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5-04-17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奋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子女家庭儿童

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省妇联统计,黑龙江省目前约有农村留守儿童17.8万人,占全省儿童的3.45%。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对个人、家庭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一、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历时两年选取我省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黑河市及绥化市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6岁之间。发放调查问卷1017份,访谈留守儿童72人,访谈留守儿童教师及家长15人。

本次调查男生人数占49.6%,女生人数占50.4%,男女比例较为均衡;调查对象中独生子女占54.7%,非独生子女占45.3%;父亲外出务工比例为39.2%,母亲外出务工比例12.7%,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比例高达47.8%;留守家庭中,父亲监护占9.5%,母亲监护占33%,祖辈抚养占37.9%,其中祖辈抚养比例最大。

调查表明,我省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但在生理卫生知识的了解上,留守儿童所知甚少。只有28.6%的留守儿童了解相关知识。留守女童缺乏对青春期相关知识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差;相比于城市同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家务劳动的比例明显偏高。在访谈中,有93.1%的儿童参与简单家务劳动,有37.1%的儿童参与比较繁重的田间劳动;留守儿童休闲娱乐方式单一,内容单调,64%的调查对象课余时间会选择去同学或亲属家玩儿;在对留守儿童的零花钱管理上,父母外出打工前后的情况并没有太大变化。调查显示,74.2%的留守儿童把零花钱花在书籍文具上,说明在零花钱的使用上,留守儿童能够理性认识,正确对待。

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学习上的关注度较高,基本不管的仅有6.0%。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比较明确,认为读书非常有用的占78%,但是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判高于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辅导学业能力有限;情感缺失也影响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其自我评价不高。对父母的思念,对家庭现状的无能为力,让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与父母分别的痛苦,从而产生的苦闷与焦虑等内心情绪波动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留守儿童因无法与父母经常性交流,受年龄与观念的影响,他们也无法和抚养人探讨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二、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情感缺失影响儿童成长。调查显示,47.8%的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儿童在遇到生活问题、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时,缺少来自父母直接的关怀。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席,会使儿童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及心理上的失落感,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父母绝大部分半年甚至一年才能与子女见面一次,平时多以电话沟通联络。留守儿童不能经常感受到父母所给予的关爱,在情感上逐渐与父母疏离,有的甚至产生隔阂。父母外出打工对子女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在儿童成长时期形成的亲子关系的疏离,往往是很难弥补的。另外,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受访儿童的家庭现状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父母长年分居两地,最终造成了情感破裂而离婚,很多儿童由最初的留守儿童变成了单亲家庭儿童,或是留守儿童随着再婚的父母成为新家庭中的一员,这种复杂的家庭状况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形成了更大的阻碍。

2.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或缺失。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辈或单亲抚养,而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绝大部分为初中以下,祖辈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受自身文化素质等的局限,如文化水平低,劳动负担重,还有远离孩子生活区域等局限,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使得留守儿童所获家庭教育严重不足或缺失。一是对留守儿童学业的辅导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处于班级平均水平以下,成绩突出者仅占少数。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课业难度逐渐加深,抚养人的家庭教育能力越来越不足;二是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指导,教育方式单一,只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关注较少。另外,我省农村祖辈抚养留守儿童比例过大,抚养人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也比较落后,许多老人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感到力不从心;三是抚养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很多抚养人和留守儿童之间难以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仅能在生活上为留守儿童提供照顾。

3.留守儿童所受社会关注不够,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内部支持不足,亲子之间的联系方式比较单一,频率不高。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经常性的呵护。76%的留守儿童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父母与子女沟通时间短,内容简单,多集中在吃穿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的话题,往往忽略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学校教育能提供给留守儿童的外部支持也明显不足,除了专门的留守儿童寄宿类学校,很少有学校设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去特别关爱这些处于弱势的留守儿童群体。绝大多数班主任能在工作所要求的范围对留守儿童加以特殊的关心与照顾,但也有少数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留守情况不知情或无暇顾及,这也与农村学校经费有限、师资不足的现状有关;另外,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也明显不足,如社区、村委会对留守儿童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还远远不够。目前,我省最为缺乏的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专业机构、专业教师和长效机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家长监护责任。一是要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使留守儿童父母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与沟通,保持亲子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完整。在沟通内容上,要更多地关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三是在同子女短暂相聚时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困难,要注意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较集中的地区,可以定期组织对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家庭教育培训。

2.完善学校各项机制,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和缺失。一是学校要制定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起“学校—班主任—家长—抚养人”的管理网络,建立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建立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络机制,使父母和抚养人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二是要建立并完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机构。注意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化;三是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活动,让留守儿童父母或抚养人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正确的辅导方法;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有所寄托,以此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与缺失。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使留守儿童有更多机会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的改善。建议由政府牵头,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所实施的儿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构建留守儿童指导服务体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三是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法律保护力度,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此外,应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留守儿童能够在父母打工地就学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让更多的父母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同孩子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子女家庭儿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