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夜班编辑必备的几种能力
2015-04-17■杨志
■杨 志
浅谈夜班编辑必备的几种能力
■杨志
2000年初,甫一进报社就被发配到黑白颠倒的夜班。
此后,就与夜班编辑工作结缘,一干就是12年。除了对身体和家庭的影响,夜班编辑还是有诸多乐趣的:大事不落,处处充满了创作热情;争论交锋,同僚们时常头脑碰撞。发现一个好的点子,大家拍案叫绝,看到报摊上自己编排的版面和制作的标题,内心满满的成就感。
就我看来,夜班编辑需要具备几种重要的能力——大局把控意识、好的眼光和嗅觉、质疑精神、逻辑分析能力、具有穿透性的表达力和版面统治力。
每天上班,夜班编辑最先干的事情是看昨日国内主要的几家报纸,总结得失,取长补短。接着就是浏览各个信息渠道,新华社的通稿、专线,各个门户网站的热点新闻,QQ群里大家的热议话题,还有一些电视台播报的新闻。因为早期是做国际新闻,所以还要浏览Yahoo、BBC、DailyMirror等等国外的网站。一方面,这些浏览工作是在做当天工作的铺垫,另一方面也是做新闻知识的储备和积淀,只有知道哪些事件发生过,才会知道哪些发生的事件是新的,是更有价值的。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种能力,对大局和趋势的把控意识。
了解完新闻大环境,夜班编辑就要开始与记者和他们的稿打交道,这时候,好的夜班编辑就会体现出他们的眼光与嗅觉——新闻事件里哪个点位最该凸显,稿件最有味道的部分是什么,怎么放大好的部分,删减鸡肋内容……我们常说,一个编辑不一定能写出漂亮的文字,能成为一匹好马,但是他必须是一个伯乐。而伯乐最重要的是,要识货,要去糟粕、留精华。当然什么是好的东西,每个人判断不一,就我喜欢的新闻作品而言,有几个标准,一是新闻性强,二是有故事、细节、画面感,三是有打动人的真实情感,四是具有个性的语言表达。人们常说 “最怕猪一样的队友”,而对记者而言,最怕的是遇到不识货的编辑,所以夜班编辑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和狗一样灵敏的嗅觉,才不会因为判断失误而错过好东西。
夜班编辑另一个很重要的身份,是报纸的最后一道把关人,一切可疑的、不合理的、失偏颇的内容,都应该在这里被堵住。采访对象因为利益诉求,会只讲述于己有利的部分,甚至编造谎言,歪曲事实;记者有可能为了凸显新闻价值,为了发稿,而主观忽略、故意屏蔽部分事实。夜班编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带着质疑精神审视稿件,防止稿件不够平衡客观。要发现稿件中的问题,光是质疑还不够,还得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观察入微的判断能力。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资深记者写来的一篇文章,文中一个不起眼的当事人,同时成为了稿件署名前面的特约通讯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样的文章刊登出来,利益对立方一定会质疑报纸的公正性。
谈夜班编辑不能不谈做标题,这几乎是所有夜班编辑聚会必谈的焦点话题,谁谁谁最近做了一个什么标题让人记忆犹新。而做标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表达能力,一种具有穿透力的表达能力。而一段时间过去,大家记得住的标题,一定有几个共性:一是准确,二是巧妙而有趣,三是和热点热词结合紧密,四是感情充沛,五是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另外一些口语化、谐音的标题,也容易被人记住。
了解完新闻环境,审视编辑完稿件,做好了标题,夜班编辑就进入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排版。很多文字编辑并不重视排版工作,认为主要应该由版式编辑完成,这种观点我并不认同。在版式结构、主题创意和版面语言标题中,夜班编辑起到的作用其实至关重要。如何围绕标题,甚至有时候围绕图片搭建版面主题,如何让版面结构平衡美观,如何让版面层次丰富、分明而具有变化,如何让版面表达逻辑清晰,这些问题应该是贯穿整个编辑工作始终的。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夜班编辑在刚开始接触稿件的时候,就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一直到编辑工作的结束,版面签字付印。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创意灵感和设计意图,都是在文字处理、做标题和讨论的时候碰撞出来的,而不是交给版式编辑去完成。
除了上述几个业务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夜班编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有情趣。看起来有点离题千里,但我认为,这是创意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点,只有懂得生活情趣,善于发现、分享有趣味的人,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如果你不喜欢热门的影视剧,如果你不爱读热门书籍和杂志,如果你不爱喝酒泡吧聊聊八卦和狗血故事,如果你不爱美女小鲜肉们,那么你就有点枯燥。而我一直认为,一个枯燥的夜班编辑,在枯燥的夜班生活中,很难迸发出活力,也很难在枯燥的夜班生活过得滋润、长久。
(作者系华西都市报社会政法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