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综合护理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作用
2015-04-17王青青
王青青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严重类型,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AMI的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冠状动脉循环血流中断或者急速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心肌发生持久性严重缺血,进而坏死。患病后,如患者不能接受有效处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在AMI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其有效护理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该研究中,对42例AMI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4例研究对象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42例,性别:男29例,女13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68岁,平均(52.8±2.8)岁;文化程度:12例为高中及以上,20例为初中,10例为小学以下。对照组42例,性别:男26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7岁,平均(53.6±2.5)岁;文化程度:8例为高中及以上,22例为初中,12例为小学以下。所有入选患者病发至就诊时间均在20~70 min之内。排除存在既往精神病史、病情严重无法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者、心源性休克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恶性心律失常者。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2组存在相互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具体护理管理表现如下: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安排并协助患者做好rtPA静脉溶栓前相关准备。对患者实施rtPA静脉溶栓,加强对其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完成rtPA静脉溶栓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监督,再次强化健康宣教。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管理,具体护理管理措施及内容表现如下:①健康宣教:在对患者实施rtPA静脉溶栓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AMI的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治疗意义等。同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大概讲解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使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护理人员耐心、详细地为患者答疑解惑,并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知识手册。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和鼓励。②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和情绪变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对患者进行肯定和精神上的鼓励,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2]。每周对患者进行3次左右的心理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间为30 min。应用听轻音乐、交谈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的存在对疾病治疗效果、预后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其认识保持健康心理的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③认知及行为干预: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认识和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调整,严格限制热量的摄入,患者的饮食需严格遵循营养丰富且均衡原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将镁的摄入量增加,平衡钠、钾的摄入。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和喜好,为其制定合理饮食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告知患者健康的行为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④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讲解AMI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时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方法,使患者能够更加正确、全面地了解自身疾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2组患者接受相应护理管理2周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SCL-90表主要包含90个项目,分5个等级进行评价。0为从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偏重,4为严重,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好。GQOLI-74表主要包含4个维度,其分别为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中各包含有4个因子,有一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总共有20个因子。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指标主要为总分、维度分、因子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接受相应护理管理前,2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2组患者的SCL-90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x±s)
2.2 生活质量提升情况比较
接受相应护理管理之后,与护理前相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x±s)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促进护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促进患者得到更好康复。
综合护理管理是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多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模式[3]。近年来,综合护理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在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可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得到显著提高[4]。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管理时,护理人员重视给予患者全面、深入、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疾病基础常识、治疗措施、治疗效果等,降低患者顾虑。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及时疏导,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认知、行为干预使患者的错误认知、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得到及时发现、并能够得到纠正[5]。同时通过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等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并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该研究中,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后,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提升情况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练玉梅.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15(16):303-304.
[2]黄明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6):361-362.
[3]刘琼.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5):167-168.
[4]吴焰,赵洁,郑晓芳.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6):68-69.
[5]朱凌燕,卢惠娟,许燕玲,等.压力管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8(5):6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