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十怕”
2015-04-17陈治治
■陈治治
编辑“十怕”
■陈治治
一
先来看三个标题——
第一个:《血肉相连的老乡情怀》。
第二个:《沾过泥土后,更懂血肉相连》。
第三个:《沾过泥土后,更懂鱼水情》。
2014年2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反映河南省纪委开展 “下基层·听民声”活动的通讯。原稿的标题是上述第一个,我作为责任编辑,觉得不太理想,于是改为 《沾过泥土后,更懂血肉相连》。值班主任在审版时,又改了几个字,把 “更懂血肉相连”改成 “更懂鱼水情”。值班终审拿到一版大样后,对头条标题大加赞赏,认为这是 “画龙点睛之笔”……这样,《沾过泥土后,更懂鱼水情》成了最终见报的标题。
广大读者和业内人士反映,头条标题“见新意,有深意”“生动、形象,让人过目难忘”“抓眼球,吸引人”“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髓,用得好!”
行话说,头版是脸,头条是眼。头版头条标题 “三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改版以来的新气象、新思路。特别是在强化头版的“第一窗口”和龙头引领作用方面,《中国纪检监察报》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改进时政报道,更贴近 “走转改”的要求;立足姓 “纪”,紧贴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心工作,紧跟反腐倡廉舆论宣传形势,唱好 “主打歌”,更凸显 “特色立报”的理念。
以这一期头版为例,我们选用的头条 《沾过泥土后,更懂鱼水情——河南省纪委开展 “下基层·听民声”活动闻思录》,就突破了头版头条一般为重要时政报道、重大成就报道、重点典型报道的选题局限。一篇地方通讯之所以上头条,关键因素就在于报社编委会认为其发掘了大题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普通人 (河南省纪委的几名干部)之间的关联,抓活鱼、接地气——善于讲故事,文笔清新,娓娓道来,见人见事;主题鲜明,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思想凝练,以“闻思”见大义、启心智、发新声,避免空洞说教,感染力、说服力和可读性比较强。
这篇通讯见报后,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
有人说:“内容实、题目活,故事感人、文风清新。”
有人发来短信:“脱离群众是致命短板,根植群众才如鱼得水。这样的报道对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有人在QQ群里评论:“感情深一寸,作风好一分。培养有群众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党员干部,就要从心底去掉官气,同群众打成一片……”
二
2013年9月22日早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央纪委监察部信访举报工作程序流程图,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予以报道、转载。我是当天头版责任编辑,关注到 “举报指南”引起舆论和网友热议之后,觉得 “有戏”。在下午召开的编前会上,我向编委会作了汇报,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 “举报指南”应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报的头版登出来;二是不能局限于“晒指南、教举报”,而要利用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联系中央纪委信访室拿到最新的、准确的举报数据,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提高 “举报指南”的说服力,彰显中央纪委开门反腐的底气。
编委会当即拍板,当日傍晚,我根据中央纪委信访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的情况撰写了独家消息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线20天网络举报达15253件日均逾760件》。
就新闻价值而言,这条消息可以作为头版头条处理。但是,就在9月22日晚上,新华社突然播发了一条重磅消息——《薄熙来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同时播发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坚持法治反腐建设廉洁政治》。
非常事件要有非常处理。在集体研究当期本报头版怎么编排的过程中,值班终审、值班主任、责任编辑形成这样一个共识:用好用活版面语言,打造“双视觉中心”,使“规定动作”(薄案消息及评论)与 “自选动作”(网络举报独家报道及 “举报指南”)有机结合,做到出新出彩。
“法治反腐”,被确定为这一期要闻版面之“魂”,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一主题,我们在版面安排上下了一番功夫。
版式采用 “三三开”:左边三栏,评论 《坚持法治反腐建设廉洁政治》放在头条位置,超粗黑大标题打造视觉焦点;薄熙来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消息置于其下,不转文,便于阅读;右边三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线20天网络举报达15253件日均逾760件》与交互性很强的图示 “一张图告诉你:如何向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雄踞报眼至腰线以下部分的半壁江山,内容上以开门反腐对接法治反腐,形式上既形成串联又兼具平衡之美。
这样的编排使头条 《坚持法治反腐建设廉洁政治》的主旨统领全版、跃然纸上,成为版面之魂。
这一期头版报道很快有了反响——报眼的独家消息及 “举报指南”,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量转载及评论,百度相关搜索结果峰值达1800万个,转载 (播发)率、采用率以及境外落地率、关注率等均创下 《中国纪检监察报》之最。报道内容还被翻译成英文、日文、越南文等外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被中国外宣媒体广泛运用到对外报道中。
“中纪委网站20天接15253件举报”很快成为热点话题,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并在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广受褒扬,被指 “中央纪委开门反腐的有力之举”“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中共强化法治反腐激发民众热情和信心”。
题外篇:一位报纸编辑的 “十怕”
一怕 “全”,全年工作一锅煮,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总结式、领导讲话式的官样文章。
二怕“长”,动辄搞出“万言书”,洋洋洒洒歌功颂德,口罗口罗嗦嗦像 《大话西游》里的唐三藏。
三怕 “散”,无主题变奏,无中心行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所云。
四怕 “旧”,新闻稿一开头就是 “近年来”“五年来”,还有的写 “十年来”,让人不禁想起童话故事的固定开头模式——“很久很久以前”。
五怕“远”,新闻姓“新”,要闻版姓 “要”,来稿离报性、版性太远,结果就是 “你敢投稿,我不敢发”。
六怕“虚”,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内容虚头巴脑,有的把中央文件、领导讲话东拼西凑,堆砌成文。
七怕 “假”,闭门造车,想当然耳,这厢中央部署刚出台,那边地方急急表示 “落实有力,成效明显”。再一个,说起工作成绩不吝溢美之词,“群众满意率百分之百”满天飞。不管作者信不信,反正编辑不敢信。
八怕 “多”,地方稿件署名多,百字豆腐块,三四个常见,五六个也有。大小领导都争名,这也是不正之风。
九怕 “错”,错字连篇,用词不当,前言不搭后语,连文通字顺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
十怕“频”,频频投稿,三天一消息,五天一通讯,“亮点频传”“创新不断”——你家的 “新闻”何其多!
(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要闻部编辑)
观点速递
现代传媒在新闻报道中应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同时应考虑到可能会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媒体报道不仅要让受众了解事件本身,还应对受众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电视新闻或网络视频中过于血腥的画面不应轻易传播,避免过度刺激受众心理,产生了难以预料的负面效果。但玉林“狗肉节”报道中这样的画面却时有发现,已经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非常恶劣,若不注意引导,容易导致社群的对立与冲突,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社群分裂,应给予足够重视。
——冯菊香,《新闻知识》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