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州区天然草原毒草分布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5-04-20张兴智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温性毒草狼毒

张兴智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畜牧兽医局,甘肃 武威 733000)

毒草是指对人体或畜体健康有害的草,通常在草地上自然生长,含有甙类、生物碱类、毒蛋白类和酚类等有毒物质。在自然状态下以青饲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可引起生理异常或功能障碍性中毒,轻则影响正常生活,重则导致死亡[1]。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天然草原面积达138.41万亩。由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的不同,植被类型差别很大,主要以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山草甸为主。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凉州区天然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逐渐变劣,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不断繁衍增生,严重阻碍了草原的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进行凉州区天然草原毒草的种类和分布状况的调查,为毒草的科学防治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凉州区草地类型及其植被分布状况

凉州区境内地形复杂,主要有西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绿洲平原,东北部开阔的砾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组成。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位于祁连山的冲积、洪积扇缘地带。草地以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为主,植被盖度约在15—75%,草场退化严重。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地、森林草甸草地:分布于沿祁连山区西营、古城、谢河、松树等乡镇,海拔2400—3300米,主要植被有蒿草类、珍芽蓼苔草,垂穗披碱草等;温性草原:分布于金山、康宁、西营、松树、柏树、金塔、张义、古城、谢河等沿山乡镇,海拔2000—2700米,主要植被有:针芽类、冷蒿、锦鸡儿、驴驴蒿等;温性荒漠:分布在吴家井、长城、金山等乡镇,海拔1400—2000米,主要植被有唐古拉白刺、沙蒿草、麻黄草等;低平地盐化草甸:分布在邓马营湖,海拔1300—1500,主要植被有芨芨草、马蔺草等;温性荒漠化草原:分布于西营、黄羊、松树、柏树、金塔、张义、古城、谢河等乡镇。

2 调查方法

2.1 踏查

调查前对凉州区天然草原区域环境、气象、土壤、面积等获得轮廓性的初步了解,然后确定调查重点,确定调查路线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天然草原地形变化、生物学环境,识别各种毒害植物的外貌、组成结构,了解其分布特点。

2.2 重点调查

2004年7 -9月草原植物生长旺季,在踏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区草原资源普查进行调查,设计12个调查样点,采取现场实地调查和走访询问当地农户相结合的方式,实地深入个别毒草危害严重的乡镇,对毒草危害严重的地方,考察了解毒草种类、面积、密度及其危害;采集标本、样品进行进一步鉴定和研究[2]。重点调查毒草密度,即单位面积上毒草发生的数量。

D(密度)=N(株数)/S(单位土地面积)

3 调查结果

3.1 毒草的种类

经调查,凉州区天然草原毒草面积达10.24万亩,约占草原面积的7.4%,且呈零散分布。目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毒草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禾本科芨芨草属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豆科棘豆属二色棘豆Oxytropisbicolor、糙毛棘豆,瑞香科狼毒属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inn。此外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披 针 叶 黄 华 Thermopsis lanceolataR.Br、达乌里龙胆GentianadahuricaFisch、荨麻UrticafissaE.Pritz等毒草也偶有分布。所属毒草均与牧草群落混生,并个别样点中呈绝对优势种,对家畜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醉马草。

表1 凉州区天然草原主要毒草调查表

3.2 不同种类毒草的分布状况

凉州区天然草原内的毒草分布在地处祁连山北麓山区,海拔2000~3000m的高山草甸草原上,毒草面积约占全区天然草原面积的7.4%,多数毒草在张义镇、谢河镇、古城镇、金塔乡、西营镇、康宁乡等13个乡镇天然草原上均有分布。醉马草在我区海拔1800-2500米的张义镇、谢河镇、古城镇、金塔乡、西营镇、康宁乡等13个乡镇的天然草原沟底、山坡中下部,呈片状形成群落生长。最严重的是西营镇大五沟天然草原的部分山坡上醉马草达到了396株/100m2;棘豆在全区的张义镇、谢河镇、古城镇、金塔乡、西营镇、康宁乡等13个乡镇天然草原上均有分布,其中古城镇大干沟天然草原上毒草达到了92株/100m2;狼毒分布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我区海拔2300m以上西营镇的小四沟、大五沟和古城镇的大干沟高山灌从草甸草原上。

3.3 不同毒草的分布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棘豆分布广泛,不论是在高山灌丛草原还是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上均有分布,且每100m2数量不多,呈均衡状态分布;醉马草分布区域集中,在全区毒草种类和数量中占有比例最大,局部生长优势集中,高山灌丛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每100m2可达361-396株,呈片状群落生长,在局部地方形成了醉马草生长带;狼毒分布数量稀少,仅集中在西营镇和张义镇的部分草原。

3.4 主要毒草的危害

3.4.1 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醉马草为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00cm,茎节下贴生微毛;基部分枝成丛,直立或斜向上,花小,紧密排列,淡蓝紫色或淡紫色,荚果短短圆形,扁平微弯,两端扁,花期5-6月,果期7-8月。醉马草根系发达,耐旱,抗病虫害,返青早,生命力强;全草有毒,含多种生物碱,为烈毒性常年有毒植物;种子多,传播快,侵占力强,能在草地中很快形成群落[3]。

3.4.2 棘豆(Oxytropisbicolor) 主要是二色棘豆和糙毛棘豆,为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极短,似无茎状。羽状复叶长4-20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密被长柔毛,与叶柄连合;小叶7-17对,4片轮生,少有2片对生,披针形,长3-23毫米,宽1.5-6.5毫米,两面有密长柔毛,先端急尖,基部圆形[4]。花多数,排列成或疏或密的总状花序;花萼筒状,长约9mm,宽约2.5-3mm,密生长柔毛,萼齿三角形,长为筒部的1/5;花冠蓝色,旗瓣菱状卵形;子房有短柄.荚果矩圆形,密生长柔毛,2室。该类植物全草有毒,含有多种生物碱,为烈毒性常年有毒植物。

3.4.3 狼毒(Stellerachinaejas—mP)狼毒俗有“断肠草”,为瑞香科狼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40cm;具粗而较长的木质化直根,直径2-3cm,茎自基部强烈分枝,分枝基部木质化,不再分小枝,深绿色,光滑无毛;根块状或圆锥状,外皮褐色,内面黄白色。单叶互生,近无柄;叶片窄椭圆形或长方披针形,长1.5-6cm,宽8-15mm,全草有毒,尤以根部毒性最大。其根粉对眼、鼻、咽喉有强烈而持久的辛辣刺激。其化学成分,根含萜类树脂,有毒的高分子有机酸及狼毒素等黄酮化合物,还含有香豆素茴芹毒,异茴芹素及牛防风素等[5]。

4 讨论

毒草作为生物系统的一部分,在维持天然草原的生态系统平衡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全面掌握全区毒草的分布现状,综合进行毒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议在今后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4.1 加强对毒草药理学机制的研究,使其尽快应用于临床医学

毒草虽然对人畜有毒,但是从医学的角度讲毒草内含有的甙类、生物碱类、毒蛋白类和酚类等物质,是一种良好的医疗资源,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将有效的变毒为宝。进行天然草原毒草的调查,掌握全区草原毒草的现状,为下一步进行草原毒草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4.2 加强对毒草防除机制的应用

天然草原的毒草在草原上生产年限长、根深蒂固、且部分对人畜危害较大,一般的火烧、铲除等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毒草对人畜的危害。为此,进行毒草分布情况的调查,掌握毒草的生产特性、分布情况。并根据毒草的生长分布特性状况不同,采取围栏限牧的方式,划定禁牧区、宜牧区和适牧区,防范毒草对草食畜的危害。

4.3 加强对毒草脱毒方法的研究

草原上的毒草虽有毒,但是在牧草种类上占据着当地牧草的大部分,在进行脱毒后可以作为正常饲草的利用。建议加强对毒草脱毒方法的研究,筛选简单可行、适宜当地牧民操作的脱毒方法,促进毒草资源的有效利用。

[1]郭郁频,任永霞.河北省坝上地区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有害植物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草地,1999,(1):41-45.

[2]谭承建,董强,赵宝玉等.民勤县天然草地毒草调查与防治[J].草业科学,2005,22:86-89.

[3]阿不满,孔宪华.天祝县草地有毒植物调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5:61-63.

[4]富象乾.内蒙古豆科新分类群[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0,11(1):134-141.

[5]马松江.青海海西草原有毒植物及其经济价值[J].草业科学,2008,25(5):98-103.

猜你喜欢

温性毒草狼毒
研究认为温血动物出现于2.33亿年前
论酒性绽放与人性澄明的四重关联
草地毒草狼毒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狼毒净和灭狼毒对青海省草地狼毒的防治效果
天然草地毒草危害、防控与综合利用
青海草地毒草狼毒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高原上的狼毒花开了
阿勒泰地区草原返青期地面观测情况
二则(2)
寒性体质男人食补暖身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