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糖尿病效果的临床研究
2015-04-17于海丰
于海丰
大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吉林大安 131300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感冒”范畴,致病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每年呼吸道感染在9次左右,并排除与肺、气管以及先天性心脏畸形、胃食管返流等相关疾病者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且不利于小儿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双黄连颗粒是一种常用抗病毒中成药物,由金银花、连翘和黄芩3味中药经提纯后制成的,具有抗菌、消炎和解毒作用,口服给药较为方便,常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为此,笔者收集2009—2014年大安市市级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80例上呼吸感染合并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同时服用双黄连颗粒进行治疗,以观察双黄连颗粒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和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大安市市级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80例上呼吸感染合并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2]。
研究对象中,男患儿43例,女患儿37例;年龄范围介于3个月~3岁之间;患儿急性起病,病程在3 d以下,并伴有发热、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咳嗽、嘶哑等症状;体格检查仅见患儿咽部充血和/或扁桃体肿大;血常规检查见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或稍偏低或偏高;就医前均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以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患儿安静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多饮水,给予个体化糖尿病饮食、运动和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内。高热给予温水擦浴或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给予38.5℃以上患儿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进行药物降温,对有高热惊厥史的病儿,在降温同时应用止痉剂,频繁咳嗽者加用化痰止咳药,严重鼻塞者给予小儿麻黄素滴鼻等对症治疗,病情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黄连颗粒口服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确定服用剂量:6个月以下患儿为2.0~3.0 g/次,6个月~1岁之间患儿为3.0~4.0 g/次,1~3岁之间患儿为4.0~5.0 g/次。均为3次/d,疗程3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时,按照以下标准判定疗效:显效:服药12~48 h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有效:服药48~72 h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无效:服药72 h体温未恢复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计算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应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合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偶遇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进行3 d治疗后,判定的疗效结果为: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患儿中,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儿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均优于对照组患儿。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鼻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由于呼吸道解剖结构和免疫力低等特点,婴幼儿发病多于年长儿。在儿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在儿童发病率中一直占首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咳嗽等,小儿因免疫力低下易引起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为多见,约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目前对病毒感染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西医认为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功能低下被认为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认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皮毛而致。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风邪入侵的途径为肺系卫表,其病变部位也常局限于肺卫。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失于宜降,则见一系列上呼吸道的肺系之证。体虚较强者,抗邪能力差,外邪也可由表入里,则症状加重,甚则变生他病。由上所述,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以感受风邪为主,但常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密切关系。
西医治疗初期一般使用抗病毒、消炎等药物,迁延期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但难以取得满意效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治疗,除流感病毒建议用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外,仍多用利巴韦林和中成药[3]。双黄连颗粒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双黄连颗粒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经提取后制成的中药制剂。黄芩具有合成和促进抗体合成的作用,促进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抵抗力;连翘具有消肿作用,加速了淋巴滤泡的消退;连翘作为协同药,与金银花相须为用,黄芩作为清热燥湿药,可极大增强两者的清热解毒功效;三药协同作用,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解、清宣风热、气血两清的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双黄连颗粒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对A1和A3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和3,柯萨奇B组病毒Ⅲ型,单纯疟疾病毒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腺病毒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H1N1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艾克病毒Ⅱ型引起的感染,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双黄连颗粒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A群、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宋氏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双黄连颗粒具有较强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双黄连颗粒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效。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如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还有舌根的舌扁桃体,共同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入口处围成舌咽淋巴环。它是B淋巴细胞的重要中枢之一,将供体的免疫细胞信息传递给受体,促进B淋巴细胞成熟,提高和调节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4]。
双黄连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表明,双黄连颗粒具有抑制RSV在Hep-2细胞内复制的作用,RSV是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的负链RNA病毒,为婴幼儿和低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几乎2岁以下的儿童都感染过RSV[5]。
在治疗过程中,要开展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教育活动。要告知家长,患儿应多晒太阳,多在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要讲究卫生,常洗澡换衣,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注意冷暖调摄,并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病期间,宜多饮水,给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辛辣燥热之物,加强清洁卫生护理,注意病情变化;流行季节,应少去公共场所,外出必须戴口罩;药物预防,3~9 g生贯众水煎服,1剂/d,分3次服,连服3 d。
该文研究表明,进行3 d治疗后,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患儿中,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儿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均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由于口服给药方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1-26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蒋晓梅.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2):50-52.
[4]任玉华.双黄连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及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118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32-33.
[5]杨洁,刘萍.双黄连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