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2015-04-17王榕林靖
王榕 林靖
(1.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16;2.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王榕1林靖2
(1.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16;2.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价值增值视角下袁高校内部审计站位更高远袁使命更广泛曰业务有扩展袁重点更突出曰立场更明确袁方法更科学。高校内部审计要真正实现为组织价值增值的目标袁必须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袁选择合适的增值路径袁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袁强化队伍的自身建设。
高校曰内部审计曰价值增值
一、引言
回顾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消极防弊、积极兴利和价值增值三个阶段。1999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1]这标志着内部审计由此进入了价值增值的发展阶段。2009年,IIA将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新定义再次确认了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来说,在价值增值目标下的发展趋势如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自1985年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两个转型”,逐步发展起来并确立了自己的体系与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高校内部审计尚未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各地区各单位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我国内部审计发展体系中仍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以福建省高校内部审计情况为例,福建省属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省教育厅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挂靠在法规处;近五十所省属高校(含高职高专院校)设有内部审计机构的有21所,其中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仅有3所高校,均与所在学校的纪委、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由纪委书记分管;内审人员84人,其中专职审计人员仅58人,不少高校仅一名审计人员,且大多要从事纪检、监察、审计等多项工作;审计项目以工程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主,极少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等,不少高校甚至有名无实,从未开展过审计工作。
另外,高校内部审计在推进“两个转型”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阻力、困难与矛盾,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和薄弱之处。比如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突出,一直得到不解决;现代内部审计新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不少高校领导及内部审计机构对实施战略转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还有待突破,等等。同时,高校与高校之间推进内部审计“两个转型”的进度也不尽相同,存在不平衡局面。加之高校内部审计行业自律组织的桥梁作用发挥不够,内部审计学会(协会)与审计机关、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先进经验交流和“传、帮、带”机制运转不够顺畅,导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内部审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贾云洁认为,实现价值增值是内部审计创新的自然延续,而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功能和效用必须基于战略的视角。[3]站在战略的高度,基于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站位更高远,使命更广。在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层次更高。它必须立足于高校长期的价值创造和战略管理需求,围绕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来安排和实施审计,站位更高远,眼界更宏观,思考更全面。同时,高校内部审计的使命较以往将更加广泛。不仅要坚持纠错防弊和保护高校合法权益、维护资产安全完整等传统职能,而且要帮助高校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不断地为高校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帮助高校实现其整体目标。
第二,业务有扩展,重点更突出。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的审计业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确认活动,还将拓展到为高校内部提供审计咨询活动。高校内部审计通过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咨询、建议,提前介入业务实施的事前、事中过程,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审计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财务审计,将逐步扩展到对外投资、经济管理及效益、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领域,并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等关键问题,通过评价和改善这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的实施效果来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
第三,立场更明确,方法更科学。在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不再过分强调独立性,而是要求独立性与客观性兼顾,并重点关注客观性。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立场更加明确。这不仅因为高校内部审计要逐步开展咨询活动,而且坚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能够有效弥补形式上的独立性不足问题。同时,高校内部审计要求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更加科学的方法执行审计,特别是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风险识别和内控评估等方法手段,以确保内部审计项目高质量地执行。
四、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
2009年,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内部审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叶指南曳)发布。《指南》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体现了高校内部审计的行业特点、主要业务,强调内部控制和风险是内部审计的核心理念,强调财务审计与管理相融合,强调内部审计要兼顾防弊、兴利、增值,是兼顾前瞻性与现实性的一个重要成果。[4]但是,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的历史和现实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指南》要落到实处,高校内部审计要真正实现为组织价值增值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首先,我国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特别是教育审计学会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积极组织宣传和倡导国际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加强自我宣传,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理念的认识,争取认同。其次,高校内部审计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推动《指南》的贯彻落实,理顺领导体制,规范机构设置,充实人员配置,完善人员架构。高校内部审计也要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指南》,深入领会、自觉践行先进的审计理念。
第二,选择合适的增值路径。高校内部审计为高校增加价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实的合适的路径选择有:一是合理确定审计业务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并规范、完善工作机制,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绩效方面实现价值增值。二是将价值增值的重点定位在审计客体的价值创造力上,通过促进各审计客体价值创造力的提升,实现组织整体价值提升。三是通过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5]高校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高校目标的实现或被高校目标的实现过程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包括政府、管理者、教师、学生、校友、捐资者、债权人、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兄弟院校和社会等。价值增值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组织实现其整体目标。因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实现理应纳入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中,必须加以协调、平衡和兼顾。
第四,强化审计改革与创新。在大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也必须强化其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主动摒弃落后的审计理念和管理方式,改革创新审计方式与方法。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财务分析,可以将内部控制分析和风险分析结合进来,关注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和内部管理,提高审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内部审计活力,主动作为,与时俱进,提升内部审计促进价值增值的层次和水平。
第五,狠抓队伍的自身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内部审计要实现价值增值,狠抓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具体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宏观思维。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要站在高校战略发展的高度,从宏观、全面角度帮助组织把脉问题原因、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二是构建和谐审计。要同审计客体、利益相关者等有关各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审计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使得有关各方主动接受内部审计提供的审计服务,信任且重视内部审计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三是提升专业技能。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获取实现价值增值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如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提供风险解决方案、设计风险管理制度等。四是关注审计人员发展。提高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让他们真正地为组织的整体目标提供专业审计服务。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以前瞻的眼光、创新的思维,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改革与创新,扎实推进内部控制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持续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为实现促进组织价值增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1](美)Andrew D.Bailey袁等.内部审计思想[M].王光远袁等袁译.北京院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袁2006.
[2]安广实.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J].审计文摘袁2009袁(1)院90-92.
[3]贾云洁.从战略角度谈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策略[J].审计与经济研究袁2009袁(2)院45-49.
[4]教育部财务司.教育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院人民教育出版社袁2010.
[5]刘宗让.大学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J].高校教育管理袁2012袁(3)袁39-44.
[责任编辑:姚青群]
F239.45
A
1008-7346(2015)04-0062-03
2015-07-30
1.王榕袁女袁山东蓬莱人袁福建医科大学监察审计处助理研究员曰2.林靖袁女袁福建福清人袁福州大学监察审计处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