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毒品犯罪预测预警研究现状分析

2015-04-18郑永红

警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毒品预警

郑永红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研究文献的选择与分析

进行研究综述的前提是尽可能多地占有研究成果文献资料,通常来讲研究成果的形式往往表现为专著、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三种。①虽然UNDOC的世界毒品报告和我国每年的禁毒报告也有相关的表述,但由于其官方色彩使得发布内容可能产生一定的敏感性,从而在表述上更为谨慎,更多的是一种对当前现状形势的描述。以目前文献数据涵盖口径较大的CNKI为研究样本的选择范围,将关键词“毒品犯罪”分别与“预测”“预警”“趋势”进行组合查询,其中与“预测”的组合查询结果分别为8篇,与“趋势”的组合查询结果为29篇,与“态势”组合查询结果为8篇。以“禁毒”为关键词分别与上述关键词组合查询,结果不是已经涵盖到前述查询结果中,就是和主题无关。而与“预警”的组合查询则没有显现成果。在博士、硕士论文中以上述关键词组合查询,没有显示任何研究成果。需指出的是,预测、预警、趋势则是围绕毒品犯罪的未来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而有关禁毒、毒品犯罪形势或态势的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形势或态势更多是描述当前毒品犯罪的现状,只有极少地方涉及预测性的内容。同时,其主题中标明为毒品犯罪预测的部分研究成果,从内容来看实际上也是对毒品犯罪现状的基本描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预测研究,因而也难以作为该主题的研究成果来分析。

必须解释的问题是是否有相应的专著等来研究毒品犯罪预测预警,一方面,以笔者掌握的研究资料来看,除了崔敏教授的《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一书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专门进行毒品犯罪预测预警研究方面的专著。另一方面从学术研究的一般内在逻辑来看,如果有相关的学术专著成果存在,那么必然有相应的学术论文存在。基于此,对于期刊论文的研究综述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我国当前毒品犯罪预测预警研究的内容。关于毒品犯罪预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是1997年至2000年,二是2009年至今,这两个时间段的研究成果占到全部研究成果的67%。从禁毒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恰恰这两个时间段也是我国毒品犯罪形势出现恶化的时期,这一方面表明了理论研究对禁毒实践的关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禁毒学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从现有毒品犯罪预测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空间范围预测

1.全国性的毒品犯罪预测

1998年,由原公安大学崔敏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是目前为止第一个系统、全面研究我国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以及遏制对策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该项目对世纪之交的我国毒品犯罪形势、禁毒工作面临的问题等做了全方位分析判断,认为“即至2010年,我国还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毒品的祸害。就全局而言,禁毒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1]并对未来我国毒品犯罪的总体发展趋势从较佳、欠佳和非常状态三个方面做了远期预测。现在该项目的预测周期已经结束,通过现有的数据进行验证,证明当时该项目的主要预测基本是准确的。[2]梅传强教授分析认为,境外毒品正对我国形成“南北夹击、四面包围,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严重态势,我国已由毒品过境国转变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毒品受害国,而且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今后发生在我国的毒品犯罪其国际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国际毒品市场上的地位将从‘中国通道’和‘中国市场’的双重格局,向‘中国通道’+‘中国市场’+‘中国制造’的三重格局转变”,我国将成为全球毒品犯罪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2.区域性的毒品犯罪预测

区域性的毒品犯罪预测研究主要是围绕毒品问题相对较为严重的省区市如广东省、云南省、贵州省和上海等来进行的。如2001年《海南毒品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一文通过对海南毒品问题的分析,认为未来几年海南省“贩毒活动将会越来越严重,参与贩毒的人员将越来越多;团伙作案将大量增加;贩卖‘零包’现象继续风行;吸毒人员将有增无减;服食摇头丸的现象将会蔓延。”这一预测基本符合实际。[4]2002年《我省毒品犯罪的现状、预测及对策探讨》一文对贵州省毒品犯罪问题进行了预测,认为“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毒品通道与消费并存,二线集散地开始活跃;‘零包’贩毒仍将是贩毒分子采用的重要手段;外出贩毒逐渐增多;制毒犯罪活动将会抬头;滥用精麻药品现象突出;贩毒集团向黑社会性质演变,枪毒同流的趋势明显。”[5]2006年《上海毒品问题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一文对上海市毒品问题现状分析后指出,上海市毒品消费市场短期内将继续扩大,毒品消费结构调整;本地吸毒群体的增长将滋生出一批以贩养吸者往返于周边地区从事“短、频、快”的毒品贩运;由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毒品跨国贩运、有组织犯罪将愈加明显,涉毒资金洗钱犯罪、制毒犯罪将愈加猖獗。[6]2009年《重庆市毒品犯罪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分析认为,由于特殊的地缘因素和便捷的交通,“从缴获毒品的流向上看,重庆正逐渐成为国内毒品市场的重要通道和中转集散地”;“随着主城区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部分犯罪分子将毒品交易场所逐渐转向边远区县。”[7]个别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州市也有相关研究,如郭建成老师在2000年对武汉市毒品问题进行了宏观预测,认为武汉市毒品问题将会长期存在,禁毒斗争将是一场长期的战略行为;武汉市毒品犯罪在未来3年至5年内仍呈上升态势;同时可能会成为中国地区性毒品消费、集散中心。并对犯罪主体特别是吸毒人员年龄、职业结构、犯罪手段、地区分布以及毒品种类进行了微观预测。[8]另外还有《梧州市长洲区毒品犯罪发案的新趋势、原因及对策》《渝东北地区毒品犯罪新趋势及对策研究》等文对县市区域的毒品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预测。①覃春梅、潘靖:梧州市长洲区毒品犯罪发案的新趋势、原因及对策[J].今日南国,2010年第8期;黄超:渝东北地区毒品犯罪新趋势及对策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毒品犯罪预测研究,能保证数据分析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对于国际社会的毒品问题,学者主要是围绕与我国毒品问题联系紧密的金三角和金新月两大毒源地区域的毒品种植与毒品犯罪进行预测性研究。梁秀波教授通过详尽的分析认为,金新月“毒品原植物种植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大麻种植将更为普遍,产量进一步增大;毒品贩运路线更为复杂;毒品问题与政治问题继续交织;毒品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愈加严重;禁毒国际合作难以获得重大突破。”[9]

(二)新型合成毒品发展预测

新型毒品无论是生产、贩运模式还是吸食人群、吸食场所、对人体作用等方面与传统毒品相比都有明显不同,较低的制作成本、明显的吸食效果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逐步成为主要的毒品滥用种类。梅传强教授认为,“可以预测,新型毒品将逐步取代传统毒品的市场地位,新型毒品犯罪将日益增多,它将是未来我国毒品犯罪的重要种类。”[10]有学者对新型毒品犯罪抑制因素和刺激因素分析之后,对2007年之后的未来5年至10年新型毒品犯罪诸要素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高发的势头还会持续;走私冰毒等新型毒品犯罪将继续存在;新型毒品种类推陈出新;新型毒品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制贩新型毒品犯罪将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和境外转移;新型毒品境(国)内外双向流动的格局还会延续;自主研发、制造和贩卖新型毒品将会增多。”[11]从2008年以来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些预测基本都得以应验。

值得指出的是,有研究人员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我国2009年和2010年冰毒的缴获量进行了分析预测,基本符合已发布的禁毒数据。[12]另外也有研究人员运用灰色预测法“预测2010年至2013年公安机关缴获海洛因的数量分别为102 981kg、112 561kg、128 081kg、135 481kg。”[13]这是目前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预测,也是毒品犯罪预测的必然趋势。

(三)毒品犯罪模式的微观预测

关于毒品犯罪模式,目前的预测主要是围绕毒品犯罪主体、毒品犯罪区域、毒品贩运路线、藏匿毒品方式、制毒方法等进行分类预测。张德寿教授对毒品犯罪进行了微观预测,从毒品贩运路线、贩运手段、犯罪成员、犯罪区域、零星贩毒、吸毒人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预测。特别是其对零星贩毒的分析和预测,在之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得到了应有的验证。[14]梅传强教授认为,“未来我国毒品犯罪将以逃避侦查为目的,更加隐蔽。除了现有的人体藏毒等隐蔽形式之外,一些新的毒品犯罪形式将会随着毒品犯罪的发展逐步显现,而且不断翻新的毒品犯罪形式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反侦查能力,企图逃避法律的惩治。另外,毒品犯罪中的有组织犯罪、共同犯罪形式将逐步成为重要形式,而且毒品犯罪将越来越多地与黑恶性质等其他犯罪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涉枪、涉黑、有组织犯罪将会是毒品犯罪分子广泛采用的犯罪方式,毒品犯罪的武装化趋势将会更加突出。”[15]有学者认为,未来我国毒品犯罪“大要案将不断涌现,涉案毒品数量越来越大;贩毒集团趋于黑社会化、武装化;贩毒手法呈多样化、隐蔽性和现代化;毒品犯罪国际化,内外勾结制贩毒现象突出。”[16]其他学者也有相似的观点。②蒋和平:我国毒品犯罪现状及其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吕雅萍:浅谈我国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10期。在吸毒群体方面,有学者分析后认为,“无论是从全国的宏观角度还是从一个地区的微观角度来看,吸毒人数很长一段时期内均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毒品滥用形势不容乐观。”[17]

三、现有研究范式的分析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国内学者对于毒品犯罪预测预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在近几年围绕该问题的研究在主题和内容上有了明显的深化,这些研究成果对分析毒品犯罪形势、科学制定禁毒政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现有研究成果也应看到,毒品犯罪预测预警研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研究范式上还有待调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量预测研究较少

从预测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运用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基于相关因素分析的经验预测法,而只有少数成果是运用简单的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模型预测更是没有。虽然经验预测法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如不能得到精确的预测值,预测结果依预测者而定且难保正确反映客观事实。[18]但一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禁毒统计数据体系,缺乏通过指标参数分析进行预测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毒品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通过众多参数进行科学预测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进行的经验预测法就成了必然选择,也有其显著的优势和运用的必然性。然而随着禁毒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进以及统计方法的科学运用,有关毒品犯罪的统计数据越来越齐全和准确,这为研究者进行定量研究和预测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严峻的禁毒工作形势也要求禁毒工作决策需建立在科学、准确的预测预警基础之上,定量预测研究就成为必然。犯罪预测根据预测空间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全国性预测和区域性预测,根据预测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长期预测(10年或10年以后)、中期预测(5年左右)、短期预测(1年~3年)和近期预测。[19]一般来讲,预测周期越短,精确性要求越高,现有的研究成果没有明确的预测周期,因而也就谈不上涉及预测的精确性问题。

(二)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1.单项指标数据的分析

数据是准确预测的关键,更是建立预测模型的基础。每一项指标的数据都直接影响到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而必须对每一个指标本身的含义进行严密的论证、分析甚至是处理之后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也才能分析其对毒品犯罪整体趋势的影响。一方面现有公布的禁毒数据有很多值得深入分析的下一级指标数据,而恰恰这些指标数据关系到预测的精确性,如仅仅是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就包含吸食种类、吸食方式、吸食时间、戒毒次数、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各个方面的下一级指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还难以达到这种微观预测程度。另一方面,几乎每一项指标的一组数据都有少数异常数据的出现,而现有研究成果对于这些出现的异常数据缺乏必要的鉴别与分析。

2.缺乏对数据的关联性挖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确定其发展轨迹的。唯有深入分析毒品犯罪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才能深刻挖掘和揭示毒品犯罪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从时间关系来看,相关事物的联系分为同步联系和异步联系。先导事物与预测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异步联系,根据先导事物的变化信息,便可以有效地估计异步相关的预测事物的变化情况。如毒源地鸦片年产量的下降导致特定区域海洛因供给量的减少。然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影响毒品犯罪各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最为常见的为禁毒整治行动导致毒品价格的波动变化。除此之外,鲜见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量变化与每年缴获毒品数量之间的关系、我国毒品缴获量与其他地区缴获量的关系等。

(三)缺乏预警性的研究

所谓预测,是指预先推测;而预警则是预先告警。预测和预警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现状判断未来,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预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料、估计、分析、判断和推测;预警是指对事物的未来状态进行测度,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为决策者提供警情、警源、分析警兆并发出预报警报。在指标上,预测要求比较全面,而预警则重点考察敏感性强的先兆性指标;在任务上,预测关键是测算预测值,而预警则主要是分析警情,尤其是对非正常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预警是对特殊情况的预测,是一种参与性的预测,是更高层次的预测。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分级预警的工作机制,表明禁毒实践和决策中对预警有着强烈的需求,但目前有关毒品犯罪预测的现有研究成果鲜有预警性的分析。

[1]崔敏.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梁鑫,郑永红.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的验证与反思[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

[3][10][15]梅传强,胡江.我国毒品犯罪发展的基本态势与防治对策(上)[J].法学杂志,2009,(2).

[4]万长松,陈人刚.海南毒品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公安研究,2001,(6).

[5]唐文.我省毒品犯罪的现状、预测及对策探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

[6]杨璐.上海毒品问题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法治论丛,2006,(3).

[7]王成新.重庆市毒品犯罪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4).

[8]郭建成.对武汉市毒品犯罪发展趋势的预测[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0,(2).

[9]梁秀波.“金新月”地区毒品问题发展态势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8).

[11]刘谋斌.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12]陈媛.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新型毒品犯罪预测分析[J].神州,2014,(18)

[13]苏国强,兰月新.灰色预测在边防毒品情报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2011,(6).

[14]张德寿.对毒品犯罪的微观预测[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1).

[16]刘景宁.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2012,(1).

[17]王建伟.从毒品态势看中国禁毒工作的长期性[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3).

[18]黄超,李继红.犯罪预测方法[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1).

[19]康树华,王岱,冯树梁.犯罪学大辞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毒品预警
销毁毒品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火烧毒品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