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结构与复合名词理据兼及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5-04-17张云峰
张云峰
物性结构与复合名词理据兼及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张云峰*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物性结构是生成词库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构成角色、形式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等四个层面的语义知识,与复合名词理据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借助于物性结构进行汉语构词法教学,不仅有利于区分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认清汉语实质,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物性结构;复合名词理据;汉语教学
一、物性结构简介
生成词库理论(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简写作“GLT”)由美国著名计算语言学家Pustejovesky于1991年首次提出,它以“词语(名词)”为立足点,主张“词汇具有生成性”,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动态的、生成的,主张一个词项的意义是相对稳定的,到了句子层面,在上下文中,可以通过一些生成机制获得延伸意义,从而把词、句联系起来,“……是一种关于名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的理论模型:即以名词为事实观察和理论建构的基点,根据名词在文本中基本的组合方式、搭配习惯和语义解释,来搭建一种关于名词的语法特点的理论性的、生成性的(而非描写性)的概念化模型”(袁毓林,2014)。近几年,生成词库理论更是以其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化的操作方式而迅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的物性结构和强迫机制,已经被许多语言理论框架所吸收,影响巨大。
GLT对词汇信息的描写分论元结构、物性结构、事件结构和词汇承继结构四层:论元结构规定论元的数量、类别和句法实现;事件结构包括三方面:(1)事件集;(2)复合事件中子事件间的关系;(3)整个事件的核心。事件集中写出词项涉及到的不同类型的事件。事件类型有过程、状态、转变三种;词汇承继结构,说明词汇结构如何在类型网格中与其他结构相关联并对整个词库系统组织作出贡献,而物性结构是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语义知识:
1.构成角色:描写对象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材料、重量、部分和组成成分。
2.形式角色: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内区别于其它对象的属性,包括方位、大小、形状和维度等。
3.功用角色:描写对象的用途和功能。
4.施成角色:描写对象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如创造、因果关系。
可以说,这四种物性角色展示了名词指称实体的百科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名词的语义内涵,较之以往的名词语义描写,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对于深入刻画名词的语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汉语学界运用名词物性角色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已不在少数,如对名名组合、动名组合中隐含谓词的还原、复合名词语义信息标注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获良多。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这种理论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复合名词的理据分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说来,词义与语素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有些关系比较明显,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如“黑板”“白纸”等,而有些则比较隐晦,如“开关”“司机”等,这就为汉语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走出困惑?我们认为引进生成词库理论物性结构,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物性结构与复合名词理据
对于汉语构词,汉语学界早就形成共识,“汉语复音词中,单纯词比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合成词。而合成词中,派生词又偏少,最多的是两个实词素相加的复合词。由于汉语是缺乏形态的语言,因此,当实词素相加时所表现出来的结合规律主要就是语义搭配规律,如陈述(主谓)、支配(动宾)、修饰(偏正)、补充(动补)、并列(联合)”。在分析复合词时“要把结构特征、意义特征、功能特征结合起来考察,特别是要把它们的意义关系整理清楚,才能真正搞清楚他们的结构关系”。话虽如此,但“结构特征、意义特征、功能特征”何其繁琐,要想理清、理顺谈何容易!尽管诸多学者已作出许多深入有益的探索,但纠结始终存在。我们认为假如从物性结构角度认识复合词理据,排除学生理解障碍,那么情形一定会有所好转,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
(一)功用角色
汉语中名词常常凸显所指人、物的功能、用途等功用角色,具体体现为:
1.功用+中心语
A.动词语素+中心语:食物、切刀、教鞭、戒尺、饮料
B.动宾性语素+中心语:保鲜膜、保温杯、防腐剂、安神丸
C.联合性语素+中心语:离合器、伸缩器、挤压机、松紧带
D.动补性语素+中心语:放大镜、漂白粉、压缩机、提升泵
上述复合词的词义可以表述为:“用于V的N”,如“切刀”是“用于切(东西)的刀”,“保温杯”是“用于保温的杯子”,“挤压机”是“用于挤压(物体)的机器”;“漂白粉”是“用于漂白的粉剂”等等。
2.功用+功用
由于功用的多样性,部分汉语名词也常常把其所指人、物的主要功能联合起来予以凸显,如:
开关、将领、经理、保管、领导、吃喝、饮食
“开关”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开”和“关”的,“饮食”就是用于“饮”和“食”的,“领导”就是“领”和“导”的,如此等等。
3.功用角色指代人、物
汉语中一些名词,其所指人、物的功能就是构造成分的语义合成,如“理事”,职能就是“理事”,即“管理事务”,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谓的“借代”修辞格。与此类似的还有:
枕头、靠背、护腕、护膝、管家、司机、掌柜、领队、保安
值得注意的是,名词在凸显所指人、物的功能时常常以压缩形式出现,即功用角色隐含,如:
茶杯、衣架、雨伞、饭店、书店、书柜、风镜、风灯、花瓶、音乐家
饭馆、饭盒、饭囊、饭桶、水桶、脸盆、饭碗、饭桌、花架、文具盒
画板、书包、水箱、风箱、信箱、货舱、菜刀、牙刷、鞋刷、照明灯
例中的“茶杯”“衣架”“文具盒”等分别隐含了功用角色成分“喝”“挂”“盛”等,词义分别为“(喝)茶的杯子”“(挂)衣服的架子”“(盛)文具的盒子”等。
(二)施成角色
汉语中名词凸显所指人、物的来源、方式等施成角色的也较为常见,具体体现为:
1.施成+中心语
烤鸭、烤烟、烤肉、镂饰、镂本、镂花、红烧肉、清蒸鱼
译本、译文、译著、译稿、译名、译作、熘肝尖、熘鱼片
煮鱼、煮蛋、烙饼、煮肉、镂章、炖菜、涮羊肉、炝生菜
如“烤鸭”即“烤制而成的鸭子”,“译文”即“翻译成的文字”,其中的“烤”“译”均为施成角色。
2.施成+施成
由于有些事物的施成因素并非单一,因此部分汉语名词也会把所指人、物的主要施成角色联合起来予以凸显,如:
烧烤、包裹、熏烧、腌腊
“腌腊”就是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食物,其构成成分“腌”、“腊”就是此类物品的主要制成方式,前者是“腌制”,后者为“晾干”。
3.施成角色指代人、物
同功用角色类似,施成角色也可以直接借代为人、物,汉语中有些抽象名词就是如此,只不过,具体施成角色不尽相同,有的突显过程来源中的某一具体事件,如下列A组,有的凸显事物的主要来源方式,如下列B组:
A.折纸、剪纸、刻丝、泼墨、压花、印花
B.火烧、生煎
此外,名词在凸显所指人、物的施成角色时也常常以压缩形式出现,即施成角色隐含,如:
烟毒、公伤、酸毒、痘毒、炎症、淋病、结核病
“烟毒”“公伤”等均隐含了施成角色“吸/抽”“干/做”等,词义分别为“(吸/抽)大烟致毒”“(干/做)公事致伤”等等。
(三)形式角色
汉语中有些名词主要凸显所指人、物的外形、性质、颜色等性状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性状+中心语
短发、短靴、短袜、短枪、短裙 粗粮、粗毛、粗活、粗棍、粗笔
鲜味、鲜肉、鲜桃、鲜鱼、鲜货、伟观、伟迹、伟誉、伟绩、伟论
红纸、红丝、红莲、红茶、红蛋、黑煤、黑米、黑线、黑豆、黑鱼
2.性状+性状
A.大小、长短、厚薄、深浅、快慢、黑白、丹青
B.俊杰、佳丽、精英、豪杰、琐细、危险、公平
这种名词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大多呈反义或近义、相关关系。反义的如A组,“从大的倾向看,现代汉语中两个对立的由单字表示的语义范畴多在抽象级和具体级两种语义范畴的前后同一,而较少在基本级语义范畴前后同一,具体级语义范畴和抽象级语义范畴在语形上的表现都是双音节词……”(吕叔湘,1964;刘叔新,1995)。的确如此,上述名词多指向抽象事物,如“大小”反映的是构成成分的上位概念“大小、尺寸”,“黑白”比喻“是非、善恶”,“丹青”则泛化为“绘画”;近义或相关关系的如B组,这类词语也比较特殊,其构成成分最初是表示性状,后常常转指为具有此种性状的人或物。
此外,名词在凸显所指人、物的形状时常常拿另一事物作比(或比较或比喻),以压缩形式出现,形式角色隐含,如:
斗笠、蜂腰、珠泪、玉手、蚁蚕、口袋、喇叭花、鸡冠花
“斗笠”“蜂腰”“喇叭花”等均隐含了形式角色“大小”“纤细”“形状”等,词义分别为“斗(大小)的笠”“蜜蜂(纤细)的腰”“喇叭(形状)的花”等等。
(四)构成角色
汉语中有些名词主要凸显所指人、物的质地、成分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材料/原料+中心语
铁门、铁链、铁丝、铁塔、铁钉、皮包、皮衣、皮靴、皮鞋、皮袄
豆饼、豆浆、豆皮、豆干、豆花、肉饼、肉汤、肉丸、肉馅、肉末
2.成分+成分
(1)成分+成分=词语
夫妻、肝肠、父母、奶茶、奶咖
这类名词构造比较简单,所指对象直接由两个构成成分相加而成。
(2)成分+成分 ‹词语
财产、眉目、牲畜、东西、丝绒
这类名词所指对象与其构成成分之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词义由语素义泛化或抽象引申而来。
(3)成分+成分›词语
女儿、国家、窗户、好歹(1)
这类名词构成比较特殊,所指对象仅由一个构成成分承当,另一个构成成分语素义脱落,即一般所谓的“偏义词”。
三、物性结构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由上可证,名词的物性角色与复合名词理据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借助于生成词库理论物性结构实施现代汉语教学,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助于学习汉语构词法,区分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
在汉语构词法教学中,学生往往根据词形予以判断,一看到“V+N”式名词,立马断定为动宾结构,这种做法未免草率。实际上,这种“V+N”式词语,还可以理解为偏正式,V、N为修饰限制关系,其中的V往往就是该词的功能角色或施成角色。如:
A.烤箱、熏炉、烧器、焖锅、蒸笼
B.烧饼、煎饼、雕花、蒸馍、烩饼
A、B名词均为偏正式构造,其中A组中的前一动词性语素“烤、熏、焖、烧、蒸”为功用角色,词语释义为“用来V(东西)的N”,如“烤箱”可以理解为“用来烤食物的(像箱子一样)电器”;B组中的前一动词性语素“烧、煎、雕、蒸、烩”为施成角色,词语释义为“V制而成的N”,如“烧饼”理解为“烧制而成的饼”。
(二)有助于疏通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关系,认清汉语实质
汉语词语的丰富性不言而喻,如何更好地掌握词语,理解词义与语素义之间各种微妙的关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物性结构的学习不失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们以“~桶”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
1.功能角色:凸显功能是“~桶”类词语最为重要的特点,且常常以压缩形式出现,一般理解为“用来(盛/装)X的桶”。
酒桶、潲桶、笔桶、面桶、粪桶、卤桶、痰桶、便桶、水桶、禾桶
此外,也有直接以功能角色出现的,如“浴桶”“扮桶”中的“浴”“扮”(2)等。
2.构成角色:“~桶”类词语常常凸显材质构成,如:
铁桶、铅桶、木桶、塑料桶、竹桶
3.形式角色:这种角色主要表现为性状、性质等,如:
斗桶、吊桶、圆桶、大桶
4.施成角色:这类角色不太常见,如“箍桶”。
综上,我们发现“~桶”类词语理据大都可以利用物性角色予以说明,更重要的是,有些角色是以压缩形式出现的,是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素质”,这恰好也是“汉语为语义型类型”的最好注解和说明。
(三)有助于掌握语言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物性角色体现的往往是名词事物的本质属性,通过物性结构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名词命名理据予以客观、科学地分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一般来说,自然类事物名词主要凸显形式角色、构成角色,人造类事物名词则主要凸显施成角色、功能角色。以生活用品“锅”为原型的词语,主要凸显功能角色,如“蒸锅、浴锅、饭锅、暖锅、汤锅”等;以装饰用品“花”为原型的词语,主要凸显形式角色,如“棉花、紫花、绒花、绢花、菜花、莲花”等;以食品“饼”为中心的词语,主要凸显施成角色,如“烙饼、煎饼、蒸饼、烤饼、烧饼”等,以装饰材料为中心的“板”,主要凸显构成角色,如“木板”“钢板”“铝板”“铁板”“铜板”等。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及事物种类的繁化,人们对事物的命名也会因主观需求的不同,而凸显不同的物性角色,即便是同种物品,命名也有不同的选择倾向,
如“帛书”凸显的是构成角色,“厚书、掌书”凸显的是形式角色,“丛书、线书”凸显的是施成角色,“辞书”则凸显的是功能角色。
本文借助生成词库理论物性结构对汉语名词理据予以探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不仅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汉语构词法这一教学要点,同时也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注释:
(1)此处“好歹”指“危险”, 语义由“歹”体现,“好”语素义脱落。
(2)〈方〉∶抓在手里磕打;摔打。
参考文献:
[1]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的最新发展[J]//语言学论丛(第44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
[2]袁毓林.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作案例异[J].当代语言学,2014,(1).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
[4]王绍新.谈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语义构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
[5]郭曙纶.汉语复合名词的语义构成方式[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
[6]马英新.现代汉语“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初探[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7]魏雪,袁毓林.汉语名名组合的语义解释规律和释义模板库[J].语言学论丛,2013,(2).
H03
A
1004-4310(2015)04-0130-04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31
2015-05-02
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现代汉语教学模式探索”(2014JYXM08)。
张云峰,女,文学博士,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