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成员组织认同的影响
2015-04-18杨瑞刚段旭亮
杨瑞刚,段旭亮
(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山西晋中030619)
(编辑 申嫣平)
1 研究背景与问题
多项研究表明,组织认同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归属感、服务时间长短、合作行为、对组织的支持行为、凝聚力、满意度、人际促进、工作奉献等因素.传统武术组织为了在派别多、竞争大的背景下保持领先地位,必须通过提高其成员的组织认同水平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在如今形意拳组织广收徒弟、迅速扩大规模的背景下,师傅带领徒弟的传统管理方式有了局限性,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组织各种管理职能中与成员最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对成员认知和行为有重要影响.于是,形意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成员组织认同水平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受到了学术界与体育界的关注,但却在传统武术组织管理领域中鲜有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将探索现代形意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成员组织认同的影响,以期为形意拳组织的管理提供参考.
2 相关理论
2.1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指影响组织成员态度、行为、绩效的各种政策、制度和手段的总称.不同的学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衡量维度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有的学者从功能视角对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描述,也有学者从整体的战略视角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如蒋春燕、赵曙明(2005)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衡量维度分为组织成员培训、组织内部工作机会、组织成员参与、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估、工作安全、工作说明、利益分享.刘大卫(2007)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衡量维度分为选择性招聘、培训、自我管理团队、工作分析、工作设计、工作轮换、难题攻关小组、全面质量管理、人员差异、信息共享、结果导向薪酬、态度调查、抱怨和申诉机制、绩效考核.
现有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影响的研究中,张正堂(2005)从最佳实践模式、权变模式、形态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普遍适用性、内部匹配、外部匹配的思想,指出招聘与选拔、培训开发、绩效评估、晋升、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与组织设计对组织的影响.也有一些学者基于累积型、效用型、促进型、承诺型、控制型、市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类型,从长期、近期、中期组织目标及员工与组织间的关系、控制保障手段、衡量制度等方面研究对组织的影响.
形意拳组织的组织知识里包含大量的隐性知识.由于这些知识具有难以表述与被模仿的特殊性,师傅成为其组织的核心,承担着武术派系组织知识的传承、创新及管理工作,授权高度信任的徒弟在组织中的关键岗位进行管理,对成员展开培训、奖惩、评估等工作.根据上述理论及形意拳组织特点,其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涉及人员甄别、广泛培训、激励性奖励、内部流通和结果导向评估5方面.
2.2 组织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组织认同起源于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由Ashforth和Mael引入到组织情境中,认为组织认同是“组织中的个体根据某一类特定的组织成员身份对自我进行定义的一种状态,或是一种归属于群体的知觉”.宝贡敏、徐碧祥(2006)在此基础上将组织认同定义为组织成员在行为与观念诸多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认为自己在组织中既有理性的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以及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即组织认同能够向组织成员回答其在组织中的角色问题,通过强调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自我定义,将组织成员由“我”变成“我们”,从而使成员和组织融合为一体.当这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被组织成员认可而珍惜时,成员就会形成对组织的依赖性和归属感,更愿意保留在组织中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织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组织外部环境因素、组织内部环境因素4类,如成员对组织的外部声誉认知,成员个体认同的需求强度,成员在组织中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在组织的性质,上司的支持和赞赏,个人的发展和成就,沟通模式、策略,组织对成员的关心、成员间的关系等.
3 形意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成员组织认同的影响机制
形意拳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水平与其他组织相似,主要受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组织内、外部特征4方面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功能在于影响和修正组织成员的态度、能力和行为去实现组织目标,它在培养催化和引导个人开发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形意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本质来看,组织认同的水平受到组织文化、成员认知行为的重要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形意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人员甄选、广泛培训、激励性奖励、内部流通、结果导向评估五个维度出发探讨其形意拳组织成员组织认同水平的影响.
3.1 人员甄选与形意拳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
人员甄选指组织通过设计复杂的选拔程序来筛选出最具有潜力的成员予以使用.在形意拳组织的人员甄选过程中,师傅通常会寻找那些跟随自己时间较长的徒弟,将其中最能领悟师傅意图、悟性最好的徒弟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将自我特质和组织特质紧密联系的徒弟放在关键岗位上,既能确保组织战略的执行,将师父的真实技艺传承下去,也能保证招收的徒弟对师傅和组织的认可.同时,人员甄选过程还能体现出组织程序的公平及成员与岗位的匹配性,公平性会促进组织内部环境的改善,成员与岗位匹配容易使成员对自己和工作产生认可,这些因素都会使成员的组织认同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形意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人员甄选对成员的组织认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3.2 广泛培训与形意拳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
形意拳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嵌入师傅行为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需徒弟勤学苦练及师傅的示范、指点.在师傅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少部分徒弟有机会与师傅进行交流学习.形意拳组织通过采取徒弟带徒弟、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培训,来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及隐性拳法知识的传播机会,提升现有成员的知识技能,使成员拥有相对公平的学习、发展机会,以提高成员和组织一体的感知.因此,形意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广泛培训对成员的组织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3 激励性奖励与形意拳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
激励性奖励指组织对达到特定目标、完成指定工作内容的成员提供奖励.在形意拳组织中,这种奖励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按照组织要求完成了一定的武术教学任务、推广任务,拿到了比赛奖牌,师傅会带领徒弟参加一些比较重要的武术聚会,传授一些特殊的技法,这种奖励与绩效挂钩体现了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互惠关系,互惠关系有助于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意愿得到构建,从而使成员的组织认同向较高水平发展.因此,形意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激励性奖励对成员的组织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4 内部流通与形意拳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
形意拳组织中的隐性知识是师傅特有的一种资产,师傅在传授时会考虑风险、代价、预期收益等方面要素.每位徒弟学到的知识技能的多寡取决于他的领悟能力及师傅对其品德、能力的评定、信任程度、相应的岗位要求.组织的内部流动使组织为其成员提供在不同的岗位学习工作的机会,让不同徒弟之间、师徒之间有机会相互学习交流,领悟不同的知识技能,储备更多的经验,这将意味着成员在组织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广泛的换岗机会为组织成员提供了发展机会,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能够激励组织成员将个人事业的成败与组织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形意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内部流通对成员的组织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5 结果导向评估与形意拳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
结果导向评估需要组织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具备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这有别于一些传统的形意拳组织管理不注重结果、以人治为主的状况.例如,通过结果导向评估的执行将形意拳的拳法按照不同深浅层次进行整理,制定制度、划定标准,根据徒弟在组织中的工作学习表现决定传授拳法的深度,重视整个管理过程中徒弟的学习进步成效和组织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这样有标准、有制度、重执行、重效果的管理会激发徒弟的目标感和责任感,增强徒弟对组织的信任感,认为与形意拳组织共发展是有前途的,可随着组织发展强健身心,学到武术的精髓,受到世人的尊重.因此,形意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结果导向评估对成员的组织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分别探讨了形意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五个维度对成员组织认同的影响作用,丰富了体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为影响形意拳组织成员对自我、工作及组织内外部环境认知的重要渠道,对成员的组织认同水平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且在一定情况下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因此,提高形意拳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水平需要根据形意拳组织中成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来实现.具体执行中,在人员甄选方面应注意人岗匹配,避免只选择最信任而不是最合适的现象发生,在培训方面应该根据组织成员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在结果导向评估上考虑在形意拳组织中注重适用范围,注重武德培养,尊师重道,团结同门,将中华文化形意拳发扬光大的目标.在制定措施时还应注重五种取向的系统效应.此外,本研究推论的正确性还有待后续的实证研究检验.
[1]蒋春燕,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相关分析[J].经济管理,2005(4):72~79.
[2]刘大卫.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J].求索,2007(2):70~72.
[3]Ashforth BE,Mael F.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theorgan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1):20~39.
[4]宝贡敏,徐碧祥.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1):39~45.
[5]李保东,王彦斌,唐年胜,陈雪东.组织认同心理结构三因素模型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8(12):167~169.
[6]元传琴,赵永红.论中国近代武术的传播[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5(4):32~34.
[7]张泽正.山西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武术,2000,7(2):15~20.
[8]栗胜夫.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