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服装材料应用”课程“做、讲、评、辩”相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探索

2015-04-18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面料服装课程

季 荣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高职“服装材料应用”课程已进行过多次教学改革。10年前,采用“实物教学+竞赛”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些典型面料,一块块地进行辨认,再配合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最终以面料样册的大作业及应用面料实物制作的服装作品评比来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学直观、实用,符合认识规律,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年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项目化教学[1],以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教学设计从学科型逻辑向工作过程逻辑或工作需求逻辑转变,构建实践性教学项目模块,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若干教学任务,目的明确,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2]。

“实物教学+竞赛”教学的对象是“80后”学生,他们多在“填鸭式”教学中长大,初接触以实践认知为主的实物教学,再加上多媒体教学,觉得生动有趣,简单实用;项目化教学的对象是“80末”或“90初”学生,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类内容增多,实物教学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的目的、要求简单明了,他们觉得教学能够联系工作实际,因而能主动参与学习。近年的学生已为“90后”,他们成长于网络环境,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步入了“云”时代,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加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程有用、有趣,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服装材料应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笔者在讲授该课程时进行了“做、讲、评、辩”相融合的特色教学探索。

二、“做、讲、评、辩”相融合的教学思路

1.做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网络化互动方式,实现“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虽然现在学习的方式、途径很多,但对于全日制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仍是最为主要的。经过对多家服装企业实地调研,以及听取毕业生的反馈,从工作需求出发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由面料的使用、采购的要求着手,先对服装材料进行直观认识,再深入分析其构成方式、原料成分等。如面料再造、衬衫面辅料选用等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再以课堂PPT、视频、动画与教师演示相结合,学生边听边学、边学边做。再如面料材质认识与鉴别的教学,通过课前微课预习→分组认识纤维实物→视频、动画与教师演示相结合→师生共同分析纤维区别→分组重新认识→分组鉴别面料→总结方法→重新鉴别→课后微博、QQ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实现了课前自学、课堂实践与辅导、课后讨论与答疑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学重点以形象生动的PPT、视频、动画巩固,难点以实践操作演示结合可反复播放的操作解说视频来突破。

2.讲

师生角色互换,实行“行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分组组成学习团队完成教学任务,演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并提高学习兴趣。以往的课程教学从学科逻辑出发,教学内容虽完整系统,但在教学时有些知识并不一定有用。拿“织物品种”来说,实物教学直观实用,符合认识规律,但市场上成千上万种产品,课堂教学怎么可能面面俱到,学生还是不知如何鉴别面料,教学与生产实际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只要求学生认识几块面料、记住几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学习。所以课程设计了一系列教学任务,学生组成团队,利用课程网站、数字化图书馆、专业网站进行自学,完成分组任务,将实施过程及总结制成PPT,在课堂演示交流。每名学生都依靠学习团队来解决任务中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是随时互相转换的,教师除了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并能相互学习,以培养自学能力、相互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评

实行“创新学习”,展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的多方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与参与度。课程设计了许多诸如面料再造、服装设计中面辅料的选用等原创性作业,要求学生从选题、构思、设计、制作、展示、讲解到自我总结,全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完成后的作品不但需要教师评价,还需要同学,甚至别的班级同学、教师以及领导、企业人员的评价。“90后”学生非常喜欢表现自己,也喜欢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在得知这种原创性的动手项目会集体展出时,干劲十足,更加用心。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得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大多数作品都有个性化的特色,往往有一些亮点。

展评不限于自己班级同学的作品,也包括其他平行班同学的作品。组织全部平行班一起进行展评,当几个班级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会引起小组间、班级间的竞争,使得学生更用心地创作,兴致勃勃地对作品参观、评论,可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评论还扩展到市场上、秀场上的各种服装作品及相关设计元素。一开始学生觉得“这种作品怎么会有问题呢?”但随着课程的学习,经历几次展评后,便会发现设计师也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于是这样的评论变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挑刺”工作,也养成了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专业习惯,在向成功品牌、著名设计师学习的同时,通过对其作品的评鉴、模仿、学习、再创作、再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他们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相互学习的能力。

4.辩

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评、辩过程,对每件作品进行评论与辩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索学习。利用“90后”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表现欲望,针对学生的作品,选择合适的角度,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和讨论,激发学生产生新观念或创新设想。学生往往会争先恐后发言,甚至使用教室的电脑、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等工具,现场搜寻资料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力求有新奇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从而改变了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实现想学乐学,并锻炼了口才和胆量。

5.“做、讲、评、辩”相融合

“做、讲、评、辩”相融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知识理解中提升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制服面料选用时,分组分析服装用料→实地采购→分组鉴别、制作选料方案书→PPT汇报→互评、自辩→总结、归纳选用原则→重新制作选料方案书→作品展示、评鉴。原本枯燥的内容变为实用性极强的项目,最终达到在做中自学、展中互学、评中思考、辩中拓展的目的。

三、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点

1.变“无用”为“有用”,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高职学生并不需要学习太深奥的理论,“能认、会用”即可,但是实物、实践内容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部学到,所以要搞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有什么样能力的毕业生。学生需要的不是“死”的书本知识,而是“活”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由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把企业的最新材料、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如竹纤维、汉麻、记忆面料、斜裁技术等。实施“岗位对接”,让学生以职业化的行为约束自己,生活中也以专业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如看到朋友穿的新衣,忍不住伸手触摸;逛街时看商店橱窗,会联想流行的材料、材质选择、舒适与否、保养是否方便等问题,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

2.变“无趣”为“有趣”,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服装材料应用”是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认识鉴别面料、选择面辅料、使用面辅料都是需要动手的,且需要有创造力。因此课程大量增加原创性动手项目,如“面料再造”“衬衫面辅料选用”“面料材质认识与鉴别”等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变“不要学”为“我要做”,解决“不愿学”的问题

传统的“纤维→纱线→织物”的授课形式,以纺织加工的生产过程为线索,很难与实际的服装联系起来。学生认为在企业几个月就能够掌握的技能,在学校三年还学不会,不如不学。所以,需从服装从业者的角度来设计课程,使学生觉得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知识的理解中提升实践能力,原本枯燥的内容变为了实用性极强的项目。

4.变“闭卷考试”为“开卷有益”,解决“评价失实”的问题

在项目化教学中,过程性教学内容大大增加,原创性作业较多,闭卷考试的成绩往往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课程考核采用教师、企业打分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内容则由过程考核(项目报告、任务书)、作品(作品展示与评鉴)及测试(标准化开卷测试)组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立体化评价模式。

学生参与完成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之后,教师的引导、点评、总结和奖励很重要。教师的总结、点评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尤其是教师的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对学生的每件作品都不能单纯地以好坏或名次来评价,因为每件用心制作的作品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当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获得了“最材质”“最创意”“最制作”等奖项时是很惊喜的,教师及大家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5.变一门课的学习为终身学习,解决工作后知识“不够用”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学会利用课程网站、数字化图书馆、专业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借助QQ、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工具进行专业的讨论交流,学会搜索可靠的网络学习空间。这种网络化的学习、互动没有身份、地点、时间的限制,可以是终身学习。

四、结语

“服装材料应用”课程根据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采用“做、讲、评、辩”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结合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翻转课堂,建立互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团队合作的行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大量增加原创性动手项目,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实现学做一体化、互动网络化、考核多元化,提高课程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独立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1]季荣,陈敏.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材料应用”项目化教学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6):131-132.

[2]季荣,陈敏.以学生为主体的“服装材料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0,25(10):68 -70.

猜你喜欢

面料服装课程
让人心碎的服装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