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本”课堂 激发个性阅读

2015-04-18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林悦庆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河子桑娜思维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 林悦庆

构建“生本”课堂 激发个性阅读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 林悦庆

阅读教学是个性的再创造,构建阅读教学的“生本课堂”,就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努力营造氛围,鼓励质疑,珍视个性体验,引导主动实践,启发个性思维,让阅读教学更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个性。

生本课堂;个性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构建“生本”教学课堂,教师就要走出以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将自己的解读灌输给学生的框圈,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中重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努力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求知和开阔眼界的主动行为和个性要求,培养学生阅读的尊严感和言说欲,落实“生本课堂”,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营造氛围,挖掘个性

在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自主、轻松、乐意阅读学习的阵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地鼓励和启发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充分地挖掘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人格的发展。教师应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教学《我看见了大海》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这是主人公河子无数次真挚的内心独白,表达对继父的无限感激之情。但作者并没有具体写出她感激的话语,可谓于无声处显真情。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营造氛围,此时此刻,你就是河子,你想对继父说些什么呢?经过一阵沉默后,学生们开始动情地表达。

河子甲:“谁说只有血缘关系的人才是亲人,您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父亲,但您给我无微不至的爱已经胜过了亲生父亲!”

河子乙:“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因为您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我已经无数次发自内心地喊您‘爸爸’,您听到了吗?”

河子丙:“伯伯,我真的看见了大海,那就是广阔的生活的海洋。是您无私的爱给了我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我还要继续坚强地活下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的想象表达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我觉得学生们此时此刻已经不仅仅是思想上的一种感悟,这种人间真情已经升华为对学生心灵上的一种震撼。

二、鼓励质疑,开发个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火花,疑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内心,随时捕捉学生萌动的思维,因势利导,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语文教学中来。

如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这样对学生说: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争相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做好事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为什么桑娜那样担心?为什么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面对课堂擦出这美丽的思维火花,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桑娜一家从早忙到晚,生活还是那样艰难,如今又要增加两个幼小的孩子,无疑给生活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为此桑娜内心无比紧张和担忧,紧张丈夫会责怪她,担心给丈夫增加了生活负担,很对不起他。在反复地推理和一遍遍的“为什么”“怎么样”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体会到桑娜内心的“善良”,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两个孩子,桑娜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也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上。鼓励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成为积极有效的语文学习过程。

三、珍视体验,呵护个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告知,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多品读,多揣摩。如教学《鸟的天堂》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就会产生众多的疑问: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颤动?我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你看到了太阳光照在树上的景象吗?那景象是什么样的。”通过启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榕树旺盛的姿态。结果学生回答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在动,有的说是太阳光的艳丽,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很可爱让作者产生错觉,还有的说榕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中走出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阅读新的生长点。

真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案例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主动实践,发展个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去读书,去思考,去动笔,去实践,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提出“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詹天佑的哪些做法最能体现他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进而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抓住了文章的要点,采取各种不同方法。有的学生用朗读法朗读了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段落,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中部凿井法”“由两端同时向中部凿进的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示意图,还有三个同学一人在黑板上画了“人”字形线路示意图,一个人拿着两头分别涂上了红、蓝墨水的粉笔在图上向大家演示了火车怎样经过‘人’字形线路爬上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的,另一人则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了‘人’字形线路的特点及其优越性。还有的学生则拿出了课外阅读所获得的资料,对詹天佑的创新能力和精神进行补充说明。通过讨论,主动实践,学生们已不仅仅是在讨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创新意识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根,他们的个性也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五、启发思维,张扬个性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生疑、质疑,鼓励他们自已解疑。教学《跳水》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使孩子面临如此危险的境况,错误在于谁?”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猴子。”“是吗?都这么肯定吗?”我请学生再一次读读书,看看想法有没有改变。不一会儿。不少小手举起来了。“我认为水手的哄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是造成自己危险的凶手,他做事过于任性,不懂智取。”可见,教师的角色是学生思想的导航员,让学生满怀热情的探求新事物,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师适时的点拨,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学生的思维不是容器,而是火炬,教师的作用应像火种一样去点燃它。

总而言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烈的行为,只有尊重学生的感受,营造优良的情境,选择有效的办法,个性化阅读才能洋溢着生命与活力。

左小文)

猜你喜欢

河子桑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穷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座男孩子的桥
《穷人》梗概
一座男孩子的桥
U型钢板桩在干河子坝二级消力池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13 级美术教育班黑龙江省横道河子镇下乡考察课及汇报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