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师长·兄长
2015-04-17蒋兴莲
蒋兴莲
2014年7月7日的清晨,我与夫君正在谈起北渔,我家的电话骤然想起,邹本忠告诉夫君,北渔先生突然去世。夫君接电话的手在颤抖,声音立马变了调,我听到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顿时呆若木鸡,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太突然了,太令人不能接受了。
我与夫君匆匆赶到敬亲园,看到北渔先生静静地躺在那里,安详如睡着一般,任凭我们怎么呼唤他再也醒不过来了,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夫君的眼泪也隐在眼眶里。
我与北渔先生结识是在市委大楼里,我在市妇联二楼,他在市文联一楼。他们办的《雪花》杂志我非常喜欢,经常到文联要几本。每次到文联,都看到北渔忙碌的身影,那时他们创办的北函创作中心招生火爆,每天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再后来与北渔的经常接触是我与夫君结合后,夫君与北渔的友谊已经几十年,经常在一起参加各种会议活动;一起聚餐喝咖啡,一起讨论文学的命题……我因喜爱文学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对北渔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北渔先生是文革前的大学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他不仅中文底子厚,而且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写得一手好字,还能写篆体书法,许多文友中都珍藏了他写的篆体条幅。由于他文学功底深,因此他的古体诗、散文诗及文学理论都很有造诣,不仅出了三本诗集,还有二本理论专著,他的许多文章还见诸于报刊中,被众多文友称之为鸡西的“文学泰斗”。1995年至1997年他参与了“铁骨铮铮,风范永存”原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冯基平传》的写作,为主要的执笔人之一,此书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他还长期担任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兼诗酒文化报主编,为全国各地作者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丛书。
——他是个诲人不倦的老师
北渔先生是个十分称职的文学师长,他的身边总是簇拥着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他对每个爱好文学的人,都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帮助看稿、改稿、联系书号、加入协会、召开研讨会提供全力的帮助,为培养文学新人不遗余力,倾注了全身心的精力和心血。特别是他帮助的这些人,有许多是工人、农民、个体户、下岗工人等,他都伸出热忱之手,真诚地帮一把,使这些有着文学梦想的人成为诗人、作家。此外北渔先生还是一些文学团体的组织者、文学活动的策划者。鸡西的启明诗社、梦之圆文学社都是在他的运作、推动、组织下成立的;特别是2009年,他利用自己在京城18年的人脉,将全国最大的最有权威的诗歌杂志《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李小雨请到鸡西,参加了电业局诗歌爱好者们的诗文集《光明颂》发行仪式;参加了启明诗社组织的兴凯湖笔会,并给鸡西的诗歌爱好者们做了一次高水平的诗歌讲座。我的拙著《蓦然回首》,从篇章结构、画板式,调字形,装帧,甚至标点符号等方面他都进行了悉心指导。
——他是一个儒雅大方的兄长
北渔先生是个修养极好的人,他气质儒雅,为人处事大方,很有长者风度。在京城期间,每有朋友拜访,他都留客聚餐,于是有人说,他挣的那点钱,大部分都好客吃下去了。回到家乡更是如此,家中经常高朋满座,他先是用好茶好咖啡招待,神侃一番,后是召集大家到餐馆撮上一顿,他慷慨解囊买单。北渔先生谈吐文雅、性格宽容、尊师尊长、与人为善。与他谈话交流,他总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与他相处,他宽容大度,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能处得来,他总是处处替别人着想,从不做损坏朋友感情的事;他尊师,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老师,逢年过节,他都带着礼品去看望;他尊长,他有个姑姑80多岁了,他象儿子一样孝敬老人家,有好吃的送过去;经常陪老人唠嗑。有时没时间,就让夫人去陪。在鸡西文学界,与他相识是幸运的;与他相交是愉快的;与他相处是真诚的。
他的溘然离世,让家人措手不及,让朋友们意想不到。但却符合他的一贯作风:不给人添麻烦,静悄悄的走,闪电般的离去,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思念、绵绵的怀念、絮絮的叨念……
细数北渔先生的道德文章,点点滴滴,让我哀思如潮、泪水如注,最后用一首诗结束我的这篇祭文吧:
鸡西文坛泰斗翁,笔耕不辍众人称。
诲人不倦育弟子,呕心沥血润诗兴。
小城文学亦繁荣,奔走呼号夜擎灯。
无息驾鹤西天去,有幸赢得青史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