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枪刺发明对火器军事革命的重大意义

2015-04-18赵阵

关键词:冷兵器火枪长矛

赵阵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21)

论枪刺发明对火器军事革命的重大意义

赵阵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21)

枪刺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是人们在广泛使用了火器之后发明出来的冷兵器。它的发明弥补了火枪火力不足的缺陷,使火枪兵具备了自我防御能力。枪刺的广泛应用淘汰了长矛等冷兵器,简化了军队兵种构成,促使形成了能够有效发挥火枪威力的横线式队形。枪刺在机械化时代和信息时代仍被保留和使用,本质上是技术对人体能力的补充和延伸,体现了火器对冷兵器的传承。

枪刺;线式队形;军事技术

枪刺是附带在步枪枪管上的短刀,[1]64枪刺的发明极具戏剧性,发明者是法国年轻的军官谢·戴·皮塞居。1640年,在大西洋沿岸的比斯开湾的巴荣纳城(Bayonne,英语中的“枪刺”即bayone一词便得自于该城市名),皮塞居率领的士兵在战斗中由于来不及装弹,就捡起折断的长矛头塞进燧发枪的枪口,与长矛兵一起与敌人展开白刃搏斗。受这种应急性行为的启发,皮塞居组织创制出了第一支可以插入滑膛枪口的枪刺。后来,法国元帅戴沃邦将枪刺改为套在枪口外部使用,这样既不影响射击,又可以用于搏击,而且还能够较为简易地安装和拆卸。枪刺是人们在广泛使用了火器之后发明出来的冷兵器,而且一直被保留应用到今天,它的发明和应用彻底淘汰了长矛等冷兵器,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到了火器时代。

一、枪刺弥补了火枪性能的不足

火枪在14世纪初具形态,到19世纪中叶以后被来复枪取代,在战争历史上存在了大约五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火枪技术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逐渐淘汰了其他各种冷兵器成为步兵的主要武器,枪刺即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火枪通常由枪击、枪身(含枪管、枪托等)、弹药等部分构成。火枪射击的基本原理为,火药在一端封闭的枪筒内发生爆炸,产生膨胀的气体将子弹头高速推出枪筒实施杀伤。火枪的发射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的黑火药,子弹是球形的铅质或铁制子弹。火枪通常为前部装弹,装弹过程较为复杂,首先把火药倒入枪膛,然后再装入弹丸,这就需要弹丸小于枪口,枪管保持光滑(这种火枪又称为滑膛枪),这势必会在弹丸和枪管之间产生游隙,从而损失部分火药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另外,为了确保火药和弹丸能够进入枪膛底部,不得不借助铁通条进行推送。加之当时铸造、材料等技术不够发达,火枪的射速、射程和精度等与现代步枪相比都相差甚远。作为火枪的配属武器,枪刺的发明以火枪广泛应用为前提,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火枪的性能缺陷,应该说枪刺的出现是火枪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结果。

按照击发装置划分,火枪主要分为火绳枪和燧发枪,前者用火绳点火,后者用燧石点火。在17世纪以前,火枪枪击主要由火绳点火,当压下扳机时,带动燃烧的火绳头引燃药池中的火药而击发,这就需要时刻持有明火准备引燃火绳。火绳枪的使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在阴雨潮湿的环境中难以点火,同时,在夜间作战容易暴露目标,而在遭受突然袭击时根本来不及开枪还击。由于点火较为麻烦,火绳枪的射击速度也非常缓慢,“到16世纪70年代,一流的火枪三分钟也只能发射两发子弹。”[2]169美国学者杜普伊根据兵器的射程、精确度、可靠性等计算得出了不同兵器杀伤力的理论指数,火绳枪的数值仅仅为10,而剑、长矛等白刃兵器为23,十字弓、长弓分别为33、36。[3]116虽然这种计算方式以理想状态下单件武器为考察对象,与战场上应用的具体效果有偏差,但火绳枪的性能之差从中却可见一斑。虽然早期火绳枪的性能并不完善,但是它却具有箭弩等冷兵器不具备的优点。首先,火枪所造成的损伤更为致命。子弹能够击穿任何甲胄,给被击中者造成严重的外伤,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其次,火枪使用方法更容易掌握。虽然弓箭具有操作简便、射击速度快的优势,但是弓箭射手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射箭技巧,火枪的使用相对较为简单,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能把普通的劳动者转变为极具杀伤力的战士。再次,火枪对人体能没有特别的要求。弓箭手通常要有较好的臂力,即使这样,连续射箭也会使体力迅速下降,从而影响射击精度和速度。而火枪射击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的能量来源是火药而不是士兵的体能。正是因为火枪具有这些优点,一些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统帅率先在自己军队中大规模装备火枪,不断推动了火枪的改进和发展。

到17世纪时,火枪的枪机装置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用燧石代替火绳用于枪支点火。1615年,一位法国军械工人将弹簧式枪机的钢火镰和药池盖合为一体,发明了撞击式燧发枪。相对于火绳枪而言,燧发枪射击操作简单,而且不受天气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射击精度和安全性。燧发枪的点火有效率为67%-85%,大大高于滑膛枪的50%。由于使用了纸弹壳,燧发枪的发射速度提高了一倍,每分钟可发射2-3发子弹。[4]随着火枪性能的改进,它已经从辅助性武器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主要作战武器。但是燧发枪的性能还不足以为火枪手提供充分的保护,单靠燧发枪的火力还难以抵挡骑兵的冲击。直到18世纪末,普鲁士军队的试验仍然充分表明这一点。他们在不同射程内对一个宽100英尺、高6英尺模拟敌军部队的帆布进行群射。距离225码时,只有25%的子弹射中这个庞大目标,而距离150码时有40%击中,75码时有60%命中——这就证实了每个有实际经验的士兵都懂的道理:交战中两军离得越近越好。[5]关于当时火枪的性能,恩格斯也有描述:“步兵的枪仍是极其简陋的,简陋到在100步的距离上很少能射中单个的人,而在300步的距离上也很少能射中整个的营。”[6]这就存在了一个矛盾,一方面要求在近距离上射击,否则命中率就会很低,但是如果距离太近就容易受到对方的冲击,尤其面对速度较快的骑兵时更是如此。当完成一次射击后手忙脚乱地装填弹药时,对方骑兵已经冲至近前,火枪兵只能束手待毙。为了对抗骑兵,早期的火枪兵往往与长矛兵配合使用,用长矛手保护火枪兵,防止他们在装填弹药的时候受到敌方骑兵的冲击。

燧发火枪已经能够承担主要的攻击任务,只是防御能力不足,正是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人们发明了枪刺。所以,恩格斯认为燧发枪和枪刺几乎同时在法国发明,它们的出现最终彻底地废除了长矛。[7]火枪兵有了枪刺,即使在装弹间隙受到了敌方的攻击,也能够与其展开肉搏,从而不再需要长矛兵专门的保护。“刺刀的发明和完善有效解决了火枪兵的防卫问题,使火枪同时具备了长矛的作战功能。至此,长矛的功能被刺刀所代替,火器已经无需专门的冷兵器的保护而可以单独作战,这是火器对冷兵器的决定性胜利。”[2]216最初的枪刺是插入到枪筒之中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与射击之间的矛盾;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套筒式枪刺,把枪刺套在枪筒外部,由于推送弹丸的铁通条通常在枪管的下方,这时的枪刺往往在枪身的侧面;直到出现了后装子弹技术,彻底淘汰了铁通条之后,枪刺才被人们安装到了枪管下方。从枪刺的演变过程来看,它的存在和使用首先是以不影响射击为前提的。枪刺是在火器应用过程中发明出来的冷兵器,它的发明不是为了取代火器,而是为了完善火器,弥补火器的不足。

二、枪刺助推形成线形作战方式

人类历史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火器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果仅以火器在欧洲的发展应用为例,从14世纪火药和火器的传入到17世纪末彻底淘汰冷兵器,前后历时近四百年,后人把这段历史描述为火器革命。虽然军事革命发生时,军事领域的各种要素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但作战方式的变化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它不仅是战争形态转变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发生军事革命的显著标志。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斗是真正的军事活动,其余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它服务的”。[8]火器革命最终体现于在火器广泛应用基础之上作战方式的变革,而枪刺的出现促使当时作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进而助推了火器军事革命。

火枪产生之初,因为自身性能的局限,并没有立即淘汰已有的各种冷兵器,而是遵从“保守应用”规律,与各种冷兵器混合使用。[9]事实上,当时火枪只是作为长矛方阵的防御力量,在武器系统中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率先进行改革,淘汰了戟、剑等冷兵器,他在1534年组建的方阵中就只包含了火枪兵和长矛兵。这种西班牙方阵的核心组成部分是40×40名的长矛兵方阵,长矛兵方阵外围配有五排左右的火枪兵,另外,方阵四角各有五十名的火枪兵小队,这些火枪兵仅仅承担了防御或者扰敌的任务。因为一旦完成一次射击之后,他们就没有了任何战斗力,甚至不得不退出战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长矛兵。但即使如此,火枪凭借其更为致命的杀伤力已经初露峥嵘。“16世纪的军队倘若手里没有火枪,它是绝不敢跟有火枪的军队交战的。”[3]123总而言之,在17世纪以前,由于火枪技术性能不够完善,欧洲各国军队都是将冷兵器与火器混合使用,火器已经对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并未实现全面革命。

火器革命体现为确立能够充分发挥火枪火力的作战方式。16世纪末,荷兰亲王莫里斯按照发挥最大火力和最佳使用人力原则确立了横式队形,17世纪初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又作了进一步改进,创立了线式作战队形。他们这些改革确立了火枪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而长矛转变为了辅助地位,用来防御敌方骑兵的冲击。线式队形面向战场把士兵一字摆开,正面的队形几乎使每名士兵都能面对敌人,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火枪火力。虽然这种横(线)式队形纵深较浅,但往往有数排,为的是采用各横排轮流射击装弹的战术方法来克服火枪装弹速度慢的缺点。在作战中,前排士兵齐射之后,就沿着列与列之间的空隙依次退到后排装子弹,然后再上前射击,射击完成后再后退装弹,多排互相配合就能够形成弹幕,确保火力的连贯。显然,采用线式队形和集群轮流射击能够有效弥补火枪射击速度慢、射击精度差的不足,但是这种新的作战方式在实际战争中却相当复杂。“火器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不但要求士兵掌握火器基本的技术性能,还要求战斗行动准确协调而且能实现队形的变换。”[10]一方面装弹射击过程非常烦琐复杂。在17世纪初出版的第一部现代的枪械使用手册中,就把火枪射击划分为42个步骤,[11]即使后来采用定量的制成药筒代替了散装火药等技术,射击程序仍然有26个之多。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失误,火枪就无法击发,也就丧失了战斗力;另一方面,火枪兵还要时刻注意与长矛兵进行配合,因为后者承担着防御任务,但是在动态战斗过程中,最初的排列队形都会因攻防对抗而发生改变。所有这些动作都是站立于枪林弹雨的战场中进行的,对士兵的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用枪刺代替长矛的重大意义就凸显出来。

枪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火枪的作战效能。枪刺加上火枪的长度与长矛相近,大约两米左右,足够刺中骑在马上的敌人。枪刺使火枪兵具备了自我防御能力,即使装弹过程中出现了误差,火枪兵也不至于毫无战斗力而任人宰割,这种能够自我防卫的心理优势反而会大大提高火枪兵的作战效能。枪刺的使用简化了兵种之间的配合。“17世纪末,欧洲各国军队普遍采用了这种刺刀。从此,滑膛枪士兵自己也成了长矛兵,真正的长矛兵则很快从步兵编队中消失了。”[3]167长矛兵的消逝简化了作战力量构成,通过统一兵种类型,有效集中了战斗力。当火枪装上枪刺之后,也就没有了长矛兵和火枪兵之间的区分,原本有1 000名火枪兵和1 000名长矛兵,现在却相当于具有了2 000名的长矛兵,同时也具有了2 000名的火枪兵,这无疑是增加了作战力量。“刺刀的使用代表了中世纪战争的结束和近代战争的开始,这柄12英寸长的短刀使战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2]到18世纪初,欧洲各国都已经完全取消了长矛,其间经过相应的战术、编制、训练等改革之后,火器正式确立了战场上的主导地位,冷兵器退出了战争舞台,人类由此跨入了火器时代。

三、枪刺体现了火器对冷兵器的传承

人类的战争向来都是暴力搏杀,是一种体能和智能的双重较量。但是火枪的出现,似乎要打破这一规则,轻松的射击就能够消灭英勇的武士,个人的英勇似乎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任何先进的武器都是战争的工具和手段,而不可能改变战争本性,人体之间的暴力对抗也决不会从历史舞台上退出,因为它是作战双方相互对抗的原点,火力射击只是在延伸和拉长相互作用的距离,但却无法脱离这个原点。枪刺就是根植于人类战争原点上的锐利武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连发枪、半自动步枪甚至冲锋枪等武器,它们的火力已经足够强大,根本不再需要枪刺提供保护,但是枪刺却依然在保留使用,直到信息时代的今天。虽然枪刺是时代的产物,但它的保留和使用体现了军事技术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军事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继承性。枪刺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典型代表,今天士兵使用的枪刺与数百年前火器时代的枪刺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虽然材料和做工都有明显的改善。火器时代以后各种冷兵器都逐渐被淘汰,但是各种枪炮和弹头弹片等都是金属制品,从本质上而言,火器以及机械化变革只不过是把原先由人体体能支配的金属兵器转换成了由化学能推动的射击、爆炸武器。冷兵器时代的盔甲等被动防御装备早已进入博物馆,但是战场上仍然在使用避弹衣、钢盔等装备,坦克、装甲车和战舰等更是依赖装甲的被动防御功能。

军事技术之所以具有传承发展规律,是因为它的发明和应用是为了弥补人自身的不足,不同时代的军事技术虽然在具体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功能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战争能力。卡普的“器官投影”说认为,工具的本质不外乎是人类用自己的肢体器官作用于事物的行动投影,人类所创造的工具只是人自身躯体的延伸,是形状的延伸,也是功能的延伸,所以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遵从拟人律。“在简单和较低层面而言,工具是人的躯体形状的衍生,在工具发展的较高的层次上,与人体在外形上的相似性减少或者消失,而是将从人的身体上获得的形状、规则应用于外部材料,以类比的方式使它们具有一定的功能。”[13]技术工具无非是人模仿自己躯体而制造的人工物,器官投影说虽然具有局限性,但它却反映出了技术功能的人类学本质。人类的基本能力包括体质能力、体力能力、智力能力,这三种能力构成了一个和谐有机的统一体,互相支撑,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人类的整体能力,也就发明出了人力工具、动力工具和智能工具。[14]6虽然这些技术出现循序和发展程度有差别,但是它们根本目的都在于改进人体能力。“工具的换代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淘汰。因此,动力工具不是淘汰了人力工具,而是对人力工具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动力工具就能够具有人力工具的功能而又比人力工具强大;智能工具会具有动力工具的功能而又比动力工具聪明。”[14]10机械化装备是改进后的火器与机械平台的结合,而信息化装备则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进了机械化装备。

军事技术的传承发展实现于战争实践,符合人类战争活动的基本规律。从本质上而言,战争是两支武装力量从事的有组织暴力性的攻防对抗活动。杜普伊曾指出:“历代战例显示了一个共同的特征:无论武器和技术怎样变化,无论怎样使用或玩弄这些技术和武器,战争中的共性规律,都与古代和历史上重复出现的人类冲突相一致。”[3]348因此战争的发展演变、形态转化表现出深刻继承性,“战争发展从来都是一条环环相扣不可割裂的长链,否定与继承始终相辅相成。”[15]还有学者认为,“战争形态的转变,从方便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来似乎是阶段性的演进,实际上是连续积累出来的。”[16]进而言之,时代的转变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更不是截然对立,冷兵器时代早已逝去,但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中仍然有短兵相接,今天的数字化部队也还在练习基本队列动作。人类的战争活动正是在这种继承、融合、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枪刺的发明应用是如此,坦克的发明应用是如此,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发明应用亦是如此。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军队独有的文化传统,比如听从指挥,作风顽强,不怕牺牲等等。而一些历时弥久的武器就被人们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了体现精神意志的标志,枪刺就具有这一功能。“20世纪的军队高度重视枪刺,即使是最先进的步枪和冲锋枪也都配有枪刺。但是枪刺训练多是一种培养进攻意志的练习,并不是一种实战技能。”[1]65也正因如此,三军仪仗队的长枪上面都配有雪亮锋利的枪刺。美军在出兵伊拉克之前,曾经专门公布了一段练习刺杀的视频,用以向世人表示决战之心。如果从军事文化的角度而言,枪刺所代表的战斗精神是军队的灵魂所在,它将一直得到传承。

[1]The DiagramGroup.世界武器图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2]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世界军事革命史:上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3]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

[4]BROMLEY J S.The NewCambridge Modern History,vol.6[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70:746.

[5]格温,戴尔.战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36.

[6]恩格斯.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1700-1870[M]//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一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44-45.

[7]恩格斯.军队[M]//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一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372.

[8]克劳塞维茨.战斗//战争论:上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203.

[9]赵阵.军事技术“保守应用现象”产生根源及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9):41.

[10]吴鑫.莫里斯军事改革述论[J].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4):56.

[11]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55.

[12]FULLER J F C.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umeⅡ)[M].NewYork:Da CapoPress,1987,130.

[13]赵阵.论卡普“器官投影”说的形成及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10(2):127.

[14]钟义信.信息科学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15]徐根初.跨越——从机械化战争走向信息化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7.

[16]李安复.数字化部队[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166.

【责任编辑:梁念琼】

The Significance of Bayonet Invention to Firepower Military Revolution

ZHAOZhen
(School of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ational Universityof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21,China)

Born in Europ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the bayonet was a kind of cold weapon which invented after the firearms widely used.The invention of bayonet makes up the defect of firepower,and makes the gunners have the ability of self defense.The widely use of bayonet eliminates spears and other cold weapons, which simplifies the constitution of army corps and urges the horizontal type formation to come into being.The bayonet was kept and used in mechanical and information era,because it embodied the extension and supplement to the body ability given by technology,and embodied the transition from cold weapons to firepower.

bayonet;the Horizontal Type Formation;military technology

E922.8

A

1008-018X(2015)02-0012-05

2014-12-02

赵阵(1980-),男,河南新乡人,国防科技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哲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冷兵器火枪长矛
冷兵器战车
自相矛盾
冷兵器战争
冷兵器大乱斗
千万别当火枪兵
长矛蟹与铁锤蟹
长距离爆震式点火枪设计
原始部落火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岜沙苗族人类学田野调查
地精商店的火枪
自相矛盾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