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区别及应用

2015-04-17梁锐,张春香,涂小华

江西化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课高职

浅析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区别及应用

梁锐张春香涂小华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摘要:文章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发展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高职教学中如何通过翻转课堂应用慕课和微课,为这些新型互联网+的课程提供了实行方案。

关键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互联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互联网课程接踵而至,2000-2002年,网络课程;2003-2010年,精品课程;2011-至今,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至今,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至今,微课;2013-至今,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近几年,这些课程当中,又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为趋势,俨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流行词,大有取代传统课堂教学的趋势。这些新兴课程可以改善目前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在互联网、通信普及的今天,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提前预习课程,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

一、慕课模式

1.1慕课起源及发展趋势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课程,英文缩写为MOOC。“慕课”于2008年前后在美国诞生,2011-2012年出现井喷,被全球各国家所认可[1]。慕课的课程不是搜集材料,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2]。

慕课的核心特征:内容是精炼的、小颗粒度的、符合在线学习心理的,活动是由计算机模拟的教学活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价是计算机自动评价,计算机支持下的同学互评,认证是基于学习数据及评价结果的课程证书。

1.2慕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基于开放式这种特性,可以说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自主性,慕课的资源网多,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3]。

首先,就高职生的现状而言,其不具备这种学习自主性,大部分高职院校也不是学分制,因此,慕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举步维艰。据慕课网站统计,学习者多,但是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最后拿课程证书的非常少,这也阻碍了慕课的良性发展[4,5]。

其次,慕课支持大量的学生同时学习,这就要求网络服务器资源畅通,服务器硬件要求不低;要求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学习,大量的网络流量、高端的终端设备使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无法满足条件。

再次,既然是在网络上学习,学习者必然拜名师,在开放式的平台中,普通教育工作者无法做慕课,其做的慕课也无人问津,而大师的课程场场爆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最后,慕课作为一门开放式的课程,学习一门课程的人数众多,慕课的作业又如何改?又如何保证慕课的学习者作业及试卷的真实有效性是困扰慕课发展的绊脚石。

二、微课模式

2.1微课起源及发展趋势

国外,“微型课程”一词最早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引入的,指的是一种短期课程单元[6]。2008年,美国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程”概念,其核心理念是要求老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程”是“知识脉冲”,只要配备相应的作业与讨论,微课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并建议采用五步来完成1分钟微课程的开发。

国内,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特征、作用等方面。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最早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并加以使用,认为: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7]。自2010年以来,国内“微课”实践日益加强,伴随着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的大力宣传,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微课”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推广,相关研究逐步深化。但是,对微课程的系统设计、具体应用仍为数不多。尤其是:“微课”至今仅停留在教师沟通交流的层面,并未很好的应用起来,仍然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终端。

2.2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职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学生基础不够,课堂中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前期引入和后期概括,如果能利用“微课”让学生课前课后通过移动设备在互联网进行预习和复习,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课程内容中的微小知识点,制作成一份很短的教学视频,方便学习者掌握某一个知识点,体现了碎片化知识点的积累。

笔者认为,应该推广全新的“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如:笔记本、IPAD、手机、ITV等设备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入论坛讨论或者寻求其他讨论者的答疑解惑,甚至实习期和毕业以后仍然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新知识,应用于工作中。

三、翻转课堂模式

3.1翻转课堂起源及发展趋势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在翻转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8]。“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利用业余时间录制教学视频,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为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通过YouTube网站发布,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9]。

在国内,“翻转课堂”于2010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但并未有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行。目前,“翻转课堂”仍停留在摸索阶段,付诸实践应用的教师少之又少。

3.2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课程的热火朝天,“翻转课堂”又被教师们提出来应用,教育工作者们普遍认为,“翻转课堂”具备应用这些“互联网+”课程的实力。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它可以为“微课”、“慕课”等课程做铺垫。翻转课堂能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且可以改变高职生的学习现状,它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式的学习方式。

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该说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客体,翻转课堂满足了把传统师生关系的互换。让学生利用微课课前预习,利用慕课做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去利用这些资源,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翻转课堂的实例吗。

当然,翻转课堂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都通过网络课程去学习,教师如何把控?学生会自觉完成作业么?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更考验教师的掌控能力及学生的自觉性等等。如果能够把这些潜在的问题解决好,翻转课堂配合微课、慕课等课程将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甚至改变高职生学习的现状。

四、全新的高职教学模式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微课的“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有较多的开放式“微课”平台,如: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英国于2004年7月启动的“教师电视频道”等。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也不够。“慕课”的平台也很多,可以让学习者去学习并且获得证书,不少大学正在试点通过“慕课”证书抵相应课程学分的模式。

如今,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慕课”形式,让高职生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作业的模式,可以大大改善高职的教学。当然,课程的创新可以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推动课程的创新,两者相铺相成,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并不会取代传统课堂,而是改善传统课堂,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5-12.

[2]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

[3]夏生,程老湿.MOOC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J].人物,2013,(5):55-57.

[4]邓宏钟,李孟军,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5.

[5]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6]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84.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8]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Flip Tour Classroom[M].Americ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21-55.

[9]百度百科.可汗学院[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13590.htm.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课高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