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东北的抗日活动与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2015-04-17

奋斗 2015年8期
关键词:磐石义勇军满洲

辛 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出现一大批抗日义勇军。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抗日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闻名中外的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东北各级组织的建立及其反日爱国斗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先后派遣多人到东北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经过艰苦的工作,1923年7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10月,成立中共哈尔滨独立组,负责人陈为人;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派吴丽石到东北进行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工作,建立了哈尔滨特支;1926年春,哈尔滨特支扩建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书记吴丽石。在此期间,中共大连市委、中共奉天支部相继成立。中共“三大”以后,东北地区的党团组织发展很快,其中有地(市)委2个、支部30余个、党团员500余名。

1927年5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刚刚结束,由蔡和森主持,中央常委召集东北参加“五大”的代表及列席人员专门讨论东北工作,确定在东北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1928年9月,在奉天(沈阳)召开的中共满洲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决定将先期成立的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当选为省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在东北地区领导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和各界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4月,爆发了临江爱国民众反对日本在临江设立领事分馆的斗争,并迅速发展为东北各界民众的大规模反日爱国运动,反日游行示威和抵制日货活动遍及城乡各地。1928年下半年,东北各界民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护路运动。为此,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反日是当前的中心工作》的通告,号召各地党组织努力工作,使护路斗争取得了胜利。为了适应反日爱国斗争的需要,1929年12月,各地党组织建立的反帝团体统一为“反帝大同盟”,建立了哈尔滨反帝大同盟总部、辽宁反帝大同盟。

二、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确立武装抗日、创建抗日游击队的正确方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在大力支持和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武装反日斗争过程中,提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问题,确立了创建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方针。1931年9月23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的《关于士兵工作紧急决议》,号召士兵群众不向日本帝国主义缴枪,起义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游击战争。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信》更进一步提出直接在农民中组织游击队,组织游击队时,“要特别注意到游击队本身政治、军事上的巩固”,把游击队与群众斗争配合起来,开辟游击区,加强和扩大游击队。年底,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满洲省委由奉天迁至哈尔滨,中央驻满洲代表罗登贤任省委书记。在哈尔滨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上,罗登贤具体地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形势,明确指出东北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努力开展和领导人民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提出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方针,同时要求加强对义勇军的工作,争取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队伍。会议还制定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计划,对以创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为中心等工作进行了部署。1932年4月22日,省委向中央的报告:“发动游击战争,领导反日的民族战争,开辟满洲新的游击区域与苏维埃区域是满洲党目前最中心最迫切最实际的战斗任务。”

三、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1.南满地区游击队的建立。南满地区最早的游击队是磐石县游击队。1930年8月,中共磐石县委建立后,磐石地区反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各种抗日群众组织也很快建立起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镇压群众的反日斗争,成立了反动的亲日组织“朝鲜人民会”(亦称“保民会”); 日本驻吉林总领事又在磐石设立了警察分署。日本的侵略行径激起了磐石人民的强烈反抗,连续爆发的大规模的群众反日斗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奠定了基础。1932年4月,省委巡视员杨林到磐石,一方面做义勇军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创建游击队工作的领导。6月4日,成立抗日队伍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队长张振国,政委杨君武,全队30余人。1932年10月,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东北游击队。11月,省委候补委员、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到南满指导抗日斗争,并根据中共省委的指示,把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1月,南满游击队遭到反动地主武装的袭击,总队长孟杰民、政委初向臣和继任总队长王兆兰等牺牲,游击队蒙受了严重的损失。中共满洲省委重建了南满游击队的领导机构,任命杨靖宇为政委、袁德胜为代理总队长。1933年1月至4月,日军守备队和伪军对南满游击队的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企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南满游击队在杨靖宇的领导和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队伍也发展到250余人。中共南满地区的另一支抗日武装是1933年从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中脱离出来的海龙工农义勇军,经过杨靖宇的整顿后,改称为中国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队员20余人,队长王仁斋,政委刘三春。

2.东满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建立。“九一八”事变后,东满地区各级党组织立即组织群众掀起新的反日浪潮,建立了反日会、农民协会以及赤卫队、突击队等武装,为创建党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打下了基础。1931年11月,童长荣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加强了创建反日游击队的领导工作。1932年,先后建立了延吉、汪清、安图、珲春、和龙等数支反日游击队。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和反日游击队进行了多次“讨伐”“围剿”和“扫荡”。各个反日游击队在中共东满特委和各县委的领导下,同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战斗,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3.吉东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建立。1932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到吉东地区开展抗日斗争,6月,成立了绥宁中心县委,创建了救国游击军、饶河游击队等抗日武装。1932年秋,在日军向吉东地区开展全面“讨伐”,救国军、自卫军溃退形势下,绥宁中心县委为了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实行党独立领导抗日武装,决定由李延禄带领救国军补充一团和补充二团三营脱离救国军总部,于1933年1月4日宣布将其编为抗日游击总队,李延禄为总队长。不久,李延禄组成了“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为游击军总司令,在宁安、汪清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赢得了大、小10余次战斗的胜利。吉东地区党组织创建的另一支抗日游击队是在崔石泉(崔庸健)的特务队基础上成立饶河工农义勇军,崔石泉任队长、金文亨任政治部主任。

4.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建立。“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建立了哈尔滨市委和珠河、汤原两个中心县委。1932年4月,中共党员、原北平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等回到家乡巴彦县建立抗日队伍,组织了“东北工农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中共满洲省委很重视这支抗日武装,派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以及夏尚志等人到部队进行工作,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参谋长。1932年11月,指示赵尚志把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执行土地革命的任务。由于游击队执行“北方会议”的“左”倾方针,巴彦游击队溃散。以后,赵尚志到哈东一带从事创建抗日武装工作,张甲洲到富锦地区进行秘密抗日活动。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在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的帮助和指导下,于1932年10月,在汤原北半截河组建“红军三十三军汤原游击中队”。由于缺乏斗争经验,游击队未能建立起来。汤原中心县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1932年,北满特委派原在马占山部学生团的党员雷炎(李辉)回海伦开展工作,通过进步青年顾旭东成功策动其在伪军中的哥哥顾风哗变抗日,顾风率队成立抗日义勇军。不久,顾风在战斗中不幸牺牲,部队瓦解,海伦党组织创建游击队的工作失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在发动各界民众掀起抗日救国斗争中,提出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创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是非常正确的。东北各地党组织创建的抗日游击队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与义勇军一起打击日本侵略军,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猜你喜欢

磐石义勇军满洲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争霸
《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
乡情心中若磐石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修行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满洲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