的认识大大地进了一步。

通过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共同努力,划出了盆地边界,确认了盆地沉积岩石面积,并勾出了盆地内部构造格局;初步建立起盆地内地层顺序,肯定了盆地内存在着厚达4 000~5 000米厚的沉积岩层,发现了可能生油层和大同镇隆起显示(后来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3号井井位就是定在大同镇高台子隆起上的);落实了松辽盆地第一个局部构造—杨大城子构造。

禀性

1957年第四季度,“大跃进”的气氛愈来愈浓。国家经委开会讨论安排1958年的工作,希望石油部能在过去的基础上,原油产量增加20%。国家计委却要大幅度地减少对石油工业的投资。对这种做法,石油部的同志们不理解。李聚奎专门找到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很认真地说:“你们不要看我李聚奎老实,就欺负老实人。我个人的事小,石油上不去,拖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后腿事情就大了。”李富春和蔼地对他说:“我们再研究研究。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但是有一条,就是实事求是,老实人不会吃亏。”李富春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不久,国家经委开会研究1958年的生产指标。在谈到石油部的计划时,薄一波征询李聚奎的意见:“1958年能不能搞到180万吨?” 李聚奎问薄一波能不能给增加优质煤的供应,以便增加煤炼油的产量。薄一波说:“煤炭部的生产和分配计划已经饱和了,炼钢、炼焦炭都要用好煤,给你们的煤炭和页岩一两都增加不了。”李聚奎也直率地说:“今年国家给我们的投资仅大体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上,明年还要减为4个多亿。人造油的资源不能增加,新的油田又没发现,明年的计划能维持今年150万吨的水平,还要做很大的努力,增加到180万吨是不可能的。”

散会后一个与李聚奎很熟悉、平时关系很好的部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李大哥,大家都在跃进,他说180万吨,你就说200万吨嘛。他说200万吨,你就说220万吨,鼓足干劲嘛!”李聚奎说:“说了,大哥到年底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向干部职工不好交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向上也不好交账,影响国家的计划和全面安排。”这位部长又半真半假地对李聚奎说:“这还不好办,到年底一算账,就写个报告说由于这个原因那个原因,没有完成任务,不就完了。”李聚奎听了连忙对他说:“这个办法不行,办不到的事我不敢乱讲。”

过了一些日子,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周总理问他说:“聚奎呀!你那个石油部,1958年的计划指标是不是太小了一点?还是要加点劲,多搞一些吧。”李聚奎还没来得及说明情况,薄一波就接上说:“石油部的资源、投资就那么多,市场、局面就那么宽。这两年聚奎到石油部后,原油生产从60万吨增至145万吨了,还搞出了个克拉玛依油田。聚奎的工作做得不错了。他在北京的时间很少,开会的时候要找他,往往不是在玉门、克拉玛依,就是在东北的炼油厂,总是在下面抓。”周总理听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他想只要把实际情况反映了,是会得到理解、支持和帮助的。

作风

李聚奎要求机关干部认真学习解放军的工作作风,特别要学习抗美援朝期间部队严格要求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他经常找部办公厅主任王志群谈注意改进机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的问题。每次召开司局领导干部会议时,都要求准时到会,对迟到现象进行严肃批评。他认真纠正机关的文牍和浪费现象。有一次,一个司局起草了一份700多字的电报稿,文字冗长,废话不少,他亲自动手修改为200字,并将两份电报稿在司局干部会上宣读,要求改进文风。他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国家经济困难,汽油供应紧张时,为了节省汽油,确保重要的公务用车,他每天步行上下班,还经常带领党组成员和司局长到新建的办公大楼工地参加劳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开幕前的一天晚上11点多,薄一波给李聚奎打电话:“中央有个考虑,想调你回军队工作,到总后去当政委,让余秋里到石油工业部工作。看你有什么意见?”这个消息来得突然,薄一波也没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动。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他未加考虑就回答说:“我没意见,在个人工作的安排上,我从来都是听组织的。”薄一波接着说:“如果没有意见,明天开会总理就要宣布,有意见你就给我说。”李聚奎回答说:“的确没有意见,有意见我会给你说的。”

第二天在怀仁堂开会,周总理见到李聚奎,把他叫到一边说:“一波和你谈了吗?”李聚奎告诉周总理:“一波昨天晚上给我打了个电话,都说了。”周总理说:“工作变动变动,到总后去和余秋里同志对调一下,你有意见没有?”李聚奎说:“中央决定了的事情,我没意见。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上级怎么决定就怎么干。”周总理说:“好呀,老同志嘛!不过你还不能马上离开石油部。余秋里情况不熟悉,你带他一段时间。等他熟悉了,你再去总后。”

全国人大1958年2月11日通过了余秋里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任命。余秋里很快来到石油部上班。部长办公室只有一张办公桌,李聚奎让余秋里坐在那儿办公。余秋里高低不肯,搬了张椅子坐在旁边,看李聚奎处理公务。李聚奎十分注意有事和余秋里商量。开部党组会时,李聚奎请余秋里主持,余秋里每次都坚持说:“会议由你主持,我现在还是听听情况,做学生。”

李聚奎正与余秋里交接工作时,1958年2月,邓小平听取了李聚奎关于石油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指示:石油勘探要实行战略展开,正确选择勘探突击方向。在东北、华东、四川、陕甘宁等地区多做些工作。3月3日在李聚奎的主持下,党组决定撤销西安石油地质调查处,在该处原有力量的基础上,成立东北、华北、鄂尔多斯、贵州勘探处,把石油勘探重点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决定除保留华北石油勘探处建制外,在东北、鄂尔多斯、贵州三个石油勘探处的基础上,成立松辽、银川、贵州石油勘探局,并新建华东石油勘探局,与地质部门密切协作,开展大规模的勘探。

李聚奎又主持了一段党组会,直到离开石油部。看到新老部长默契配合、关系融洽,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专家们感慨地说:“国民党的新老部长交接是不见面的,搞文字交接。只有共产党的部长才能这样,新的来了,老的不走,还带着新的干。这才是真正为了工作!”

链 接

功高德亦高 楷模照后人

李聚奎没有给亲属留下什么物质财富。1985年12月底,81岁的他看到《军史资料》刊登了一篇名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的短文,想到要为孩子们留下点什么,便抱病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录了5份送给5个孩子每人一份,再次勉励他们自尊、自强、自立、自律,遵纪守法,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子女们把它珍藏起来,把老人对他们的要求铭记心中。

李聚奎逝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的保险柜里看到一个记录日常工作的小记事本,意外地看到他在1984年80岁生日时给自己写下的一段话:“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

晚来挥笔忆河西。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因病逝世。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代表中央军委撰写了纪念文章。他们用“功高德亦高,楷模照后人”的评价概括了他的一生。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点 评

不染尘俗 巍然矗立

不唯上,只唯实,敢讲真话,敢报实情。石油勘探的风险性和耗资比较大,周期也长,但是不经勘探过早地推断和轻率地预言,只会带来不良后果和损失。只有实践,只有经过勘探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掌握指挥石油工业发展的主动权。

情况反映的不实,上级据此确定的方针政策就可能有偏差。明知办不到的事情,就把情况讲清楚,供领导决策时考虑。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能办到的事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办成。

实事求是,有根有据,办事之本。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从群众中集中正确意见,再到群众中去,睿智果敢。不耍花架子,坚持原则,无私无畏,踏实做事,讲求实效,品德高尚。

有毒的东西不能吃,违法的事情不能做。坚贞不渝的党性观念,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开国元勋,从不居功,更不自傲。胸怀坦荡,作风正派,清正廉洁,节操高尚。家风家规,人生底色。不以权谋私,永葆艰苦奋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大度豁达,对党忠心耿耿。

猜你喜欢

石油部克拉玛依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克拉玛依胡杨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勘探石油
立秋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伊政府称不延长美军撤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