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炳诗歌田园意象与思想探究
2015-04-17邓楠
邓 楠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李龙炳是四川省一个农民诗人,农民与诗人的结合,让他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写诗给了他与其他农民不同的经历与心境,只有在写诗的时候,他才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农民;而农民的身份也给了他与其他诗人不同的创作背景和一个经典性的身份,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李龙炳诗歌中的农村田园意象不仅从侧面表现了李龙炳的农民身份,也蕴含了李龙炳对农村生活、文化、生命的深切思考。
1 李龙炳及其诗歌创作
1.1 李龙炳和他的诗歌
李龙炳,1969年春天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乡红树村,客家人。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自己家中经营了一个小的烤酒作坊。1989年,他20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其诗作刊登于《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当代诗》、《花城》等处。1999年,他以诗歌《一百吨大米》成名。这首气势磅礴的长诗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后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奇迹》和《李龙炳的诗》。2010年李龙炳被《诗刊》和《星星》评选为“中国十大农民诗人”。2013年,李龙炳又荣获四川省首届“十大青年诗人”荣誉称号,是十位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
1.2 李龙炳诗歌研究现状
李龙炳的诗歌并非以抒情见长,而是以语言文字的奇诡与先锋性为胜。目前学界对李龙炳诗歌的研究较少,除了诗歌领域一些好友如哑石、杨然、华未眠、文莱等对其诗歌有过一些评论外,尚未受到广泛关注。哑石等人对李龙炳及其诗歌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冠以“诗人”的称号,“我称龙炳为诗人,是因为在他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最容易被显摆者嘲笑的三种诗学元素:大地的容器,花团锦簇的想象力,灵魂的羞涩。”华未眠还把李龙炳的诗概括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的诗,第二部分是龙炳的诗,第三部分是龙炳诗人的诗。可见,李龙炳的诗歌具有可读性与可研究性。
2 农民身份与隐逸诗人
2.1 农民诗人与隐逸诗人
在李龙炳的诗歌里,他称自己是“写诗的乡下人”(《寻找人性的证词》)、“乡村的诗人”(《大风》)。这样的情况与中国古代的隐逸诗人有些相似。隐逸诗人是指那些因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现象,或者因仕途不顺而归隐乡野的诗人,如陶渊明、孟浩然等。他们对于田园生活都充满了向往,他们的田园诗多是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他们以诗人自居,而在农村生活却是一种寄居的状态。而李龙炳则不同,他认定自己就是个农民,他甘心做一个农民,他是农村的主人,他毫不避讳自己的农民身份。
我是农民,我带上我的村庄的一百吨大米,我带上我的父老乡亲的一百吨大米,在祖国的大地上前进……
在时代的胃里,我是农民。我的身份具有经典性一百吨大米具有经典性。一百吨大米进攻整个世界。
《一百吨大米》
孤独的农业,我的骄傲。群众早已把梦戴上镣铐。
《龙王乡:宿命与幻象》
我想说,我想表达。我只是一个反对蝗虫的农民。
《我的体内储存着刀》
在人们心中,农民从时间、空间、经济、精神等方面都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然而,在李龙炳这里,农民是他最骄傲的身份,就算是“孤独的农业”,也是值得“我”骄傲的;就算只是个农民,也要大胆地表达自我。农民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表征,诗歌的农民高于现实的农民。
对于劳作,隐逸诗人也充满了向往。孟浩然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无奈与憧憬;陶渊明有对劳作的场景的美好想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只有李龙炳知道,劳动是带有血性的,它充满了力量,不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
历史上的农夫总是在最伟大的名字之上播种。
李龙炳《大风》
耕作的艺术将是世界上最具象征意义的那一部分……
在天生的权利中探索自我,劳动之美不逊色于时代。
劳动的血是信仰的血,带来正义与良心的激情。
《一百吨大米》
没有人能够阻挡劳动者的劳动,农夫在“最伟大的名字”上播种,劳动的血能够“带来正义与良心的激情”。劳动带给人们一种气势磅礴的震撼。
李龙炳的农民身份,即是事实,也是其隐逸的策略。不是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隐逸,而是一种“择良木而栖”的隐逸。当诗人对农民有了一种身份认同的时候,其诗歌便不会只停留在农村现象这样的表面,而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
我出生在龙王乡,那里离你们很远
……
我种下一个美丽的词
……
龙王乡下辖十二个行政村,我是红树村四组的村民。
《龙王乡》
李龙炳在诗中反复吟唱着“龙王乡”,“龙王乡”这三个字深深地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而这三个字则是牢牢地刻在李龙炳的心里。
中国古代的隐逸诗人只是想要隐逸在这美丽的山水田园之中,以忘却尘世之中的烦恼,然而他们却忘记了就算在农村也会有烦恼。而李龙炳是主动地选择了农村,选择了做一个农民。在他因诗歌逐渐成名之后,他完全可以离开农村脱离农民的身份,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当农民,认识到一个真实的苦恼的农村。
一亩三分地和燕子讨论春天的形势。它做梦。
……
它发现身上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至少压着一亩。
才知道自己只是在用三分地对世界说不。
《一亩三分地》
我是我良心的祭品。
我没有自己的神话,我只是一个反对蝗虫的农民。
《奇迹:我的体内储存着刀》
2.2 本色农民的视角
作为农民,李龙炳无需隐逸,就是一个隐逸诗人。对于农村,他有着准确深刻的认识,便有了一种本色农民的视角,他不会去刻意美化农村、农民。
一个偷黄金的穷人。
踩上了狗屎。
《时间的方向》
但李龙炳的写实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达到一种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实现语言的张力。
正是由于李龙炳的农民身份,他的诗歌不在意过多地抒发个人情感,比隐逸诗人的显得更加的客观,他并不刻意去美化农村,更多的是对农村的思考,在淳朴乡情中有着一种内心的孤独。
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总是要开出几朵小小的花。
红给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人看,或者红给自己看。一种强硬的红色。
《阴影下的突围》
眼睛追赶一匹春天的马。我是你的远,是小小的背影。
为了大海,
我紧紧搂着一滴水,
可以选择荆棘而放弃桂冠。
《可以》
几朵小花自己孤独地红着,想要红给其他人看,却只能红给自己看。尽管孤单,却毅然强硬地红着,坚强却很无奈。为了大海,只能“紧紧搂着一滴水”,其间的辛酸与孤独只有自己知道。或许,也只有李龙炳这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才能感受到花的强硬与春天的寂寞。而在这自如的语言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孤独与疼痛。
3 田园生活与生命沉思
3.1 诗中农村田园意象的特色
李龙炳作为农民诗人,一直生活在农村,他的诗歌意象的选择必然不会脱离他所生活的环境,但李龙炳对于诗歌意象的选择有着他的独特视角。李龙炳擅长使用拟人的手法,给意象赋予生命,让它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李龙炳诗歌中的水意象是非常丰富的,在其诗歌中经常出现雨、河流(海)、血、泪、酒等意象,甚至是乌云。
一场雨一直在跟踪我的脚印
《布》
我只是犹豫了一下,乌云继续在追赶
《乌云的乌托邦》
桥梁与河流共同推算着记忆的温度
《成熟的时间》
一滴水提着灯笼,照亮了乌云的伤口
《时与空》
而在李龙炳诗歌中的另一些意象,如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它们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猪也有猪的青春
年轻的原则,吃星星也吃花朵
《风》
土豆又梦见了自己,是一个
皇帝,统治着
泥土的黑暗
《土豆》
蚂蚁的脸晃过你的指纹。你的酒
醉倒了体内萧萧落木
口中有钩的鱼完成了你的叹息
《往事》
李诗中还常常看到一些对立的意象,他们对立矛盾但又相互统一于一体。
我的一只碗经常喊自己的名字
碗里盛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有这只碗的存在,就会有打碗的人
……
喊自己名字的碗被打碗的人打成
无数的碎片,每一块碎片又有自己新的名字
……
这只碗不是那只碗,今天的碗不是昨天的碗
《碗之灵》
夜与昼,是两个暴君
两个暴君在我的体内注入了毒药
在夜与昼之外,我体内的毒药爱上了你体内的解药
夜与昼之外,我就是另一个你
《夜与昼》
碗与打碗的人对立,这只碗与那只碗对立,今天的与昨天的对立,而碗被打碎之后就不能再叫自己原来的名字,每一个碎片又有了新的名字,新的与旧的对立。读罢全诗,《碗之灵》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跟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的道理。这便是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每时每刻,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而《夜与昼》中的对立更加明显,夜与昼的对立,毒药与解药的对立,我与你的对立。当毒药爱上了解药,毒药便没有了效力。
3.2 通过农村田园意象所表达的生命沉思
在李龙炳的诗歌中,我们常见到“头颅”这样的意象,“头颅”代表着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文化的思考、对生命或者宿命的思考。
世界是一个垃圾场
一个人又能把多少垃圾变成干净的东西,放在一张白纸上。
我必须用我干净的额头,去推算
明天的光芒。
《歌唱》
李龙炳的诗歌有些艰深难懂,有些晦涩。但对于“晦涩”,李龙炳有他自己的理解:“晦涩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深埋的矿藏,是一种难度写作,是对语言的直觉领悟,是更多的可能。晦涩是诗的一种容量,大海永远是晦涩的。所以,晦涩代表了语言真正的纯粹,它将诗的功利降低,再降低,让诗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他甚至还说:“晦涩之于诗是深入的、内部的、积极的、核心的、真实的,是向着未来,呼应着无常的命运与未知的空间。”
李龙炳是一个农民思考者,他通过对农村意象的独特视角的选取,表现了其对农村生活、文化、生命等的思考。他的诗句闪耀着奇特哲理光芒,仔细体味,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触动。
当我踩在凸的地方,是钉子。
当我踩在凹的地方,是陷阱。
当我踩在平的地方,是薄冰。
当我不动,命运就会打断我的腿。
生活把百万大军驻守在我的头顶。
无论前进或后退,无论胜利或失败,
都有可能把我踩扁。
《别无选择》
《别无选择》的前四句采用了排比的句式,将“我”踩在凸、凹、平的地方,分别指向钉子、陷阱、薄冰,而“我”不动的话,“命运就会打断我的腿”。虽然有点残酷残忍,甚至有点极端,但仔细一想,有的时候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越极端越能突出其真实性。而生活的百万大军可能把“我”踩扁,每一个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人,应该都会对这样的话语产生共鸣吧。简单几句,便道出了李龙炳对于生活的艰辛的思考。诗人把生活、生死看得如此透彻,一定经历过许多,或者思考过很多。
在《诗人之歌》中,李龙炳还表达了诗人的忧郁,以及对农村文化的担忧。
是的,你们并不了解
一个诗人,为什么写诗
不了解一个诗人
内在的态度,能够举起
多少吨石头
……
忧郁的诗人总是在面对时间的傲慢
在不读诗歌的人民中间
学习幸福
《诗人之歌》
诗人的诗歌不被人们所了解,诗人充满了苦闷与忧郁,但诗人会自己“学习幸福”。比起诗人自身的烦闷,诗人更担心的是这些不读诗歌的人们,在时间的洪流里,不读书的人一代又一代地成长起来,诗人便只能一代又一代地忧郁下去,便只能恶性循环下去。
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本质李龙炳似乎有着更加深刻的体悟。孤独、时间、金钱等意象常在李诗中出现,它们充分表现出李龙炳对于人生及生命的探索。
今天的物质丰富,死人也得到了实惠
今天的价值太多,强盗也找到了价值
今天的感觉模糊,季节也变得反常
不该冷的为何冷得彻骨,不该热的为何热得发狂
让哑巴去歌唱道德,让瞎子去赞美垃圾
被金钱支配的世界,莫非就是人类现实的天堂
《追忆水上的名字》
而当人的一生在苦苦寻找的时候,寻找的到底是什么?李龙炳在《旋涡》中给出了他思考而来的答案。
寻找一个人真不容易,寻找一个人的背影也不容易
寻找一个人转过身来不容易。
可以找到一只手,一只手握住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的全部
可以找到一张嘴,一张嘴说出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的全部
……
时间可以停止在一只手行,一只手张开可能就是我们的爱情
时间可以停止在一张嘴上,纸张嘴说出可能就是我们的命运
时间会在一个人身上慢下来,时间也会在一个人身上停下来
时间甚至会在一个人身上倒流。只有时间倒流的时候
我们才会真正醒来
我们才会清楚,我们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我们应该
转过身来,应该回头
《旋涡》
只有当时间停止、倒流的时候,我们才会清醒,才会清楚,我们一直苦苦寻找的,便是我们自己。转身、回头,本来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但在人生的旅途中,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掉。短短十余行,便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李龙炳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探讨人生。
“一个诗人,用什么感觉来说话,选择什么意象,使用什么词汇,都是自然而然地生成的。”李龙炳的诗也是“自然而然地生成的”。
是的,我在写作
并不是为了寻找世界的主题
我仅仅是喜欢声音
包括幸福感冒时
发出的咳嗽。
《是的》
当写作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写诗对于李龙炳来说便是一件幸福的事。诗人李龙炳以农民的身份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农村生活酸甜苦辣的深入理解,对农村文化环境的深刻忧思,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4 结语
在诗歌的海洋里,李龙炳就是一个农民。不是农民的身份选择了诗人李龙炳,而是农民李龙炳选择了写诗。在这样自主的选择下,诗人更加热爱农村,更加深切地关注着农民生活的苦与甜、农村文化的起与落,从一个纯粹农民的视角来观察农村、关注农村、关心农村。正是这样深沉的思考,使李龙炳的诗歌散发出无穷无尽的魅力。每一个诗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李龙炳写诗就是要在诗歌中“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找到一只白乌鸦,找到水底的火焰”,就是“要坚持成为一个平凡世界的自作多情者和一个喧嚣时代的不合时宜者”。不能说李龙炳标新立异,但是追求这样的诗歌创作理念,诗歌难免晦涩,容易造成误读,或者读者无法理解诗歌中的真谛而造成一首优秀诗歌的流失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李龙炳相信“所有的奇迹都会在诗歌中发生”;同时,他也相信“所有的奇迹都会在生活中发生”。笔者也相信,所有的诗歌的奇迹都会在李龙炳身上发生。
[1]陈建.光芒只是方向[J].奇迹,2005(9).
[2]高岭.来自时间背面的手[J].奇迹,2005(9).
[3]华未眠.一分钟的纯蓝[J].奇迹,2005(9).
[4]李龙炳.奇迹[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5]李龙炳.水至清则无鱼(创作谈)[J].星星诗刊,2011(1).
[6]李龙炳.李龙炳的诗[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
[7]李龙炳.回答(创作谈)[J].星星诗刊,2012(1).
[8]文莱.“离奇”向度的诗意(评论)——谈李龙炳的诗,[J].星星诗刊,2012(1).
[9]哑石.潮湿的火焰[J].奇迹,2005(9).
[10]哑石.凸面镜中的龙炳[J].星星诗刊(上半月刊),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