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垄断”的困境及其应对途径探究
2015-04-17张毅
张毅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技术垄断”的困境及其应对途径探究
张毅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技术垄断是后工业时代人类遇到的新难题,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对技术的依赖不断加深,逐渐沦落成为了技术统治下的奴隶。在这种情景下,人类有必要重新反思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尝试从技术人性化、技术生态化、技术民主化以及技术和人文的融合发展等角度探讨应对技术垄断困境的新途径。
关键词:技术垄断;困境;应对途径
“技术垄断”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介思想家和批评家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提出来的,在其著作《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他首创了“Technopoly”一词来代指技术垄断,并给人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时代:各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身边的信息泛滥成灾、人类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没落,人类正在面临失去传统文化和驾驭技术能力的危险。
一、技术垄断的内涵
“技术垄断”本身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波斯曼这里的“技术垄断”概念是这一经济学术语在技术领域里的延伸,是经济学概念尤其是“垄断”概念的延伸。在波斯曼看来,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后工业时代,机器或技术(包括语言、统计学等隐形技术)等的无序和过度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由此也导致了技术地位的不断跃升、传统文化的大量流失以及道德的逐步沦丧等异化现象。波斯曼认为,这种技术对文化造成的控制和影响,就是“技术垄断”。
二、技术垄断的困境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到了大科学、高技术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它们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困境。在这种技术高歌猛进的势头和人类实用主义的取向下,科学技术的工具性逐渐凸显,工具理性开始成为人类思维的主要方式,人类陷入了自身造就的技术垄断的困境之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技术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尊严和地位,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力量的统治,对技术的依赖不断加深,逐渐沦落成了技术统治下的奴隶。正如波斯曼自己说,“任何技术都能够代替我们思考问题,这就是技术垄断论的基本原理之一。”[1]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的泛滥,甚至几近失控到了人类不能掌握的地步,这样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混乱之源”,在这种情景下,人类文化毫无意识地被自我消耗,科学技术产生的信息“垃圾”政治反噬着人类自身。再次,语言、数字、测验、统计学等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的隐形“技术手段”带有意识形态偏向,也可以对人类文化造成垄断。
三、技术垄断困境的应对途径
技术垄断现象的负面效应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如何消解和应对“技术垄断”困境上,波斯曼本人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要通过“爱心斗士”和“人文教育”这两个途径来应对技术垄断现象。事实上,他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重新反思人与技术相处的合理性,从多个角度探寻应对“技术垄断”现象的新途径。
(一)技术人性化
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其发展和应用的目的毫无疑问都是将人类的生产和发展作为出发点的,不论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有多高,必须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终极发展,也就是说,技术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都要从人类的需求出发,服务于人类的全面发展,人性必须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导,这也是技术人性化的基本含义。著名的思想家弗洛姆认为,“是人,而不是技术,必须成为价值的最后根源;一切计划的标准不是生产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是人的最理想的发展。”[2]
提倡技术人性化,需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方面人性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技术的过度发展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后果?在此基础上考虑人类与技术的关系。人作为技术活动的主导者,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人类的需求,能够满足人性的现实需要,要始终把人性的合理发展作为技术发展的首要前提。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恢复技术内在固有的人性特质,赋予其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价值意义,在不对技术损害的前提下使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具体说来,就是要技术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人性”因素融入设计过程之中,使其在开始时就能体现人类的理性与意志、情感和理想,并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美。其次,在技术的制造过程中也要融入人性,使技术能够符合人性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对人类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再次,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将人性作为技术应用是否可行的重要尺度,把人类的发展作为技术发明创造的终极目的,技术的合理发展必须能够推动人类或人性的协同进步,使得技术更富有人性,人性也更趋于完美,真正达到人与技术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从而使技术蜕变成为富有人性、可以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的推动力。
(二)技术生态化
在技术垄断的情景中,我们还可以尝试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审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看成一个有机体,他们二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相适应,也要与当前的社会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进而以此来指导现在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这也是技术生态化的主要内涵。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刺激下,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和控制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技术异化和技术垄断也相应而生,它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入到人类生活,并对人类的文化和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冲击和破坏。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到了没有科学技术或不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就无法发展的境地,最新科学技术被大规模应用到文化活动当中,它们促使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也加速了文化的消逝,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急速地流失,很多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在不断地消亡。在这种情景下,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在推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文化的特点,人类文化的精神意义正在不断丧失,传统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弱化,以至于丧失了传统文化本来应有的特点。现代文化更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成了商人追求商业利润的工具,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利益追求者的商业气息,文化只是他们用来达到目的的利用物,而一个文化或文化活动是否能够带来商业利益也成了它们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这些本来是人类“精神食粮”的文化,在这种物化和商业化的影响下,被一个个抽去了能够体现自身内涵和魅力的“灵魂”,成了可以被人们轻松消费的“文化产品”或“文化用品”,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自私的欲望而已。
(三)技术民主化
人类社会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创造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的泛滥和信息的专制,人们开始想方设法来应对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然而,这些应对方式不仅没能有效地应对技术垄断给人类造成的困境,反而成了技术泛滥和专制的保障,进而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
显而易见,人类的社会生活被这样的技术垄断给控制了,人类的所有活动领域都被技术以一种难以预料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生活在技术专制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提倡技术民主化就势在必行了。我们要在理性的指导下,不断提倡并扩大公众在技术设计、制造和应用等过程中的参与力度,使得技术民主化成为应对技术垄断的有力方式。一般来说,技术民主化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技术设计上的民主化;二是通过技术权力分配上的民主化。第一个途径提倡在一定的交往和合作原则下,使得技术的各个相关者都能参与到技术设计的各个环节,这些相关者包括技术专家、消费者、政府等,他们代表着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的重大进步。第二个途径主要是提高技术各个相关者的主动参与度,赋予并扩大他们的利益,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近并参与技术设计的过程,从而使得技术的形成和使用能够体现他们的社会和政治需求。面对技术垄断造成的人类困境,技术民主化就是一种有效的应对途径。波斯曼的学生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就是技术民主化的支持者,他在《软利器: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认为我们当前的公共教育机制就是一种典型的技术民主化机制,并将这种机制看作是“健康政治存在的基石”[3]。
(四)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发展
技术和人文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然而,在技术和人文的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并不是同步进行,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到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技术和人文之间的隔阂更加严重,它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突出。在社会科学领域,人文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明显,他们相互之间没有沟通,或者说因为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无法交流,沟通不畅使得他们相互之间轻视或敌视着对方,人文学者认为科技工作者在不了解社会现实情况的情形下盲目开展研究,一点也没有社会责任感;科技工作者则认为人文学者成天空谈社会、故弄玄虚,嘲笑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毫无帮助。随着人类进入技术垄断时代,技术对人文的优势越来越大,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趋于技术化,从而使得技术和人文之间的障碍更加扩大,它们之间的矛盾已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种情景下,人类有必要重新反思技术和人文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去促使技术和人文的协调发展,加强人文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目的性地去促使他们相互了解对方。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就是要尽可能地延迟人文和技术的分科,不要过早地专业化,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努力避免教育的功利化,不要使学生过早地失去他们本身应有的人文涵养和精神特质。如果一味地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盲目追求科学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人类将来可能要面临着被技术反噬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倡导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发展,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使技术和人文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促使人文向科学技术领域渗透,让科技工作者具有必要的人文知识,人文学者也了解一定的科技信息,从而达到技术和人文的融合发展,二者共同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技术垄断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在如何应对技术垄断困境的这个问题上人类还需要更多的探讨,但我们要满怀信心地相信作为技术和人文创造主体的人类必定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正如马克思曾经预言的一样:“奴役人的科技必定能被超越,科技终将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为人服务、复归其本有的人性特征,实现科技的人道主义,最终达到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有机统一。”[4]
参考文献:
[1]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0.
[2]埃里希·弗洛姆.希望的革命——通向人性化的技术(1968)[M]//弗洛姆著作精选——人性·社会·拯救.黄颂杰,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491.
[3]保罗·莱文森.软利器: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10.
[4]陈翠芳.科技异化与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196.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A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echnical Monopoly Dilemma
ZHANG Y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Technical monopoly is a human’s new problem in the post-industrial er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permeated every aspect of human social life, human become to depend on technology day by day and turn to be a slave under the rule of technology.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ulture and technology, and try to explore new ways from technical humanization,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democratization, as well as the fusion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beings.
Key words:Technical Monopoly;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张毅(1986-),男,山西繁峙人,广西大学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科技哲学、文化理论和学生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13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5)05-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