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的抗战与抗战的民族

2015-04-17刘焕明

奋斗 2015年9期
关键词:侵略者抗战中华民族

刘焕明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必要以历史的宏观视野对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作细致的探讨,并从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精神的凝练与升华的视角,深入反思和铭记历史,以便能够更加理性地进行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全民抗战与民族精神的凝练

(一)民族意识觉醒下的全民抗战

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使得中华民族的忧患与反抗意识不断觉醒,在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不仅是一些仁人志士,就是普通民众也积极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百年来中国民族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卓有远见地提出这是一场“民族的战争”“世界的战争”,只有依靠全体中国人民,并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一道,才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抗战、实现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三项基本主张,并向全国申明: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党领导并与之合作抗日,共赴国难。蒋介石被迫承认了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合法存在。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毛泽东指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2.民族意识觉醒与全民抗战

日本侵略者的侵略,使广大人民群众民族忧患与反抗意识不断觉醒。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发展革命武装和开辟、扩大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抗日战争时期,工商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中间势力,越来越多的人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政治上日益向党靠拢。至此,一个最广大的全民抗战正式形成,中国抗日战争的面貌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改之前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的片面力量抗战、节节败退的不利局面,真正成为一场人民的抗战、民族的抗战、持久的抗战。同时,也是在这一全民抗战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得到茁壮成长,并逐渐成为抗日民族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3.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卢沟桥事变前后,毛泽东就呼吁建立一个反侵略、反战、反法西斯的世界联盟,指出:“中国世界连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当中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独自抗击日本侵略者长达10年后,世界和德国法西斯的血战在东、西方战场同时开展。同时,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通过国际统一战线,世界人民给予中国人民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苏联空军、美国飞虎队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一大批国际友人也积极参与到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可见,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统一战线,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为拯救人类文明史、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民族精神的凝练

强调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人民为民族精神所鼓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对侵略者作顽强抵抗和浴血奋战,使中华民族团结御辱、坚忍不拔、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凝练与充分展示。

1.团结御辱

中华民族有着诸多团结抗辱的悲壮历史,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只有团结一致,团结御辱,才能抵挡外来侵略,才能保护国家民族和领土完整。这一团结抗辱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得到集中体现和新的锤炼。日本侵略军对中华民族惨绝人寰的强盗行径,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民族危亡时刻,团结一致,共御外侮。中国共产党更是在这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倡导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抗外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抗战中,全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奋不顾身,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团结抗辱的新赞歌。

2.坚忍不拔

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通过两个“最”展现的淋漓尽致。首先一个“最”是持续时间最长。早在1931年“九一八”以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抗战。抗战实际上是持续了14年,其中全面抗战打了8年,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或者在大西洋战场上同德国和日本的作战只打了3年8个月,苏联卫国战争再加上后来的对日作战也不过是4年时间,因此中国的作战时间是最长的。第二个最就是条件最艰苦。因为中国的抗战,是在力量相差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以落后的农业国之力对抗当时已经是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的日本。这两个“最”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艰辛,在这样艰难条件下中国人民仍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其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3.不畏强暴

不畏强暴是指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仪式上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阻挡住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大肆屠杀没有吓倒抗日军民的奋勇杀敌,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没有使中华民族为之屈服。在这一伟大的民族抗战中,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向任何侵略者低头屈服的精神得到新的凝练和展示。

4.不怕牺牲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战争必然有牺牲,怕牺牲必然会打败仗。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如《英雄赞歌》所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是中华儿女的荣誉所在,也是中华儿女的使命所需,这一精神充分展现和凝练在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奋战中。

二、抗战胜利与民族精神的升华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日后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一)抗战胜利与抗战精神的新弘扬

1945年《联合国宪章》生效,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和大国尊严。沿着这一胜利的步伐,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征途中继续将抗战精神得到新的弘扬。

1.团结一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保家卫国,表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发表宣言,表示:“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下,战场上我们的志愿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誓死卫国。全国成立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各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分会,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奔腾起伏,一浪高过一浪。全社会不管男女老少、民族党派,都团结在抗美御辱的战争中,表现出反侵略的决心和民族的强大力量。抗战精神在抗美援朝中得到新的弘扬

2.万众一心,艰苦创业,展现民族精神时代内涵

建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创业,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这一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涌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这些精神所具有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核心品质,闪耀着我们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抗战精神超越时空在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新的弘扬。正是有了这种抗战精神的升华,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心,使得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

3.改革开放,自强不息,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面对国内、国际新的局势,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改革开放的开创性举措,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自强不息,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了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所蕴含的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等优良品德,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新的弘扬,与抗战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二)抗战民族精神与新时期现代化建设

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而凝结的“抗战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抗战的”民族精神更需要融入到现代化的发展和建设中来,赋予其新鲜的时代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以其独特的影响力,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1.精神动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振兴的重要保证。历史反复证明,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无产阶级的革命纪律和团队协作精神,是激励人们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前仆后继、奋斗牺牲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更需要这种精神,才能使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民族精神虽然属于文化范畴,不能直接产生物质财富,但是民族精神可以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它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精神生产力。培育和发扬优良的民族精神可以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从而为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2.凝心聚力。高尚的民族精神可以振奋人的精神,使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人充满力量和斗志。同时,民族精神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可以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集合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努力奋斗。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各族人民就要团结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以昂扬的斗志、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走向共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经环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体现,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一环。中国社会正处于风云变幻的深化改革时期,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保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大方向不动摇,教育人民树立国家观念,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先富带后富的关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努力肃清封建顽固保守思想的残余,用新时期的民族精神代替封建思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

4.解放创新。民族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有很多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战胜。这就需要民族精神来鼓励人们不怕艰难困苦,激发人们的成就动机,唤起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热情。同时也要坚持解放思想,不能固步自封,要实事求是地结合世情、国情、民情,开阔自身视野,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来开拓新的工作局面,要敢于尝试,在试误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找到努力的正确方法和道路。只有将民族精神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中,才能发挥民族精神的强大作用,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侵略者抗战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