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以教学论微课应用中的问题与优化

2015-04-17郝为炎肖安庆

发明与创新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课教学策略

郝为炎 肖安庆

(赣州市龙南中学 江西赣州 341700)

微课自2011年出现以来,很多中小学教师已经能够掌握其制作的基本技术,并尝试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较少涉及,还没有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微课的特征是短小精悍。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往往看重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混淆,其知识目标主要围绕内容展开,而技能目标则是描述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于宽泛,教师过于依赖参考书,缺少内化与思考,容易造成教学过程的盲目和偏差。

2.教学内容的媒体呈现过于简单。一方面,教师经常将课本中的知识点简单地通过屏幕播放,造成了知识的堆砌,致使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知识。另一方面,微视频的播放,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无法联系对比相关的知识,造成理解困难,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3.资源运用没有针对性。“微到极致”是微课的突出表现。教师使用网络资源时,常常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忽视学情;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忽视学科特点,简单地“拿来”直接使用,在教学中连续呈现给学生大量信息,忽视课堂活动的动态生成,弱化了学生的探究思考感悟能力。

4.缺乏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大部分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理论,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具体而言,在教学设计中,很多教师能对所教内容进行分析,但缺乏系统思维,未考虑微课应用的适切性,依然凭经验设计教学内容。

5.教学策略缺乏,评价反思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预设的目标与课堂的动态生成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机械套用现成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中难以有所变化、创新。此外,教师对于教学评价重视不够,评价内容过于片面、浅层化,评价方式欠灵活,评价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

二、微课教学的优化

1.把握教学目标,确定微课设计思路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产生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1]。

2.以问题为中心,对教学资源合理重构

微课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它的教学性上,即微课是用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没有教学问题就无需开发制作微课。以问题为中心(或以完整的教学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让教学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在面对教学任务或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告知学习者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微课设计者要把创设问题作为设计的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

教师要拓展资源的使用范围,对资源的利用要以有效教学为导向,关注资源、学科、课堂的统一整合。首先,重视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深层发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使教学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充分发挥起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其次,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过程性事件、情境是潜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产生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思维碰撞,具有即时性、动态性、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最后,对资源的使用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有效使用。

3.针对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示证策略

教学策略应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在微课环境下实施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新知示证是微课内容的主体[2]。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至少考虑三方面的内容设计:新知内容的组织和展示方式的设计、媒体的选用设计、学习指导的设计。教师在展示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要适时提供学习指导,例如,在介绍重难点时要考虑是否使用特写镜头、是否插入相关媒体素材、是否采用“暂停”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等方式来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关注相关内容信息,从而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1)处理好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具有直观性、易理解的特点,教师在口头语言授课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传递信息而采用一些简单的媒体材料,如书本、图片、画册、黑板、模型、实物等,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其优点是经济实惠,具有灵活性,如教师的板书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反映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向导,能够调控与改进教学进程。此外,教师的板书也是学生提高书写能力的重要示范。其缺点是缺乏生动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微课来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注意巩固课堂知识点等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课堂的导入、知识点的深化、学生的评价管理这几个环节上的应用,防止微课应用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克服滥用多媒体与课件主宰课堂的现象。

(2)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从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的转变。[3]在微课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环境、历史情境的创设,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说想说的话,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师要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利用微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利用微课和数字化资源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3)针对各学科的教学规律,设计有效的整合模式

微课虽然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各学科教学规律不同,其微课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也不同。教师应积极研究微课与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生活实践型课程的整合,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简单的微课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微课只是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4)微课的使用应适时、适用、适量

在教学中运用微课要遵循教学最优化的原则,要做到适时、适度、适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知识信息量要适量,能满足教学要求即可,盲目追求过大信息量则超出了学生的正常接受能力,会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弱化教学,使教学质量下降。由于微课在教学中的效果比较明显,其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几乎所有的公开课、示范课,无一例外地采用微课手段贯穿于整节课教学。但笔者认为,并非所有课题的教学全都适合用微课,譬如英语的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甚至有些语法课的教学,就应该适量使用微课,有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反而会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况且,一个适合于本班学生使用的微课课件,教师都要花大量时间收集材料、反复修改,每节课都追求用微课课件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者,虽然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让学生陶醉,但太多的图片、视频反而更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转移,让兴奋、愉悦的状态指向了图片、动画而不是指向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实践、探索,最终达到促进有效教学的目标。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19.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课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