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读”人后读词
——浅谈李煜特殊经历所体现的词风特点
2015-04-17许龙珠
许龙珠
(诏安县桥东中学,福建 诏安 363500)
先“读”人后读词
——浅谈李煜特殊经历所体现的词风特点
许龙珠
(诏安县桥东中学,福建 诏安 363500)
从李煜的特殊人生经历浅谈其词作,结合所处历史背景,“本色”文风以及前、后期词风变化,体味其词风特点。
李煜;亡国;真性真情;词风特点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物质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这一真理同样适用于文学研究,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就决定了这个作家作品的特点。因此评论文学作品首先应尊从“知人论世”的原则,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往往会折射在作家的文学作品里。因此,要正确了解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和词风特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经历相结合。
一、李煜其人及所处的历史背景
李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峰莲居士,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三位国君。李煜于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没有年号,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翌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栐《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二、李煜的词风特点与变化
李煜天资聪颖好学,精通六艺,旁综百氏,可以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流传下来的比较可靠的有三十多首,这三十多首词中,随着他的人生际遇的不同以及思想感情的转变,相应地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但也有相通之处。所以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读懂其词,首先就要读懂其人,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位“薄命君主”来品味其词,即所谓先“读”词人再读其词。
(一)始终如一的“当行本色”的文风
李煜词呈现自然本色的特点,简要地说,就是抒情率真自然而不虚娇,用语浅白而不隐晦。李煜词写乐者,写怨者,写恨者,写困者……都呈现出情真景真的特点。读李煜的词,他的欢乐、他的痛苦与哀愁全都跃然纸上,真正体现了“我手写我心”。
赵缺《无咎诗三百序》云: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李煜的词作所体现出的真性真情的本色文风,也正是他特殊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所形成的自身人格特点的反映。
身为帝王之子,李煜自幼长在皇宫,在一种比较封闭自由安逸的环境中长大,对复杂的社会接触极少,加上他受父亲的影响一直潜心于文学、艺术,这形成了他多愁善感、情感细腻敏锐的性格特点,具有最纯的真性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主观之词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因此,在他的笔下,世间的自然万物都是有情的,景赋予情以形象,情注入景以生命,二者自然结合为一体。如《玉楼春》词曰: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词人并未明白地说情,然而高雅的情趣一如月华清辉遍披于万物,无处不在。趁兴踏月之风流俊迈,宁静的夜色、柔美的月光、清脆的马蹄声融成一片,使读者的心也早已融入这优美的境界之中了。李煜词的用语平易晓畅而又生动洗练,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同白话,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这样的句子简直就像寻常白话,却又如此的生动、形象、感人。李煜的词中甚至也用到俗词俚字。如“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中“些儿个”(《一斛珠》)“酒恶时拈花蕊嗅”中“酒恶”(《浣溪沙》)“忙杀看花人”中“杀”等都是当时地方方言,用之增加了拟声的效果,使人感到格外亲切有味。因此,李煜词被誉为“当行本色”可谓当之无愧。
(二)截然不同的前、后期创作内容及词风特点
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文学作品往往能折射出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艺术创造看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而“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文学创造中这种主客体的特殊双向运动,决定了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必然在其作品中留下痕迹。李煜的一生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人生阶段。亡国前,李煜过的是醉生梦死的皇帝生活,亡国后过着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后主经历了极乐与极悲的一生,这种特殊的经历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创作内容和词风特点。
1.李词前期着重抒写豪华的帝王生活,词风绮丽瑰靡
生于帝王贵胄之家,不用为衣食而忧而愁,李煜从小过着极其奢华放纵的生活,美女、享乐和爱支配着他的整个人生观。《默记》云:“(李后主)宫中本阁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富丽豪奢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他的词作多艳丽之词,柔靡之风,风格上脂粉之气、富贵之气浓厚。
写长夜欢饮,醉生梦死的生活。如: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弟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负溜。酒恶时拈花策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浣溪沙》
写花前月下,偷情幽会的情景。如: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菩萨蛮》
李煜的词,写尽了纸醉金迷,写尽了荒淫无度。这部分词多是他初做南唐国君时所作,大部分写他在诗酒年华里,在金阶华殿里吟风弄月,没有太深的思想内涵,这是李煜创作成就最小的时期。
2.李词后期着重写囚徒生活和国破家亡的哀痛心情,词风凄凉悲壮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像李煜这样的文学家,短促一生,先是贵为人君,享尽富贵荣华,最后却落得个山河破碎,贱作囚徒,可说是“天上人间”之别,历尽大起大落、极喜极悲的人生。这种独特的命运遭遇让他深切体会到常人难以感受到的人生体验,这种苦楚无从排遣,便只有诉诸于笔端了。
文学作品精深的哲理性,往往来自于屡遭磨难、历经坎坷的人生。宋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人之辞也。盖愈穷而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正是因为“穷”,才使得创作者对于人生、社会有了全新的深刻的了解与体验,产生了“一发于诗而后诗始工”“读之令人瞿然起敬”的艺术效果。
亡国的苦痛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三年的囚徒生涯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往事成空的悲哀和无可奈何的凄惨。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他已无心去写那风花雪月,无心去吟风弄月。他曾与金陵故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他已不再有“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的情趣,也不再有“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洒脱。面对人生前后境遇的天壤之别,面对人生的极乐与极悲,留恋和回忆成为后主后期作品的主要主题。
正是现实的缺憾逼得他只能在文学中回味过去的美好,于是他变得爱怀旧,如:
船上管弦面渌,满城飞絮捆轻尘,忙杀看花人。
——《望江梅》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面》
于是他变得爱做梦,如: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乌夜啼》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浪淘沙》
写到愁恨,不是婉转缠绵的闲愁,而是“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清平乐》)“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这不是片段的愁恨,而是无比深长、浩渺无边的愁恨。这愁更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
李煜能将人生中的悲伤苦痛写出来,且写得如此真切,如此平易,如此绵长,让我们忘却了他是一个违命侯,只当他是一个普通人,与其共叹息,同流泪。这实在是艺术作品的客观效果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正所谓“形象往往大于思想”。这正是李煜词作得以千古传诵的主要原因。李词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从艺术技巧来说都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意境深远、感慨深沉,可谓“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春花秋月”本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可是后主却责问他们“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这首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是李煜在那个美丽的七夕之夜,在他四十二岁生日那天完成的。生于七夕,死于七夕,是诞辰,亦是祭日。一首《虞美人》成了千古绝唱,也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作为一个君主,李煜是失败的,但他的不幸遭遇却成全了作为天才词人的使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他以一首首泣尽血泪的绝唱,使这位“薄命君主”成为千古词坛的“绝代才人”,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既是他的短处,又是他长于别人的不同之处。
李煜的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话来概括:“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词对后世词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宋时的晏几道、秦观、李清照,还是清代的纳兰容若,都可以从他们的词作中看到李煜词的影子。我们说文如其人,诗词亦然。读诗读词之前,要知人论世,一定要先了解作者、了解时代,正所谓先“读”词人后读其词也。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元)脱脱/阿鲁图.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宋)王栐.默记·燕翼诒谋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南唐)李煜.李煜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015-01-31
许龙珠(1981- ),女,福建诏安人,诏安县桥东中学二级教师。
G633.3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3-9884(2015)02-0042-03
1673-9884(2015)02-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