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机遇
2015-04-20○文/郝琦
○ 文/郝 琦
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机遇
○ 文/郝 琦
新疆上游油气发展将面临地质、技术、投资等诸多风险,应对风险的同时将迎来新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早在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2015年3月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能源资源领域,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区和全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更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潜力区和产区,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发上游油气资源还将面临地质、技术、投资等诸多风险和挑战,然而在应对这些风险的同时将迎来新的环境和机遇。
油气资源具备规模
新疆非常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其中油砂、油页岩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在北疆地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油砂油方面,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6年)埋深500米以浅油砂油地质资源量26.7亿吨、可采资源量13.6亿吨,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油页岩油方面,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共有妖魔山、水磨沟、芦草沟、博格达山北麓区4个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油总地质资源量54.52亿吨、可采资源量20.28亿吨。煤层气方面,2005年国土资源部评价准噶尔、吐哈、塔里木等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达9.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的26%。
新疆不仅葡萄享誉中外,还是我国重要能源战略接替区。 供图/CFP
新疆地区油气探明程度总体较低,石油天然气探明率分别为22.2%、13%,均处于勘探早期阶段。2000年以来,新疆地区合计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45亿吨,年均3.2亿吨。其中,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7亿吨,年均2.3亿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8万亿立方米,年均1127亿立方米。伴随油气探明储量持续高基值增长,新疆地区油气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石油产量由2000年的1848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2796万吨,年均增长3.2%;天然气产量由2000年的35亿立方米增长至2014年的28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6%。2014年,新疆地区油气当量产量突破5000万吨,达到5030万吨。
四大风险
油气勘探开发面临地质风险。塔里木盆地为大型叠合复合盆地,多期构造演化,多期成藏,油气埋藏深,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受勘探程度和资料条件制约,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还需深入。准噶尔盆地腹部近地表地质结构复杂,横向、纵向变化很大,地下勘探主要目的层系—侏罗系总体表现为自北向南的大单斜,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的背斜、断块和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目标识别与精确落实难度较大。就勘探领域而言,主要有前陆冲断带、碳酸盐岩、深层碎屑岩、火山岩、砂砾岩等。随着勘探开发工作不断深入,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和隐蔽,存在“深、薄、低、隐、难”等地质风险。“深”是指埋藏深,“薄”是指油层薄,“低”是指低渗透,“隐”是指油藏隐蔽,“难”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包含了由“低、深、薄、隐”造成的难度加大,也包含获得正确地质认识的难度、钻探的难度、油气层识别和预测的难度等。
油气勘探开发面临技术风险。综合分析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在新疆的发展现状,发现面对超深层、超高温、超高压、缝洞型碳酸盐岩、稠油、致密油等复杂油气藏,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钻完井配套技术、水平井钻井与压裂技术等有待完善;在安全生产、钻井及开发周期、勘探开发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此外,部分油田储量品位较差、单井产量低,开发面临较多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油田二次开发、深层稠油和超稠油、火山岩油气储量动用等开发技术方面。譬如,中石油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内幕构造复杂,火山岩岩性、岩相复杂多样,开发技术政策不同于碎屑岩气藏,缺乏针对性的开发理论、有效开发利用技术难度大;风城地区稠油、超稠油储量动用还面临许多开发技术难题。
油气勘探开发面临投资风险。从地质条件和技术水平可以看出,目前新疆上游油气资源开发更多是依赖投资驱动。以在疆投资规模最大的我国石油企业中石油为例,近5年来,中石油加大在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投入,累计投资1496亿元,年均增长22%;截至2013年底,在疆累计探明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34.6亿吨和1.61万亿立方米;但与2009年相比,2013年中石油在疆生产油气当量4023万吨,仅较2009年增长10%。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石油公司面临着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油气需求低迷等严峻挑战。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跌,造成我国石油公司勘探生产业务盈利大幅下降。为降低油价风险对公司生产的影响,三大油公司都大幅降低投资水平,同样给新疆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尽管国土资源部为促进油气上游投资主体多元化,计划将新疆6个石油天然气区块公开对外招标,但从整体上看,在疆油气勘探开发仍面临较为严峻的投资风险。
上游发展面临进口油气的竞争风险。“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促进我国与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合作。中亚五国油气资源丰富。根据BP能源统计数据,2014年中亚五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分别为9816万吨和1360亿立方米;油气出口规模持续增长,2014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量分别为7466万吨和571亿立方米。按照各国发展规划,2020年中亚地区石油产量有望达到1.4亿~1.5亿吨,哈萨克斯坦占产量增量的80%以上;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2955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占产量增量的70%以上。从国家整体形势上分析,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走高,从中亚五国进口油气资源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但就新疆上游油气资源发展看,中亚油气进口将对本地上游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形成竞争风险。一方面,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区块的油气资源禀赋优于新疆部分区块,在“一路一带”的国家战略下,有机会吸引数额较大的我国石油公司油气投资,且在当前低油价下,原油进口成本甚至会低于在疆直接开发原油成本;另一方面,新疆是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产区,在现阶段我国天然气市场初步出现“过剩”局面下,新疆天然气未来可能面临“中亚进口气”的市场份额竞争,不利于新疆天然气的长远发展。
油气发展策略
进一步开展全疆可采资源评价以“摸清家底”。建议从国家和自治区层面设立新疆技术和经济可采资源评价专项,针对疆内可采油气资源潜力开展新一轮评价,进一步摸清家底,为未来疆内原油和天然气勘探部署、规划计划编制提供决策依据。新疆油气地质条件复杂,页岩油气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具有诸多特殊性。新一轮资源评价要根据海相和陆相碳酸盐岩等成藏机理及富集的规律,建立不同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的可采资源评价方法,确定疆内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和评价标准。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程度的提高,加强动态评价,突出技术进步对资源提高可采性的作用;强调评价资源的可采性、经济性和勘探开发一体化。
贯彻科技引领发展路线。依托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设立能源科技研发中心,以大型能源企业为主体,以重大能源项目为依托,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针对能源资源勘查、开发、转换、储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专项攻关。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重点加强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岩性地层、火山岩与白云岩特殊岩性等油气藏综合地质研究与勘探目标评价技术,加强超深层、超高压、缝洞型储层、致密储层的优快钻井与储层改造技术,以及超深层、碳酸盐岩、致密油气、稠油等类型油气高效开发技术,为油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继续坚持上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上游投资力度。2015年被认为是油气改革的关键一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7月,国土资源部决定对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公开招标出让,包括布尔津盆地布尔津、塔城盆地裕民、伊犁盆地巩留、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和敦煌盆地罗布泊东南等。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新疆地区克服当前油价风险造成的投资不足,夯实未来油气资源“增量上产”基础。
此外,2014年底,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的“丝路基金”,重点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新疆上游油气资源发展也可以积极争取丝路基金的支持。一方面,新疆地区可以争取丝路基金,直接投资疆内预期效益较好的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扩大投资规模,保障油气产量增长;另一方面,新疆地区可以争取丝路基金,投入与中亚五国的各类油气合作项目。
将新疆打造成中亚油气进口中转枢纽与调配中心。中国—中亚油气合作规模大,中亚天然气管线A、B、C、D线全部投入运营后,天然气引进规模将达到850亿立方米;俄罗斯也有意愿从西线修建原油管道外输我国。但俄罗斯—中亚油气进疆管道的稳定供应受资源、地缘政治、经济、恐怖袭击等多因素制约,存在很大的风险。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或中俄原油管道受到冲击时,需要充分发挥新疆地区的资源优势,平衡我国油气供应。
疆内油气资源生产也需要参考进口油气资源制定合理规模,既满足保障国内油气供给需要,又避免产生“两种资源”之间的不必要的竞争,使新疆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贮备中心。特别是在油气战略储备方面,可以长远谋划,将部分当前技术条件下开采成本相对较高的油气资源暂时封存,作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战时储备。另外,要利用当前低油价的有利形势,在新疆做好进口油气资源的储备工作。因此,建议国家给予新疆地区油气勘探、富余产能建设和储气库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夯实资源基础、构建起富余产能和足够规模的储气库,将新疆打造成全国油气生产调配中心。
发挥优势,强化与中亚五国的油气合作。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机遇,并借力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框架,发挥中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中国的市场优势,积极推进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在能源价格机制、地区能源安全、能源开发和终端市场合作方面交流,制定“互利共赢”的区域能源安全战略。
一方面,要发挥在疆油气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引导各公司的队伍“走出去”帮助中亚各国进行油气开发;另一方面,特别要发挥新疆的现有炼化资源优势,将中亚进口原油和天然气资源就地加工、就地转化,将生产出的成品油、炼化产品甚至电能等“返输”中亚五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