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功能损伤的抑制作用
2015-04-17慕晓梅
慕晓梅
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穆棱 157599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功能损伤的机率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脉功能损伤的预防尤为重要[1]。现将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卡博平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应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对比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7月—2015年7月,根据电脑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已知晓研究流程以及研究目的,均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实验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7.74±2.84)岁,体重 60~79 kg,平均体重(71.23±2.85) kg。
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7.69±2.82)岁,体重 60~79 kg,平均体重(71.24±2.86) kg。
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P值均大于0.05,这就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会对本次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
教育所有研究对象对饮食进行控制,积极锻炼身体,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卡博平进行治疗,每次给予100mg,3次/d。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实验组患者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每次给予30 mg,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管弹性参数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肱动脉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没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的比较[(±s),mmo 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的比较[(±s),mmo l/L]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78±1.33(6.54±1.75)*8.79±1.32(6.59±1.72)*15.87±1.98(10.22±1.18)*15.87±1.98(10.34±1.21)*
2.2 糖化血红蛋白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没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5.23±0.64(12.51±0.51)*15.25±0.61(12.57±0.58)*
2.3 血脂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更优(P<0.05)。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血脂的比较[(±s),mmol/L]
表 3 两组患者血脂的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67±0.58(1.42±0.43)*#2.69±0.54 2.59±0.32 7.54±1.59(5.74±1.78)*#7.57±1.57 7.25±1.31 4.56±0.84(2.41±0.47)*#4.57±0.81 4.51±0.74 1.16±0.32(1.97±0.39)*#1.19±0.29 1.18±0.32
2.4 血液流变学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全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容积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全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容积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全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容积指数明显更优(P<0.05)。见表4。
2.5 血管弹性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Ep、A、PWVβ、β、AI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 Ep、A、PWVβ、β、AI均明显改善(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Ep、A、PWVβ、β、AI均明显更优(P<0.05)。见表5。
2.6 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6。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比黏度(mpa.s) 红细胞聚集(mpa.s) 全浆比黏度(mpa.s)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37±0.88(4.32±0.55)*#5.41±0.84 5.36±0.57 12.57±1.34(8.59±0.59)*#12.61±1.31 12.42±1.27 1.86±0.46(1.51±0.41)*#1.85±0.54 1.84±0.63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容积指数5.68±0.98(3.64±0.65)*#5.71±0.99 5.68±0.78 45.23±4.52(36.12±3.97)*#45.22±4.51 45.59±4.32
表5 两组患者血管弹性的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血管弹性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Ep(kpa) βA(mm/kpa)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67.22±23.64(197.25±21.25)*#267.24±23.66 241.23±22.13 25.84±2.54(17.35±1.48)*#25.88±2.53 23.32±2.13 1.19±0.27(1.59±0.39)*#1.21±0.26 1.18±0.25 PWVβ(m/s) AI(%)26.68±2.69(16.42±1.75)*#26.64±2.64 25.68±0.78 9.74±1.52(7.51±1.47)*#9.71±1.55 9.32±1.08
表6 两组患者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比较[(±s),mm]
表6 两组患者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比较[(±s),mm]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51±0.24(1.19±0.34)*1.49±0.26 1.47±0.34
2.7 肱动脉功能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肱动脉功能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肱动脉功能明显更优(P<0.05),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肱动脉功能明显更优(P<0.05),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肱动脉功能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比较(±s)
表7 两组患者肱动脉功能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肱动脉功能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63±0.87(8.76±0.59)*#6.69±0.89 6.73±0.79 17.64±2.02 17.61±2.05 17.63±2.07 17.65±2.03
3 讨论
糖尿病型大血管病变,即冠状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脑基底动脉以及周围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2]。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率更高,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的血糖、血脂、血液黏滞度均会发生显著改变,血管弹性会下降,血管出现硬化,对患者的健康极为不利[3-4]。单纯使用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其防止血管功能下降的作用不是十分显著,而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对患者的血脂、血管弹性功能以及血液黏滞度进行改善,可有效预防血管功能的下降[4-5]。
卡博平是一种假性四糖,与寡糖的结构较为相似,可与α糖苷酶受体结合,使得寡糖不能和结合后的α糖苷酶受体结合,致使寡糖无法被分解释放,转换为葡糖糖后被吸收,从而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卡博平不能对胰岛素的分泌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单独使用的效果不理想[6-7]。该研究在使用卡博平的基础上,再给予实验组患者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卡托普利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损伤性疾病的发生,例如粥样硬化等[8-9]。该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糖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卡托普利的使用不会对患者的血糖控制造成影响。此次研究中,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血管弹性参数、血液流变学、肱动脉内膜层厚度、肱动脉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这些数据说明,应用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功能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10]。
综上所述,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抑制动脉功能损伤,值得大力推广。
[1]关东玲,谢灼骥,梁新林,等.口服卡博平与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4,42(1):46-48.
[2]张秀浪.卡托普利加硝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4例[J].中国药业,2010,19(1):55.
[3]黄玉环,薛盛龙,林金银,等.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45例[J].中国药业,2012,21(19):78-79.
[4]赵秀贞,邵亚丽.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9):106.
[5]张会霞.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399-400.
[6]任建伟,刘慧光.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1-1172.
[7]张玉梅,康力.糖脉康颗粒联合卡托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72-73.
[8]马慧敏,尹雅玲,王倩倩,等.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功能损伤的抑制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040-2041.
[9] Jamshid Roozbeh.Captopril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aptopril and Pentoxifylline in Reducing Proteinuria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Renal Failure,2010,32(1/10):172-178.
[10]Fouad,A.A.,Al-Mulhim,A.S.,Jresat,I.,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captopril in diabetic rats exposed to is chemia/reperfusion renalinjury[J].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2013,65(2):24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