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泊尔地震看夜班编辑的作用
2015-04-17■张勇
■张 勇
从尼泊尔地震看夜班编辑的作用
■张勇
笔者十几年的报纸夜班编辑生涯中,有许多个夜晚难以忘怀,最近而又记忆最清晰的,无疑是4月25日尼泊尔8.1级大地震的那个夜晚。
报纸编辑工作日复一日、身居幕后,不为读者了解。在许多人看来,夜班编辑的任务无非改稿子、起标题、拼版面。大多数时候这样的认识并不错。但编辑的工作绝不仅仅是这些重复劳动。《文汇报》总编辑黄强在与要闻部同仁交流时常常说,要闻部主任要站在总编辑的高度谋划每天的报纸,责任编辑要站在部主任的高度考虑版面。由此说来,夜班编辑绝不是纯粹的技术性工作。
突发新闻的发生会打破原有的工作节奏,回顾尼泊尔地震发生后那短短十几个小时,恰好能梳理出报纸夜班编辑们需要担当哪些工作和任务——
一、新闻监控
一个多媒体的时代,要了解当天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太方便了,起床看一看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地震发生后不久,网络上的信息就已如潮水般涌来。
值得一提的是,《文汇报》的新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关注了大地震,并及时连线 《文汇报》驻加德满都的记者,通过文字、照片、音频等迅速传回当地的最新情况,这其中许多信息后来都整合进了报纸的平面报道中。
新闻监控另一个重要流程是关注当天上海和中央媒体的电视新闻报道,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地方上和中央的领导人动态,有哪些重要时政新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电视媒体的报道方式。如今在重特大新闻发生后,电视滚动报道已成为常态,最新的动态和实时画面能帮助我们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决定一名编辑业务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也直接关系到报纸的风格和特色。《文汇报》的头版用什么稿件由总编辑决定,但要闻部当班主任也需要及时汇总各方面信息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尼泊尔地震是当天最重大的国际新闻,是近几年中全世界范围内伤亡损失最惨烈的自然灾难,重要性不难判断。考虑到另外两个因素:地震也影响到我国,造成我国公民伤亡和重大物质损失;《文汇报》恰好有记者驻扎尼泊尔当地能传回第一手的报道,我向总编辑建议用地震作为头版头条,得到总编肯定的答复。
三、部门协调
常规状态下,各个版面的定稿发稿都有预案,每个部门每个版面的分工十分清晰,但突发事件会将常态打破,这需要要闻部及时整合协调。
当天晚上,《文汇报》关于地震发稿的主要有国际部和政经中心两个部门,国际部连线驻加德满都前方记者,反映地震动态;政经中心采访上海本地的旅游公司和管理部门等,关注点是在尼泊尔的游客安全及是否得到妥善安置。这两个部门的发稿外加新华社通稿,就是当天最主要的稿件来源。
《文汇报》没有记者在西藏灾区现场,但定位为全国人文大报,西藏抗震救灾也必须是我们所关注的,这在平时属于国内新闻范畴。与国际部当班主任讨论后,我们认为腾出一个版面做尼泊尔地震专版比较恰当,由国际部、政经中心等提供稿件,要闻部编辑完成整合拼版。周末版面数量本来就很少,在不加张的情况下腾出一个专版,势必减少其他采访部门记者的发稿量,在同总编辑汇报的过程中,他也同意了我们这一建议。
四、版面设计
大格局确定后,具体的版面操作就比较简单和明确了。《文汇报》开张大,当天所有的新闻版仅有四个版,数量非常有限,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当天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有两个重要活动,按常规 《文汇报》应在头版刊登,其中 《辞海》第七版启动编纂与 《文汇报》定位关系密切,还配发了 “文汇深呼吸”栏目进行深度报道。因为没有其他必须要刊发的重要新闻,头版版面上剩下的空间就几乎全部给了尼泊尔地震。头版最初的考虑是用大照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文章数量不用太多,但突出本报驻尼泊尔记者的要素,强化现场感。
头版设计还得有一定的预判,邻国发生重大灾情时,我国领导人极有可能会发慰问电。当天 《新闻联播》并没有这方面消息,但我们仍预备了国家领导人发慰问电时的版面方案。事实上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的确在灾情发生后致电慰问,虽然新华社播发这条消息时已近午夜,但我们按照预备方案迅速调整版面,对出报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专版方面则必须突出重点,信息太多会使版面显得杂乱无章,减弱报纸的可读性。地震发生后,《文汇报》编辑部的微信群就对本报报道的侧重展开讨论。结合《文汇报》“全国人文大报”的定位,许多编辑记者认为除了常规动态新闻外,可以把关注点聚焦在尼泊尔丰富文化遗产的损毁上,这后来成为当晚专版的视觉中心报道。专版余下的有限空间,头条侧重国内灾情和救灾动态,右侧集中报道中国游客滞留尼泊尔及国内航空公司接运情况,下部报道珠峰雪崩致使大批登山者受困,这样专版的四大块内容显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震其余的海量信息,比如地震原因、灾民生活、生态影响、余震预测、邻国灾情等,都只能放弃了。
五、后方整合
在编辑尼泊尔文化遗产损失这一视觉中心报道时又遇到一个现实困难,此时驻加德满都记者与 《文汇报》编辑部的通讯已经中断,前方无法继续发稿。值得庆幸的是,地震发生后,文汇报新媒体在有限的通讯畅通时段就与记者进行过多次电话交流,并根据报社领导要求让记者介绍文化遗产受损的见闻,通过音频发送到新媒体上。这几段音频成为文字稿件的基础。编辑通过听写记录,将口语简短介绍改写成书面文字,核对地名、古迹名称等标准称呼,最终编辑出一篇字数虽然不多,但颇有现场感的前方报道。这一过程相当于前方口述素材,后方撰写成文,前后方的密切协作才可能带给读者最好的呈现。
六、反馈总结
第二天当报纸呈现在同事们手中,大家普遍感到精彩可读,而回顾前一个晚上那短短几个小时,我们夜班编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
但这并没有结束,对每一天版面的反馈总结可以让编辑工作更进一步。在报社的编前会上,同事们提出两点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一是当晚如果及时将专版的黑白版面改成彩色版面,效果呈现会更佳,虽然成本必须考虑,但报纸最重要的还是影响力和社会效应,要闻部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向领导建议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手段,优化报纸呈现;二是在报纸上没有新媒体的要素,如果能制作一个二维码提供链接到 《文汇报》新媒体的地震专题报道页面上,让纸媒读者可以听到前方记者的声音、看到前方记者拍摄的第一手照片和视频,那就是一个更加精彩、更加立体的多媒体报道了。
(作者系文汇报要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