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肉食动物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调查及驱虫效果
2015-04-20王宇翔
王宇翔
(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福州 350012)
2008 年福州动物园从大梦山麓(旧园)搬迁至晋安区新店镇(新园),占地55公顷。动物的饲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活动空间,植被和土壤结构均发生改变。为此,进一步调查福州动物园新园肉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明确寄生虫的虫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和驱虫效果,为进一步建立科学的防治方法和驱虫程序提供科学的依据开展本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9 月-2013年8月,采集福州动物园圈养的各种野生肉食类动物新鲜粪便样本共68份,包括华南虎、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豹猫、美洲狮、三色犬、狼、银狐、猞猁等。
尼康显微镜E70,麦克马斯特计数板,测微尺,70%酒精,巴氏液固定(30%福尔马林生理盐水),5%甘油等。
1.2 方法
应用麦克马斯特法测定每克粪样的虫卵数或卵囊数,即感染强度(eggspergram,EPG)。根据虫卵的性质,分别测定漂浮板感染强度和沉淀板感染强度。
1.2.2 虫卵鉴定方法
运用显微镜低倍镜(40倍)下观察虫卵的结构和形态,转入高倍镜(400倍)观察拍照,测微尺测量虫卵直径,并做好电子图片记录。
2 结果
2.1 肉食动物寄生虫感染率
调查结果显示福州动物园饲养肉食动物9种21头(只),其中5种动物感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5.6%(5/9),且几乎每种动物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混合感染,以猞猁的感染最为严重,含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分别是犬弓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和吸虫。肉食动物感染的寄生虫以弓首蛔虫为主,其感染率及其他动物感染情况见表1,
表1 福州动物园肉食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Table1 Carnivorous infected digestive tract parasites in the Fuzhou zoo
2.2 肉食类动物排出的寄生虫成虫
试验中肉食类动物采用丙硫苯咪唑和甲苯咪唑进行驱虫,大概2-4天可采集动物排出的新鲜虫体。有的动物可采集得到虫体,有的采集不到。现将部分采集到的虫体进行整理,如下:
(1)非洲狮的猫弓蛔虫2-2-c:是猫科动物体内的一种大型线虫。虫体外形与犬弓首蛔虫很相似,但猫弓首蛔虫的颈翼呈箭头状,后缘和体驱几乎成直角。雄虫长3-6cm,有1对不等长的交合刺,尾部有1个小的纸状突起;雌虫4-12cm。
(2)非洲狮线虫图2-2-d:是猫体内的一种大型线虫。虫体外形与犬弓首蛔虫很相似,但猫弓首蛔虫的颈翼呈箭头状,后缘和体驱几乎成直角。
(3)东北虎线虫图2-2-f:虫体长5.5cm,细圆行,乳黄色。
(4)东北虎猫弓蛔虫图2-2-g:是猫科动物体内的一种大型线虫。
2.3 肉食动物寄生虫感染强度
从表2可以看到,肉食动物寄生虫感染强度较高,且春秋两季寄生虫的感染强度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其中以猞猁感染强度最大:秋季猞猁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强度45710个/g、猞猁吸虫感染强度为26740个/g、猞猁犬弓蛔虫感染强度为450个/g;而到第二年春季时,猞猁犬弓蛔虫感染强度为0,可能由于寄生虫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的。同时,猞猁与美洲狮属于同一展区饲养,其寄生虫感染也受到了影响。华南虎狮弓蛔虫感染强度为7200个/g。其他肉食动物寄生虫感染强度见表2:
表2 福州动物园肉食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Table2-1 Carnivorous infected digestive tract parasites intensity in the Fuzhou zoo
2.4 肉食动物驱虫试验
2.4.1 试验方法
选择EPG较高的华南虎、非洲狮、猞猁等,根据感染虫种的不同,选用甲苯咪唑(mebendazole)、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和吡喹酮(praziquantel)进行驱虫试验。驱虫药剂量按照丙硫苯咪唑8-10mg/kg;甲苯咪唑5-10mg/kg;吡喹酮20mg/kg。运用麦克马斯特法,计算出感染寄生虫动物驱虫前和驱虫后15天的虫卵或卵囊EPG值,对比驱虫效果。
2.4.2结果
试验中分季节分批次进行驱虫药的轮换使用。甲苯咪唑和丙硫苯咪唑在野生动物驱虫上虫卵转阴率可达100%;吡喹酮对猞猁的绦虫和吸虫驱杀效果不明显(有待探讨)。其他结果见表3:
3 讨论
Ryan(1976)、Borgsteede(1984)、Papdopoulos等(1997),Thiess等(2001)分别检查来自新南威尔士、荷兰、希腊等930、314、139、74只狐狸胃肠道寄生虫,结果绦虫、吸虫、钩虫、弓首蛔虫为主,其次为棘头虫、毛细线虫、旋毛虫等。Valdmannl等(2004)在1999年-2001年间对爱莎尼亚的37只欧亚猞猁检出蠕虫,主要有豆状绦虫、带科绦虫(41%)等;线虫主要为猫弓蛔虫(68%)、毛细线虫(22%)等。Torres等(1998)从8只被宰猞猁中检出12种寄生虫,种类主要有吸虫、绦虫、钩虫、弓首蛔虫等。刘建丽等从哈尔滨东北虎林园两次采集65份和84份东北虎、狮、豹等多种猫科动物的粪便,结果显示,粪样中存在猫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等孢球虫。
表3 肉食动物寄生虫驱虫效果对比观察Table3 Predators parasitic insect repellent effect is observed
本次调查福州动物园肉食动物9种21头(只),其中5种动物感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5.6%(5/9);几乎每种动物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混合感染,以狮弓蛔虫为主,且春秋季节查虫时,感染强度相对稳定,可能是由于食肉动物展区固定,且粪便未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展区环境,加上饲喂的生肉以及食物放在笼舍地面直接采食而感染寄生虫。
采用甲苯咪唑与丙硫苯咪唑轮换使用,目前可使大部分动物虫卵转阴率达100%;且食肉动物大部分单独饲养,能够做到驱虫一对一,驱虫相对方便操作。而猞猁的感染含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分别为线虫、绦虫和吸虫,驱虫时药物的选择上相对困难,给驱虫工作相对复杂,采用轮换使用驱虫药进行驱虫,前期使用甲苯咪唑,驱虫结果为犬弓蛔虫虫卵转阴率100%,而猞猁绦虫与吸虫的EPG值反而升高,这可能与虫体之间的竞争性有关。后期直接采用吡喹酮进行驱虫,其虫卵EGP值并无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动物饲喂驱虫药过程有药味影响而甩头导致药量减少的关系。丙硫苯咪唑驱虫无法得到寄生虫成虫,因其崩解虫体,与粪便融合一起排出体外。而甲苯咪唑驱虫后能够得到动物成虫,肉食动物寄生虫以弓首蛔虫为主,这类寄生虫成虫大小约2-5cm长,而肉食类动物粪便干而硬,想要获得肉食动物的成虫需从驱虫第二天开始连续3天采集肉食动物粪便,用镊子一点一点剥离,发现虫体后轻轻放置于培养皿中,按照1.1.5方法进行采集固定。
肉食动物寄生虫中共7种虫种,有3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分别是类圆线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和钩虫病。
[1]肖映珍,鲁清桃,刘毅,等.长沙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调查[J].湖南畜牧兽医,2001(1):25-26.
[2]马俊英,林恭华,吴献洪等.某省人体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名录[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15-17.
[3]杨光友,张志和,等.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M].科学出版社,2013,52-105.
[4]乔继英,吕向辉,雷建军,等.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形态观察[J].经济动物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