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015-04-17朱长根安礼奎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高职

朱长根, 安礼奎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伴随着中国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兴起,网络的应用已不仅仅是传统模式,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结合已日益成为网络发展的主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台式机和笔记本)整体使用率80.9%,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上网用户中就有超过8人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我国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36.4%,相比2013年增加了16.4个百分点。其中,每天实时在线的手机比例为21.8%,66.1%的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作为时代新潮代表的高职学生已经是几乎每人一部手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的加大,对社会生活服务的进一步渗透,手机上网已经是高职学生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以手机上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在线的特点,上网便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身在课堂也可随时上网。课堂上,“低头族”随处可见。高职学生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也是受到网络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这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性,就必须要对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施加影响,使他们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博客上,朋友都在QQ上”,每天都在现实与虚拟的两个空间中进行角色转换。因此,“借助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理论问题,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1]

二、移动互联网给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丰富了思政教育的资源和内容

网络的超信息量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传统思政教育之所以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并且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难以激发他们情绪上的“兴奋点”与“敏感点”。在网络时代,只要教育者掌握了网络技术,就能从网上发现、挖掘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不断地补充和更新思政教育内容。而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又可以随时随地随身携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及时查阅相关时事新闻。高职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他们因此能很快捷地了解到最新的时事动态。

2.促进了思政教育手段和模式的现代化

(1)拓宽了思政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在互联网这一信息海洋里,高职学生只要手持智能手机,WIFI连接,查找相关主题,各种各样不同来源的信息便会滚滚而来。高职学生借助于移动互联网不仅可以及时获取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方便地学习和借鉴外国思政工作的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扩大自己的视野。

(2)突破了思政教育的时空界限。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地点的教育对象,既可以共享思政教育资源,又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向教育者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人开展思想交流与讨论,甚至可以把一流的思政教育专家从异地“请到”身边,共同讨论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不同地域的教育对象也可以分享同一位思政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思政教育信息网撒到哪,思政教育工作就可以做到哪。通过互动交流,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又得到极大增强,从而大大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跨时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突破,推动教育的全民化和终身化。

(3)提高了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极高的传输速度,可以产生巨大的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而移动互联网又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各种信息。高职学生通过智能手机,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大事,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这种迅速、及时的传播方式所产生的思政教育的高效率,是传统思政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都能有效运用移动互联网这一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话,那必然可以缩短用于说服教育对象接受灌输的时间,师生网上互动又可以避免思政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增强了思政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他们不仅可以主动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员。除此,网络中的人机一体化的学习、工作环境也为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全新的人机系统中,智能多媒体所创造的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平台,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智力、体力和感官能力,把人的潜能挖掘到一个更深层次,并改变和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式的特点,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确立起对思政教育对象主体性地位的尊重意识,摒弃过去“你打我通”的教育模式,形成互相尊重、相互促进、平等对话的现代思政教育新模式。

总之,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开展思政教育,不仅促进了思政教育手段、方式的现代化,而且还促使思政教育在理念、内容、渠道等方面的全新拓展,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二)挑战

1.高职学生过度依赖移动互联网造成身心危害更大

相对于电脑,手机上网更加便利,几乎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手机过度使用的形式更隐蔽、危害性更大。由于过度或不恰当地应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沉溺于虚拟的手机网络世界,从而引发高职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比如,在户外或车辆上应用手机会更容易损害视力,用户长期低头容易诱发颈椎疾病等身体上的伤害。但更令人担忧的是隐性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QQ、微信等即时聊天中,以谋求一种情感安慰,以致分不清虚拟社会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情感的区别,沉溺在虚拟感情当中无法自拔。如今的手机游戏种类繁多,且都是经过游戏设计师精心策划的,再加上那些诱导消费的关卡设置,不但使玩家离不开,还为了闯关不断地消费。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毒品。娱乐性成瘾、手机过度依赖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2.移动互联网环境使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更加复杂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十分明显,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内容丰富的互联网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十分庞杂,其中混有许多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2]高职学生经常在虚拟性、开放性的网络世界中进行交往和活动,在思想上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而且造成他们在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上出现偏差,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理想信念大大淡化和金钱观念的极大强化。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以致削弱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很少思考自己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会进一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移动互联网环境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主体”的观念受到冲击。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高职教师被公认为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职教师不再具有信息权威,高职学生获得思政理论信息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和课堂了。高职学生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思政教育的信息,与此同时,作为思政教育中最为常用的灌输法也面临着挑战。因此,长期以来使用的教育方法在今天来看未必行之有效,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了。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介入移动互联网。然而,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思政教育对象,思政教育工作者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突出表现为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狭窄而带来的不适应。因此,如何切实加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

三、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育好“高职网民”

有学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改善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第一,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净化网络环境;第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质;第三,帮助大学生确立目标,合理进行生活规划;第四,积极塑造健全人格。[5]概括起来,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

1.网上网下结合,占领思政教育工作主阵地

网络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但不能用网络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虚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能够真实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声音。[6]因此,在占据网上思政教育阵地制高点的同时,“网下”阵地绝不可放弃。一方面,网上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要靠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网下解决。另一方面,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如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实现,第二课堂的开辟,党团组织育人功能的体现等。要营造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大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通过移动互联网,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统一起来,解决高职学生思想上和生活中的问题,思政教育才算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网上网下结合,要求有关技术部门应尽可能从信息源头上减少黑、黄、赌、毒等信息垃圾的传播,对网络不法分子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坚决制裁,迅速占领思政教育工作主阵地,传播正能量。

2.课堂引导与自我教育结合

课堂引导与自我教育结合,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课堂上的教毕竟是有限的,而学则是无限的,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是以有限对无限。在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里,高职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安排给“考证书”的科目,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效益,因此他们一般不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上,更何况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交友聊天当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相应的任务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课堂上讲授一些相关的逸事,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并指出这在思政教育网站上的某个板块或栏目里。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就会主动去上网站查找这些信息,从而无形中实现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顺应教学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二)建好“思政网站”

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然而,网络世界并非冰清玉洁,相伴而生的黑客、病毒、网上欺诈、色情暴力以及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正成为人们新的忧患,净化网络环境已刻不容缓。思政网站是正向思政教育资源的突出代表,但有些院校的思政网站,只限于发布工作信息,这就好比成为了自身的宣传布告栏,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成了纯粹的工作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政工作,必须要积极开发信息资源。

1.形式改造

对思政网站的呈现形式进行改造。尽量避免直接使用“思政教育在线”或“德育在线”等站名。“思政网站”应该在课程形式上采取“隐性课程”。通过调动高职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如果冠以“思政教育在线”,难免会使学生把它同说教式的思政课对号入座,从而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思政网站的名称应符合青年人的特点,赋予时代气息。

2.内容重构

在内容板块上则不必拘泥于完整的思政教育编排体系,可以把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合并和拆分,有计划地融入其他生活娱乐的板块中。利用高职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和参加BBS论坛的特点,对某些社会道德问题的热点进行讨论,以调动高职学生参与道德讨论的兴趣,进而提高点击率,使“思政网站”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三)抓好“网络队伍”

网络环境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环境的优化仅靠个人或少数人是难以取得效果的,它需要所有的网民共同努力,共同遵守网络规范,一致行动才能实现。因此,组建一支“网络环保”志愿队伍,让大家自愿地参与“网络环保”行动势在必行。“网络环保”志愿队伍,可以是专兼职相结合的,可以是老师与学生的结合,还可以是懂思政教育的与懂网络技术的人员相结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分步骤、按规则进行。当然,对“问题信息”的界限划分不能矫枉过正,不能指望一棍子打死,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声音的存在。

随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个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抢抓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网上网下联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相信,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

[1]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2009(7).

[2]纪可妍.论新形势下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信息科技,2009(2).

[3]朱春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4]欧阳新.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