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用预设对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15-04-17陈娟
陈 娟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外语系, 福建 福州 350002)
论语用预设对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陈 娟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外语系, 福建 福州 350002)
作为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年轻生力军,独立学院在培养高质量的语用人才方面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传统的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重语言轻文化、忽视受教育群体的个体特征与需求、教与学目的单一化等短板。综合当前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期待效果等因素,将文化预设点与时事信息预设点作为重构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的利器,从阅读目的、预设点内容及其输入方法、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实践,旨在降低学生的阅读焦虑、提升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深度阅读,以此促成独立学院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佳组合。
英语阅读教学; 独立学院;文化预设; 时事信息点预设
阅读是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的关注点。我国历次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都把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在打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而应用目标始终缺位[1]。反思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论是国家大纲还是各学校教学大纲,都将词汇量、每分钟词速(WPM)、阅读文章类型作为目标,而衡量的标准和效度却从没有明确说明,大量在各类考试阅读部分取得了高分的考生也并不认同阅读的重要性。独立学院作为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年轻生力军,在培养高质量的语用人才方面应承担更艰巨的任务。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在工作中的技能需求,当下的阅读教学应综合语言学习、信息摄取、文化学习和激发延伸阅读及思考这些目标。但目前阅读教学硬伤重重,导致教学内容依然停留在语言教学,教学效果的衡量往往是各类考试成绩,整体教学的投入产出比偏低。
预设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斯舵纳克(1991)将语用预设定义为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背景知识[2]。尤尔(1996)延续这一概念后提出,“语用预设是在语境层面结合对说话人意图及有效实施言语行为的条件的讨论展开的,是说话人假定听话人知道的,能促成言语行为顺利是世界的适切条件或知识”[3]。因此,语用预设是结合了言语、言语行为和语境的产物,它并不以白纸黑字的具体文本形式存在,却实在地影响了交际效果和言语行为。
教学界在近三十年将语用预设理论引进英语教学。施庆霞(2001)提出“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连贯性,找到语篇中能激活认知脚本的话语信息,准确地理解语篇”[4]。 国外研究语用预设的学者如古兰迪(Grundy)也在其研究中提出,“理解话语不仅仅在于知道该话语的字面意思,还必须具有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百科知识等”[5]。大学英语阅读需突破语言层面的理解而将阅读目的辐射至语篇,将能力培养延伸至逻辑推理、思辨反驳等。但学者们经过研究也发现,预设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说话人话语中的预设并不一定是双方共知的信息[6]。大数据时代促成信息渠道多元化后,不同受众群体关注的信息点反差较大,预设的单向性明显增强。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方向、具体化、针对性地提出与文本相关的预设点,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前的预设点输入和教学后的阅读补充,努力提升预设点的共知性。然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论证,鲜少提出具体文本的预设点;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原有研究将预设分成显性预设(即语言层面的预设)和隐性预设(即文化层面的预设);经笔者研究,教学中还应增加时事信息点预设,毕竟其在大数据时代下是以更快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脚本,形成文本的预设点。
一、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短板分析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即进入市场竞争的比例远远大于进入学术机构的比例,因此他们对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需求更高,传统的英语教学已不能从兴趣点、学习心理、学习技巧和学习效果上满足他们的具体需求。作为占时最多的阅读教学(或称精读教学),硬伤明显。
(一)重语言轻文化
从教育部的英语教学大纲来看,对阅读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读懂文章、阅读速度、抓大意与细节”上。而我们知道理解写作者的主要信息往往不是理解了词汇和语法结构就足够的,“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语篇信息的把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元语用分析能力,对目标语篇进行标示、评述等”[6], 停留在语言层面的阅读是没有意义且枯燥无趣的。
(二)忽视受教育群体的个体特征与需求
以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为例,多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已多年延续着“背单词、背语法点”等各种死记硬背的习惯,阅读时“词对词找答案”,写作时“逐字逐句做翻译”。这些已经变成恶性循环的硬伤显然不能用传统的“教授——更正——硬记”法来改变。信息爆炸时代,年轻人在接收信息、输出信息的需求和速度上远超前人,英语阅读教学同时应满足年轻人对传统及新鲜事物的摄取需求。
(三)教与学目的单一化
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情景是,教师翻译课文、给出文章框架、理解个别复杂句、教授词汇、评析练习题,而学生被动记笔记、做练习、参加测验。然而班型大、学生水平参差、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迥异给教师提出了难题,持续多年的基础语言点学习、考试考证的巨大压力、众多参考资料带来的应接不暇又让学生群体常觉得茫然,应对考试可谓是师生群体在无奈下达成的教与学的共同目标。
笔者对所在某独立学院2013级和2014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英语阅读目的、主要内容、主要障碍,同时试探地询问话题熟悉度对阅读结果有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英语阅读目的看,29.52%的学生出于应付考试,26.67%的学生出于完成题目,23.81%和18.73%的学生出于了解信息和学习语言点;在英语阅读的主要内容方面,52.47%的学生阅读的是课文及习题,而感兴趣的网站上的文章、手机应用程序的推送文章(含新闻)和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阅读学生数量差距不大,分别占16.73%、15.59%和15.21%;在对英语阅读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障碍调查中,与语言点相关的四个选项生僻词、复杂句、信息点整合和关键词定位分别占23.57%、21.36%、13.63%和11.23%,明显学生们还是认为语言点是主要的理解障碍;而与语篇和文化背景相关的两个选项——细节信息判断和文化背景下的文章理解分别占15.65%和14.55%,说明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意识到文章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语言点的理解上;调查中还涉及了话题熟悉度对阅读效果的影响,45.16%的学生认为肯定会,51.61%的学生认为会,但是并不确定如何影响整体信息,而只有3.23%的学生认为没有明显的帮助,只是减少陌生感。这组数字说明了学生已经意识到语言并不是解决阅读问题的唯一方向,对话题的熟悉程度及如何熟悉话题也是他们希望了解和掌握的。
综合大学生目前的英语阅读兴趣、心理状态、技巧运用和期待效果等因素,笔者认为,从语言层面加强灌输会导致更多负面影响,同时也没有将大学英语阅读的目标与中学英语阅读目标作出明确区分,阅读教学改革需要另辟蹊径。
二、文化预设与时事信息点预设
作为语用推理的语用预设,强调语境和非言语意义。传统的语用预设关注的是文化预设,即预设在文化视域的延伸。而大数据时代,对爆炸式信息的摄取、消化、加工整理的需求催生了时事信息点预设,其强调在时事领域的延伸。这两种预设在同质文化或异质文化中都影响着交际双方的信息传输。这两种预设的正确运用是实现成功的言语交际和文化沟通的重要前提。
(一)文化预设
Steward & Bennett(2000)提出文化预设指“渗透在个人的世界观和行为中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和系统性的观点和看法”[7]。 它是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成员从生活经历中积累、发展及语义化定性下来的、带有文化特点的系统性观点和看法。它同时呈现文化现实与言语之间的联系,反映一个文化群体对世界的主观意识和独特视角。或者说,“它是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所共识但以潜在形式为生活在同一社会的群体所接受与共享”[8]。文化预设的呈现或影响方式主要是词汇和语境。
1.文化词汇所蕴含的预设
文化预设最常见且明显的呈现方式就是词汇。《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单元课文《The Shadowland of Dreams》第五段句子 “… a kind of siren call tempting me to give up my dream”[9]中的“siren call”是一个来自古希腊神话的词汇。课文旁注“siren,塞壬,妖妇”,脚注中解释到,“siren voices refer to the temptation to do something that seems very attractive but that will have bad results”。从语言角度的解释显然无法让学生记住这个表达法的使用语境及对比attraction所产生的语言效果。教师的讲授可以从阿刻罗俄斯(Achelous)的女儿塞壬(Sirens)的外貌讲起,并配合古希腊神话与塞壬有关的两个故事,即俄耳普斯(Orpheus)与塞壬的故事”和“奥德修斯(Odysseus)与塞壬的故事”,以此加深学生对“siren call”的意义和使用语境的认知。
2.文化语境所呈现的预设
文化语境涉及到语言的知识、上下文、时间、地点、话题、说话方式、人际关系等,更重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文化环境,它涵盖了历史、价值观、行为方式、风俗人情、社会发展机制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文本产生的意义。而异质文化中的受众很有可能因为缺乏对文本的文化语境的认知而仅仅尝试从语言本身理解文本,结果自然是似懂非懂。而对文化语境的认知和文本理解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文本理解需要对文化语境的认知,同时协助受众加深对文化语境的认知。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第七单元的课文Another School Year: Why[10]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文章。从语言层面来理解,这是一位大学教师苦口良心地将人文教育融入理工科学生英语课程的故事。中国的学生可以从字面理解作者的意思,但不一定能理解作者的意图;且中国受众未必能接受“一个未来的药剂师若不读文学便会成为机械化原始人”这一观点。回归至西方的社会文化语境,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对人、人性和人的心智的关注逐渐成为各学科发展的目标;启蒙运动强调“人是可以得到完善的”。依据人文主义的信念,教育的目的不是具体任务或技术方面的训练,而是引发或培养青年男女的人性意识。实用主义在西方崛起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而近二十年西方教育界呼唤博雅教育(the 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与实用主义指导下形成的科技理工教育(STEM Educ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设法取得平衡。
(二)时事信息点预设
在电子智能化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质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关系,时事以最快的速度和多元的角度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影响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众多的新词、新话题、新思想、新浪潮也在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认知脚本,同时也给各种文本的全面客观理解提出了挑战。
时事信息预设点指的是因时事或社会发展而衍生出的可以成为一类时间、一个群体、一系列发展的表征方式,包括人名(如美国前副总统Al Gore, 看到他的名字,受众可以很快定义到主题是“环保”)、地名(如伦敦的King’s Cross and Pancrass车站因成为系列电影《哈利波特》的拍摄地而出名,提到这个地方,人们自然而然就联系到了这个系列电影)、事件关键词(如Zippergate成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性丑闻的代名词)、时间点(如9.11)等。这些认知符号的个体运用或群体运用都可以激活受众对这一(系列)时事主要的、历时的和相对一致的认知脚本,由此协助降低阅读陌生感和焦虑感。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促成了时事信息高频率、多路径和强互动,而受众的接收方式、接收质量和消化程度却大相径庭;对事件的认知基础元素在于“谁、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了什么、原因何在”,以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信息作为时事信息预设点的核心。
近五年的四六级考试阅读部分常见时事预设点集中在科技(如Social Network and Health、Texting、Facebook等)、商业(如Kodak’ Downfall、Paid Leave等)、环保(如Global Warming等)等方面,从主题即可看出,这些信息本身也是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年轻人应当了解并有相当认知、能做出分析与思辨判断的信息,是否已有相关背景信息会影响到阅读速度、阅读心理和阅读效果。以适量背景信息输入作为文本理解的基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通过英语阅读来扩充信息库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三、语用预设输入的教学实例
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八单元课文[11]为例,此部分将从阅读目的、预设点内容、预设点如何输入、预设点输入后的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文化预设点和时事信息预设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呈现。
(一)阅读目的
本文系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科菲安南2002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题为“A Plea for Inclusive Globalization”。基于科菲安南当时的身份、2002年在9.11事件发生之后、耶鲁大学作为全球最高等学府之一,这篇演讲可以作为学生了解演讲文体、熟悉演讲话题、启发思考的篇章。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目的应为(1)全面了解全球化;(2)细致了解联合国宪章的主要原则与全球化的关系;(3)基于演讲内容深刻理解演讲的实质目的:名为接受包容性全球化,实为谴责恐怖主义。
(二)预设点内容及其输入方法
基于对阅读教学目的的确认和演讲文本身的难度,在进行阅读之前,学生应有如下预设点的输入。
1.《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原则与精神
根据维基百科上对《联合国宪章》( the Charter of United Nations)和《世界人权宣言》的解释,推荐学生提前阅读并重点关注两个文本产生的时间(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前者在1945年10月,后者在1948年12月)、参与制定的机构或国家(分别是二战的战胜国和之后联合国起草委员会)、前者的序言及其关键词及后者文本所招致的批评。学生在阅读完《联合国宪章》的序言后能较轻易地找到 “peace、 security、 justice、 respect”等关键词而大致了解《宪章》的主要精神;而《人权宣言》从诞生起便一直受到伊斯兰世界的批评,指其产生基础是西方的导向与思维,大批学者也表达了当中深刻的西方偏见对伊斯兰世界宗教观的不尊重。
2.全球化的定义
本篇演讲所预设好的信息就是听众大致了解全球化的定义、影响和优劣等,而学生大多知道这个概念却不知道具体的信息。学生可以观看一些介绍视频,同时需要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包括全球化的开始时间(大规模始于19世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定位的四个主要方面(突破学生对全球化的认知只停留在经济层面)、全球化的优缺点。尤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全球化所导致的问题,特别是西式民主的传播(the spread of western-style democracy)、种族间的暴力与冲突(inter-ethnic tension and violence)等,这些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安南的演讲文本时解读出安南并没有直接传递却在实质上强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让听众从另外的角度来诠释9.11发生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认可安南所提出的“不具备包容性全球化心态”这一理由。
3.9.11袭击事件
在2001年发生的这一袭击事件时,现今大一大二的学生大多还处在低年级阶段,对这一事件的认知是非常简单或不清晰的。学生需要提前获取的信息包括袭击事件大致始末、其给美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健康、宗教信仰等方面)、除了官方公布的原因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导致这一袭击事件的发生等。学生可以观看纪录片先回顾事件的主要画面,再通过维基百科了解美国人笔下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和谴责,之后再搜索其它细节信息。可以在引导学生判断出演讲文本的实质在于“号召全球团结对抗恐怖主义”之后,引导学生搜索9.11事件的其它原因,重点在于关注“西方霸权、将西式民主作为普世价值推广”等背景信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这三个预设点中,前两点属于文化预设点,后一点属于时事信息预设点。三者的输入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安南的演讲文本之前能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演讲中所出现的两个国际文本的主要精神了然于胸,不仅能准确理解安南这篇演讲的主要信息和实质目的,更能在之后的阅读中充分理解9.11事件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安全、健康保险、娱乐产业、文化教育事业、国际关系等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相应的观点变化,从而充分理解西方社会中标榜《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精神而推行的“价值观兜售”行径。
(三)教学效果评估
在进行一学年的预设点输入教学之后,笔者设计了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预设点输入的认同程度,同时调查中给出来自四篇四级阅读真题的开头句让学生判断当中所涵盖的预设点,80%以上的学生可以做出准确判断。同时,在有意识的引导之后,学生在阅读中能将焦点放在整体语篇的理解上而不是纠结于单词和语法点,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阅读焦虑感,并能因获得更多有效信息而增加阅读兴趣,并在课堂阅读之外有目的、有意识地扩充文化和时事学习的材料和途径。
四、结论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将文本进行中英文意思的转换,然后在翻译中进行语言和语法知识点的教授。而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延续,对于独立学院学生这个基础知识相对欠缺的群体来说,不能简单地以语言学习为语言学习补缺补漏;中学英语一味强调语法点和单词的机械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他们学习语言的乐趣,因此转向以文化为主、语言为辅的教学方式是更加人性化地考量研究这个群体有效学习的途径。同时,即将出台的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更佳组合。本质上,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无法相互割裂而存在,在现实生活和工作的运用中,脱离人文性而单纯使用语言通常会造成理解障碍甚至交际失败。将文化和时事信息加入认知脚本,促成读者在阅读文本或进行其它形式的沟通时自动生成背景信息,是有效降低阅读焦虑心理、提升阅读效度并进一步促发深度阅读的好方法。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本研究尚未对不同性质的材料的教学辅助结果做出明确比对,之后的研究将细化预设点的分类及产生的具体效果。
[1] 蔡基刚.英语能力明显弱于他国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转型[N].光明日报,2015-02-03(14).
[2] Stalnaker, R. C.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n S. Davis (Ed.). Pragmatics: A Reade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 Yule,G. Pragmatic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 施庆霞.关联理论与阅读理解教学 [J]. 外语教学,2001,(3):52~54.
[5] Grundy, P. Doing Pragmatics[M]. London: Arnold. 1995
[6] 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J].外国语,1998,(5):54~57.
[7] Steward,E.C. & Bennett,M.J.跨文化视野中的分析[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8] Nida, E.A. Meaning Across Culture[M].NewYork: Otbi’s Books, 1981.
[9] 秦秀白,张怀建.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10] 秦秀白,张凤春.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11] 秦秀白,刘洊波.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练秀明)
On Presupposition an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
CHEN Ju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uzhou University Zhicheng College, Fuzhou 350002, China)
Independent college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pragmatics talent.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for traditiona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 These teaching methods attach importance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ignor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analyses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expected effect, introduces culture presupposition and current-affair presupposition, practices in aspects of reading purpose, presupposition content, input method,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to decrease students’ reading anxiety, increase their reading interests, and further stimulate their in-depth reading after class. Based on the above attempt, college English can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being a tool and showing humanity.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independent college; culture presupposition; current-affair presupposition
2015-06-13
福建省教育厅2014年A类项目“预设在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 (JA13700S)结题论文;福建省教育厅2014年A类项目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JAS14810)阶段性论文;
陈娟(1982-),女,福建仙游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话语分析、英语教学。
G640
A
1008-4940(2015)04-00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