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4项科研项目通过鉴定
2015-04-17贯春雨
黑龙江省林业厅下达,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樟子松、长白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建立与经营技术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评估体系研究”,与龙江县绿色海洋林场合作项目“彰武松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和与富锦市东风岗林场合作项目“三江平原区东风岗1号杨选育与栽培”四个科研课题于2014年12月2日在哈尔滨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黑龙江省林业厅科技处宋春姬处长主持。
“樟子松、长白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建立与经营技术研究”课题,选择樟子松和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191个,建立樟子松、长白落叶松1.5代种子园24hm2,改建去劣疏伐种子园27hm2,并利用其中45个优良的双亲本家系建立樟子松二代园,遗传增益提高36.1%;提出了樟子松矮化技术,单株结实率与种子产量均提高了1倍以上;利用樟子松嫩枝嫁接技术,成活率达80%以上,比硬枝嫁接成活率提高了15%;提出了樟子松、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去劣疏伐技术,公顷结实量比疏伐前平均提高了45%。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方法先进,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翔实,结论正确,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评估体系研究”课题,通过定位观测结合已有相关基础数据,对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进行了计量验证,修正了三北防护林体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参数。从防护林的主导功能入手,从防风和固沙两方面补充完善了森林生态系统防护功能评价指标,建立了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测算评价指标体系。从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固碳释氧、防风固沙、营养物质积累以及净化大气环境等七大类指标,首次对黑龙江省绥化、大庆及齐齐哈尔部分地区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通过各项效益基准距离、指标权重等计算出评估区域防护林生态效益的综合指数,为科学、定量、动态地评价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建设区内防护林综合效益所处级别提供了技术支持。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方法先进,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翔实,结论正确,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
“彰武松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引种与栽培试验,彰武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引种栽培效果良好。林龄11a,树高4.88m,胸径8.32cm,单株材积0.0175m3,分别比对照樟子松高出22.3%、4.1%和24.1%;彰武松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可在最低温度-35℃以上、降雨量为430~570mm、无霜期125d左右的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对彰武松的嫁接、造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栽培与管理配套技术。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方法先进,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翔实,结论正确,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三江平原区东风岗1号杨选育与栽培”课题,在三江平原区,营造杨树评比与示范林81.7hm2,经40多年的引种栽培与驯化,成功选育出适宜三江平原区生长的杨树新品种——东风岗1号杨(Populusnigravar.italica×P.nigra‘DFG-1’),树冠尖塔形,树干通直圆满,窄冠,雄株,33年生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为1.5418m3,超过对照品种小黑杨340.8%,34年生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为1.725 7m3,超过对照品种北京605杨235.7%;31年生东风岗1号杨木材气干密度为0.43g·cm-3,纤维长度1134μm,长宽比47.2,材质优良;在最低温-37.8℃以上的自然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在年降水量达750.39mm 且连续4个月长期积水的年份仍可正常生长,对主要病害杨灰斑病、烂皮病、溃疡病及主要蛀干害虫青杨天牛、杨干象等抗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合作用材林、防护林及园林绿化树种。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方法先进,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翔实,结论正确,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