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年关于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加强学习的思想*
2015-04-18杨绍琼
杨绍琼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 (共)布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拥有了实现自己历史使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分有利的政治经济条件。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俄国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后,越来越突出地感受到,相当多的党员干部没有学习的意识,缺乏做经济工作的能力,缺少管理国家的本领。因此,晚年的列宁多次强调共产党人必须通过学习提高执政水平。列宁晚年关于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加强学习的思想,是在苏维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俄国的经济现状和国家机关改革等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习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针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列宁强调执政的共产党人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学习再学习”
苏维埃俄国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之后,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但1921年发生的饥荒和政治危机,让俄国共产党猝不及防。到1922年,饥荒依然严重,一年多的短暂和平并未能消除战争和饥荒带来的灾难和影响: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工业,只能靠国家勉强维持;国家粮食储备本身就少,饥荒期间粮价大幅上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虽然使国民经济状况逐步好转,但经济困难和财政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却使俄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执政难题。而在国际上,随着苏维埃俄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各国在对俄国继续进行政治打压的同时,主张发展、调整和扩大同俄国的贸易关系、建立正常经济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晚年的列宁深刻地认识到,俄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崭新的任务,必须冷静分析现状,承认自身不足,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列宁在 《俄共 (布)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提纲中提到,作为执政党,必须抓住国内矛盾的主要环节,才能掌控政治事态的发展。俄国当时主要矛盾的关键,是 “提出的任务之大不仅与物质贫困,而且与文化贫困之间的脱节”①。这里所说的 “提出的任务之大”,是指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相关政策;这里所说的 “脱节”,是指俄国还不具备“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列宁认为,还没有在农村中奠定物质基础之前,马上把纯粹的和狭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带到农村去,不利于共产主义的实现,甚至是有害的、致命的。因此,必须实行有原则的退却,坚持推行新经济政策,学会让社会主义走下神坛,学会实际建设社会主义,让所有小农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融入他们的实际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列宁提出了摆在俄国共产党面前的两个划时代的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改造从旧时代接收过来的国家机关;第二个任务,是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以促进合作化。 “而这两个任务的完成,都有赖于全党文化素质的提高。”②第一个任务,解决的是俄国共产党人在当时的情形下改造国家机关,并学会如何管理和工作的问题;第二个任务,解决的是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的问题。在革命时刻,共产党尽了最大的努力,建立起工农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非革命的间隙,则应当学会做文化工作,因为 “群众现在正是把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看作自己份内的事”③。
列宁认为,必须非常明确地认识到俄国共产党人的优势在哪里,缺少的是什么,才能巩固执政基础。显然,俄国共产党人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力量,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能够充分保证俄国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基础;无产阶级所缺少的主要是文化,是管理的本领, “问题 ‘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④。列宁所说的俄共 (布)文化落后是双重的,不仅指一些共产党员的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不够,也指一些党员政治修养低,受旧思想影响较严重。⑤因此,共产党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一弱点,这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克服所有困难的前提。那些别有用心的、对俄国实行社会主义持反对或怀疑态度的人,认为俄国的文化不够发达,推行社会主义是冒失行为,列宁指出,共产党人恰恰使 “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了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的先导”⑥。当然,要实现文化革命,不管是在纯粹文化方面,还是在物质基础方面,就当时的俄国实际看,是异常困难的。这就要求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学习而且乐意学习。列宁强调,党内百分之九十九的党员、非党的工人和农民都应该懂得学习时期的重要性。他同意托洛茨基在纪念红军建军节的文章中提出的 “学习年”的口号,并认为这是1922年全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俄国共产党,首先要不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全党和俄国各个阶层都有求知的渴望……这种学习的愿望说明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再学习”, “应当利用不打仗、没有战争的每个时机来学习,而且要从头学起。”⑦列宁这里所说的 “从头学起”,意思是说,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学会了怎样夺取阵地、巧妙周旋;国内战争结束后,苏共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国内外形势,苏共必须积极地重新学习,并通过学习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 “要证明我们不是只会死背昨天学到的东西和重复过去的老一套……我们已经开始重新学习,要学到能够取得毫无疑义的、有目共睹的成绩。”⑧除了要求共产党人从头学起、重新学习外,列宁还强调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不仅要做到人人识字,学习读、写和理解读过的东西,更要学会利用新政权,学会工作,而且要学会欧美科学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二、针对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的经济现状,列宁认为执政的共产党人 “刻不容缓的任务”是 “学会经营”
苏俄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这是“利用 ‘中间环节’的作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⑨。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在多种场合阐述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的唯一办法。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和根本目的,是能够使普通农民群众破产、贫困、挨饿的境况得到实际的、普遍的改善,实现新经济与农民经济的结合,从而在这种改善与结合中,体现共产党人的价值以及社会主义理想的触手可及,使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全体劳动群众的事业,奠定苏维埃俄国全部政策的基础。新经济政策实行一年后,俄国面临着怎样的境况?列宁认为,一年来的经济工作实践,十分明显地证明共产党人还不会经营:这不仅表现在党内残存的因循守旧、无谓奔忙的奥勃洛摩夫习气上,也表现为大部分负责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会做生意,而最让列宁忧心的则是,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员和负责的工作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愿意学习。因此,列宁认为,这一时期党的政策的全部实质,即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主要的任务,是必须使全体共产党人清楚地意识到:宣传共产主义、阐发并号召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学会经营,是学习如何尽快建立起同农民经济的结合,是满足农民的需求,并使农民获得看得见的、切实的经济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列宁得出结论: “我们有足够的手段来取得新经济政策的胜利,包括政治的和经济的手段。问题 ‘仅仅’在于文化!”⑩已经掌握政权的共产党员不会经营,必须从头学起,要向资本家学习,要向普通店员学习,要善于三番五次地从头学习,这是取得同资产阶级间经济竞赛的胜利的唯一路径,也是决定新经济政策和俄国无产阶级政权命运的关键环节。
辩证地对待资本主义, “用非共产党人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维埃俄国,处于资本主义国家所未能达到的更高的阶段,但在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较发达,文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探索出符合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实际的管理国家的规范和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和文化的途径,管理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正处于摸索阶段的苏维埃俄国学习和借鉴的。因此,要容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并利用政权优势去认识它、改造它,为社会主义所用,这种必要性将推动共产党人去学习,并学会用非共产党人的手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亚历山大·托多尔斯基著述中的一段话:“仅仅战胜资产阶级、给资产阶级致命打击是不够的,这不过是事情的一半,还必须强迫他们为我们工作。”⑪列宁认为,这是对胜利的无产阶级和被战胜的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和进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进步是绝对正确的和必然的。同时,共产党员只是千千万万人民中的一小部分,单靠共产党员建设共产主义的想法,是幼稚和可笑的。因此,必须认识到吸收为数众多的非党群众参加工作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即列宁所说的, “如果共产党员能够用别人的手来建设经济,而自己能向资产阶级学习,使资产阶级走共产党员要走的道路,那我们就能管理这种经济。”⑫
向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学习, “利用合营公司”。在国际上,列宁主张建立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热那亚会议之前,他在多种不同的场合强调,俄国准备以 “商人”的身份出席热那亚会议。他提出,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到处宣传热那亚会议的政治意义,宣称将对俄国提出新的令世界震惊的条件,但从经济角度看,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国家需要同俄国做生意,而只要资本主义社会还没有被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因此,必须以商人的身份到国际舞台上去谈判,在与资本主义的经贸斡旋中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找到社会主义贸易发展的最有利形式。列宁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需要时间,正是在与资本主义不断的商业交锋中,与他们建立贸易关系的同时,可以不断学习如何经商。1922年初,苏维埃俄国已经与国内外的资本家签订了几十个合同。在国内,列宁也多次指出,共产党人取得政权后,尤其不能沾沾自喜、闭关自守,而应该不惜牺牲、不怕犯错,向资产阶级学习。他要求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共产党人 “扔掉华而不实的东西,脱去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老老实实地学着做些平凡的工作”⑬,实现与农民的经济结合,主动去赢得工人的大多数。在俄国建立合营公司是向资本家学习的方式之一,列宁认为, “利用合营公司进行长期的认真的学习,这是恢复我国工业的唯一途径。”⑭把处在工人阶级的国家政权监督下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彻底的社会主义类型的企业结合起来,成立合营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向私人资本家学习做生意,学会、学通管理经济的方法,从而满足农民的需要,在与资本主义的经济竞赛中取胜。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为社会主义经济做好经济准备”。国家资本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要素之一,“是在苏维埃政权的条件下,工人阶级有意识准许而又加以限制的一种资本主义”⑮。由于运用了“资本主义”的字眼,在实施过程中又借鉴了资产阶级国家的一些做法,国家资本主义遭到了部分共产党员的反对。他们没有考虑苏维埃俄国的具体情况,经院式地认为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从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列宁在多种场合指出,俄国所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并非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可以规定其范围和条件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经过无产阶级允许的资本主义。他强调,国家资本主义 “虽然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形式,但对我们和俄国来说,却是一种比现有形式更为适宜的形式”⑯。这里的意思是说,在俄国还没有具备条件向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共产主义的经济措施转变之前,国家资本主义更为适宜俄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更能促进商业和自由贸易的进行,并能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更为坚实的经济保证。此时俄国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虽然借用了资本主义这一名词,但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农掌权环境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性质。因此,掌握了政权的共产党人,在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上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这个领域要从头学起:学习如何对经济进行管理,如何让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流转满足农民的需要,从而使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服务。
三、针对国家机关改革问题,列宁指出执政的共产党人革新国家机关的根本途径“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由于内战、饥荒和政治危机,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夺取政权后的共产党人更多关注的是革命的胜利、经济的复苏、危机的解决,却容易忽视最根本的国家治理问题。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新经济政策成效初显,初步解决了大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更为突出地摆在共产党人面前。当时的苏维埃国家机关人员庞杂,机构臃肿。1922年10月的调查显示,即使经过历次精简后,苏维埃国家机关人员仍有243000人。其中,真正踏实肯干的只占少数,大部分工作人员,用列宁的话讲,都埋头在公文堆里,工作效率低,工作毫无章法, “处在怠工半怠工状态”,从而使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有 “断送在文牍的汪洋大海里”的危险。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现状,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列宁晚年对于俄国当时国家机关的现状十分不满,多次在文章中谈到国家机关改革、机关作风改善问题。他主张提高机关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有文化的国家机关和政府机关”⑰。在他关于国家机关改革的著作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1923年3月病重期间口授的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文章不但提出了改善国家机关应遵循的准则: “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而且提出了当时条件下革新国家机关的根本途径: “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是检查,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⑱。
学习改变机关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列宁说,国家机关问题是一个 “老问题”,又永远是 “新问题”。所谓 “老问题”,是指不论哪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要进行国家治理,就必然涉及国家机关的问题;所谓 “新问题”,是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国家机关改革的重点难点也不同。当时苏俄的国家机关,其主体是从旧制度继承下来的,受旧精神的束缚和浸染现象严重,因循守旧、消极怠工、办事拖拉等问题到处存在。对此,列宁评价说,在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所有领域中,无产阶级实现了 “最大的跃进”,但在国家机关的官僚主义习气上,却经历着 “极小的变革”,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成为俄国社会的一种 “极其有趣的现象”。列宁认为,要改变机关作风,首先必须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认识,使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意识到自己不会管理,缺少管理的文化和经验,从而克服急躁冒进情绪,真正开始学习,认真研究如何提升、改善的问题;其次,必须学会并善于正确安排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保持与全体无产阶级、全体农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最后,必须坚决地反对官僚主义,同拖拉现象作斗争。在实践中,列宁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吸收广大劳动群众参加管理,促使机关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让共产党员重新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在机关工作中实行奖惩制度,严惩造成严重损失的官僚主义者等。⑲
学习重新部署力量,正确分配人才。列宁在俄共 (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把错综复杂的政治事态比作一条链子,认为只有抓住主要环节,才能抓住整条链子。对于俄国而言,1917年的关键是摆脱战争,1919年和1920年的关键是武装抵抗,1921年的关键是有秩序的退却,而1922年的关键,则是在停止退却的基础上,挑选人才,重新部署力量。列宁认为,停止退却, “含义不是: ‘已经学会了’,而是:不要急躁,不要杜撰,而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 ‘重新部署力量和准备’”⑳。重新部署力量,意味着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经济形势的好转,执政党工作的重心应转到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挑选并合理分配人才上。这一时期,列宁在多种场合强调,1922年党的工作的关键,不在于新法令的推行,也不在于机构的改组,而在于挑选人才和检查执行情况。挑选人才应有一系列正规的程序,如列宁在讲到工农检查院的改组时说,工农检查院的职员应通过严格的考核,其中包括:由几名党员推荐,通过相关考试,并能够同其他部门协调合作。针对合理分配人才的问题,列宁认为,首先应将现有的党员正确分配好,把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结合起来安排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发挥国家机关的职能;其次要力求建立个人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学习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实践检验。对社会制度中的真正的精华,列宁认为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予以 “仔细考虑”、 “充分理解”、“深切感受”,在实践过程中予以 “检验”、 “考验”、 “证实”,才能深入生活,深入文化,真正固定下来。列宁尤其重视实践检验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认为 “实践比世界上所有理论争论都更为重要”㉑。不管是新制度的推行还是新决策的制定,都不能随意地 “臆造”、 “空想”,而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在社会制度层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体现,能否使社会主义从遥远的抽象的图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在经济层面,新经济政策推行一年后,共产党人是否已经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本领,学会了多少本领,也必须靠今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来检验;在国家管理层面,这种检验、考察尤其重要,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考察和对工作情况的检验上。晚年的列宁多次强调: “考查人和检查实际执行情况———现在全部工作、全部政策的关键就在于此,全在于此,仅在于此。”㉒当时俄国的情况是,拥有大量的文件材料,匆忙赶出来太多的法规法令,但法规法令的实际执行情况如何,却没有加以检验;对于负责的共产党员是否执行了工作,执行的情况如何,也没有全面的了解。列宁对如何检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议由副主席专门负责检查法令、法律和决定的实际执行情况,并规定每位副主席每周用不少于两小时的时间 “下底层”,对各部门最意想不到的部分进行考察,并反馈至主管部门,以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作风的改进。
结语
苏维埃俄国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开疆拓土,实现了无产阶级在一个国家的真正掌权,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先例,更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无产阶级大国方面,在学习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明水平方面,在学习加强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方面,在学习加强国家管理、改进执政水平和机关作风方面,都作出了不懈的探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列宁作为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共产党作为苏维埃俄国的执政党,其承认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勇气,敢于纠错的态度,勇于学习的决心,执着于学习的热情,成为今后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执政党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典范。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历代领导人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善于学习的品质,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号召全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学习,掀起学习热潮,从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任务。将 “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服务和创新的前提,是提高服务能力和不断改革创新的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㉓学习是解决新时期党员干部 “本领恐慌”的根本途径。通过学习增强本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因此,学习是前提。全体党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注释:
①③④ ⑥ ⑦ ⑧ ⑩ ⑪ ⑫ ⑬ ⑭ ⑮ ⑯ ⑱ ⑳ ㉑ ㉒ 《列 宁 全 集 》第 43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 404、400、63、368、 287、 300、 403、 95、 96、 91、 332、 290、 276、380、401—402、280、15 页。
② 顾训宝: 《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3页。
⑤ 王进芬: 《列宁关于执政的共产党人要加强学习的思想》, 《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4期。
⑨ 俞良早: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
⑰⑲ 俞良早: 《经典作家东方学说的当代发展》,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98、338页。
㉓ 习近平: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