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分析
2015-04-17吕荣清
吕荣清
(莆田第五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学生初升高后,往往会觉得物理特别难学。这是因为初中与高中阶段在知识、思维、能力与心理等方面的跨度都很大,使得刚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学生感觉有较大困难。那么如何辅助学生完成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学习的过渡呢?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衔接跨度大的原因
初中阶段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较高中阶段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
1.编写方式上比较。初中物理教材里的文字表达比较通俗,描述的物理现象也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且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体验相贴近,课程要求较低,许多学生对初中物理兴趣较高,也容易接受;然而,高中阶段物理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练、严谨,概括性与理论性较强,要求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从多角度观察它、研究它、理解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概念模糊、模型抽象,理解困难。
2.内容上进行比较。初中时期的物理教材里容量小、知识浅显、现象直观,重简单机械的记忆与感性认识,研究对象大多比较单一,常常是静态的描述;而高中教材内容多、抽象、深奥,重理解、重理性认识、研究对象多样化、兼有静态与动态描述。高中教材配有阅读、思考、实验、讨论、探究、拓展、练习等,形式多样、自主性强、有深度、广度且有时枯燥无味。
3.物理方法上进行比较。初中时期的物理学习侧重于强调从实验观察入手、注重生活经验、略微渗透学科思想。概念和规律通常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再到实验引入,进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物理规律。物理现象一般只做定性分析,有时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高中物理教学较多的是从鉴赏、矛盾、理论推导、研究的需求引入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或进行逻辑思维、推理,从而对客观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归纳,进而得出该事物的概念或者其所遵循的规律来。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概念或者规律,不再形象直观,甚至与生活中所得的经验是相矛盾的。重视理论的分析与推导,做出模型抽象,定量研究,物理规律借助数学工具表达,并强调规律的适用条件。不仅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和代数运算,还时常需要通过函数法、图象法、极值法等等来研究物理规律、得出物理结论。对物理概念表述较为严谨,对学生在矢量运算、抽象思维等方面有较高的能力要求。而数学教学与物理教学的不衔接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4.从整体上比较。初中物理问题大都简单、具体、直观,概念少、公式少、易理解,只要能记住公式,把题干中已知数据代进去往往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而高一学生不习惯于理解、推理、归纳、分析、综合,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所以学起来困难。初中物理的等级评价制度加剧了这种差距,刚上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等都还没能很好地形成。教师要做好这些预先的衔接工作。
二、高一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高中教师要认真对比初高中的教材。分析各自的特点、找出不同点,把握初中阶段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以及相应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在知识上的“结点”和“断点”。把已学过零星的、定性的、简单的、直观的知识过渡到高中系统的、定量的、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中来。通过教学活动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相关知识的“前概念”。只有把上课前的检查作业、上新课时的提问和洞察、课后的作业批改反馈等重要教学环节落实好,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及时纠正错误概念与认识。
2.注重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对初中生而言,课内的知识点比较零碎、简单,学习时通过机械地记忆、重复,就能取得不错的测试成绩。如此,部分学生会难以适应高中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找到同一章节内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或建立不同章节之间的框架,从而形成分层次的知识结构。
3.注重于学生解题过程和作图规范性的培养。高中起始阶段,许多学生的解题过程只是一些数学运算和结果,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没有物理公式的具体形式,表达式运算薄弱,计算能力差,计算结果没有单位等,这样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教师上课时要加以引导,提供示范,批改作业有批示,试卷讲评时找出错误的共性并点评到位,将规范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此外还要注意计量单位规范、审题规范、解题思路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实验操作规范等。
4.注重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高中阶段物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是: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接着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与运动分析,采用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建立物理模型,最终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画受力图、运动过程图、思路流程图的习惯。引导学生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中概括出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物理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的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做笔记,并把好作业、复习、巩固等学习环节的关。
5.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学生刚升入高中时,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高中的要求过难过广,致使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业上拖欠,学生会感到高中物理难且枯燥,逐渐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能力的拔高不能操之过急,分散教学难点,分级要求。在讲“加速度”“竖直上抛”“整体法”时就可以采用该策略。但教师可以设置障碍,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6.注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要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提高其实验技能。譬如可以认真演示历史上的著名实验,让学生学习其实验方法、领会实验的巧妙之处。教师还可以通过科技活动室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7.注重立志教育,内因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高一学生中普遍存在思想放松的现象,学习的主观努力不够,学习上存在惰性心理,当感觉物理较难学,缺乏在困难和逆境中发展的品质。所以立志教育一定要跟上,不能忽略这种教育。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其渗透数学的函数、三角函数、几何、图像教学,渗透语文的审题、表达、鉴赏教学,渗透政治的哲学教学,渗透历史的批判、继承等。教师只有清楚地知道初高中的差异,做好衔接教学,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握高中物理教学规律,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1]刘明星.邹月娟.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中学物理,2012(11).
[2]彭彩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困难的分析[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