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老”技术仍有潜力

2015-04-18刘雅

纺织机械 2015年1期
关键词:纺纱机环锭支数

发展力

外来“老”技术仍有潜力

国际上发展较好的新型纺纱技术如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等,技术上各有特点,且这些新型纺纱技术均源自国外。国内的企业经过多年的效仿、消化与吸收,逐渐掌握了这些新型纺纱技术的核心技术群。纵观去年新型纺纱设备市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转杯纺与涡流纺都是热门中的热门。不仅横扫海内外各大纺机展,更是下半年棉纺织业界新闻媒体报道的常客。这些年近半百的“新技术”仍显示出巨大的改造可能性。

成本优势仍是关键

据悉,目前我国转杯纺纱设备的数量与转杯纺纱的产量已占全世界的1/3。涡流纺产能也占全国纺纱总产能的3%左右。两项新型纺纱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高速发展并非没理由,它们的火爆来自于通过高速高效的生产手段来省人省力,创造成本优势。

转杯纺纱机速度从3万r/min发展到20万r/min,涡流纺纱机最高速度去年就已突破500m/min,高速度与高效率是转杯纺与涡流纺的最大优势。且转杯纺与喷气涡流纺纱机比环锭纺减少了粗纱与络筒两个工序,在减少了占地面积的同时,使生产一线用工大幅度减少。同环锭纺相比,转杯纺纺同规格的纱线使用原料等级可降1级,并可使用高比例的精梳落棉,有利于降低原料成本。而涡流纱比环锭细纱及紧密环锭纱的毛羽减少12%~15%,抗起毛起球性比环锭纺纱提高1-2级,且使织物的捻势、纬斜等问题也显著改善,从而使后加工生产的效率与品质相应提高。

在盈利考量上,国内已使用这两种新型纺纱企业的生产数据表明,每吨纱的工费成本可比环锭纺减少1000元以上,以一个年产5000吨纱的企业计算,从降低工费成本上就可为企业每年多盈利500万元以上。这也是国内近几年新型纺纱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适纺性提升空间巨大

业内人士认为新型纺纱有一个“可纺经济支数”的概念,超过该经济支数,随着纺纱支数的提高,其获得的经济效益是下降的。原因在于纱支越高,开纺的技术要求更高,断头率、纱疵与纱线偏差值等数值都将增加,故片面追求转杯纺高速度、纺高支纱是不周全的。

另一方面,引进新型纺纱机的一次性投资太大,投资回收期难以估算。如引进1台全自动转杯纺机及相应配套设备一次性投资近千万元。而目前用全自动转杯纺生产的棉纱其价格与环锭纺相当,无价格优势。又如涡流纺对使用原料要求严苛,耗能高,耗棉率也高。两个技术在品种开发都受到限制,且成纱质量不高,故在目前甚至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全部代替环锭纺与紧密纺。

针对未来新型纺纱的发展趋势,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委员汪军教授表示,“新型纺纱应及早摆脱对棉花的依存度,开发非棉纱线或具有一定功能性的纱线,其经济效益将会更好。”新纺纱技术产品已逐步走出了以低档原料为主的下脚、副牌纱加工的局面。在产品开发中,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中高支纱、非棉纱、色纱、功能性用纱等方面。

笔者认为,纺纱“老”技术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焕发新活力,关键就在于它的不成熟与未定型,具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中国新型纺纱机技术企业亦是如此。涡流纺、全自动转杯纺与自动络筒机三大领域素有‘纺机皇冠’之称,可见我国对新型纺纱技术性能提升的重视。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喷气涡流纺专业委员会这两年相继成立;国内如浙江日发、山西经纬、上海淳瑞、浙江泰坦等企业的新型纺纱机也是不断涌现,在机器纺杯头数、纺纱速度均有所突破;中航工业华燕公司更是作为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喷气涡流纺纱机技术鉴定的军工企业,随着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制定了国内首个《喷气涡流纺纱机企业标准》。

猜你喜欢

纺纱机环锭支数
七七纺纱机源考
两种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现状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立达集团:新型转杯纺系统及其转杯纺新机型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环锭纺纱智能生产线示范作用明显
环锭纺纱和集聚纺纱的高性能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
低扭矩纱性能和结构
施耐德电气电子凸轮(CAM)在环锭细纱机卷绕成形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