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质量标准的研究
2015-01-31商丽丽孙秋白杨
商丽丽,孙秋,白杨
白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吉林白城 137000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11us chinensis(DC.)Danse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1]。桑寄生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桑上寄生”,列入上品。《名医别录》云:“一名茑,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新修本草》载:“此多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厚;晚茎粗短。江南人相承用为续断,殊不相关。且寄生实九月始熟而黄。”《蜀本草》云:“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又云:“叶如橘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深黄者为验。《图经本草》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综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桑寄生,系来源于桑寄生科不同属的数种植物,除现作桑寄生入药的钝果寄生属、梨果寄生属外,尚包括槲寄生属植物。
历史上,槲寄生和桑寄生用名较为混乱,且由于二者功效相似及用药习惯的沿袭,临床上二者一直是混用的。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的一些本草著作,关于桑上寄生一项大都指槲寄生,直至近代。《植物学大辞典》1918年将Lorantheceae译为槲寄生,于是“槲寄生”一词在药学界广为应用了。到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槲寄生与桑寄生分别列为两种中药,它们分属桑寄生科的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2]。现质量标准[1]中不含含量测定项槲皮素,为了控制桑寄生的质量,更好的区别桑寄生与槲寄生,特研究设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桑寄生中槲皮素的含量[3],此方法操作很简单,数据比较稳定,结果很准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图1 HPLC色谱图
中药材桑寄生批号:20151012、20151013、20151014、20151032、21051033、20151034、20151035、20151036、20151047、20151048;槲寄生阴性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21038-201014;桑寄生阳性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21075-200402对照品:槲皮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081-200406;含量测定所用的甲醇为青岛试剂厂生产的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使用的仪器
Agi1ent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为Μ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工作站为Sepμ 3000色谱。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1ent SB-C18 色谱柱(4.6×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流动相:甲醇:0.5%磷酸溶液(47:53);检测波长:360 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不得低于2500[4]。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置
精密称取对照品槲皮素10 mg,置100 mL量瓶中,适量加80%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 mL,至50 mL量瓶中,加80%甲醇稀释至刻度,制成每1 mL含20 μg的槲皮素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配置
取10批桑寄生样品粉末(过4号筛)各约2 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23-2)50 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 h,取出,放冷,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即得[6]。
2.4 检测波长的确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用的仪器为北京普析TI-1901,以槲皮素对照品溶液的溶剂甲醇为空白对照,扫描200~400的紫外光区,测的槲皮素的最大吸收为260 nm,即为检测波长。
2.5 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取槲寄生对照药材粉末约1 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23-2)50 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 h,取出,放冷,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即得阴性对照溶液。
2.6 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桑寄生对照药材粉末约1 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23-2)50 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 h,取出,放冷,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即得阳性对照溶液。
2.7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阴性对照溶液10 μL、阳性对照溶液10 μL和10批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见图1。
2.8 线性关系考察
实验对浓度为20 μg/mL的槲皮素对照品溶液进行线性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2 μL、5 μL、10 μL、15 μL、20 μL、25 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中,按照上述条件测定吸收峰面积,计算进样量,以峰面积积分值横坐标,进样量为纵坐标(μg),根据面积归一化法绘制出标准曲线,得到槲皮素回归方程Y=3147.214x+268.159,r=0.9996,实验采用的对照品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随机抽取中药材桑寄生供试品溶液(批号:20151036),精密程定 0.5 g、1.0 g、1.5 g、2.0 g、2.5 g、2.6 g 依据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上述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中,按照上述条件测定吸收峰面积,计算进样量,以峰面积积分值横坐标,进样量为纵坐标(μg),根据面积归一化法绘制出标准曲线,得到槲皮素回归方程Y=3514.214x+204.197,r=0.9991,实验采用的供试品浓度同样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9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试液,依次在0 h,3 h,6 h,12 h和24 h进行测定,共考察24 h。统计峰面积平均为3245.41,RSD为1.0%,说明槲皮素至少在24 h内相对稳定。
2.10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10μL,连续重复进样9次,测定吸收峰面积,结果吸收峰面积的平均值为3 262.04,RSD 为 1.0%(n=9)。
2.11 系统重复性试验
取对同一批量的样品按以上叙述含量测定方法连续进行9次平行试验测定,计算其含量,结果供试品中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1.61mg/g,相对标准偏差为为0.7%(n=9)。
2.12 方法回收率试验
随机抽取已经知道含量的中药材桑寄生供试品(批号:20151014),精密称取 8份,每份为 2 g,分别精密注入含槲皮素0.1012 mg/mL的对照品溶液1.0 mL,按上述试验方法进行测定,计算其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桑寄生中槲皮素的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2.13 样品测定结果
按照前述方法配置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其含量,样品测定的结果见表2。
3 讨论
①为加强对中药材在流通领域中的监督管理,我省对易混淆中药材品种进行了重点监督抽验,从监督抽验情况看,中药材在部分经营单位和医疗使用单位仍有混用现象,其中以桑寄生与槲寄生的混用现象为多。桑寄生和槲寄生历史上就有混用的情况。桑寄生是华南、江南、西南地区药材流通的主流产品。槲寄生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流品种。虽然桑寄生和槲寄生的药理作用相近,但有效成作用机制分均不同。曾有人提议,将桑寄生、槲寄生合并用,这是没有充足理论依据的[8-10]。
②该实验针对桑寄生和槲寄生成分的不同,对桑寄生的含量进行测定,是对桑寄生的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原标准无含量测定,现选择增加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可以在质量标准对桑寄生的来源质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更好的监控,减少经营单位和医疗使用单位的混用现象。
[1]桑寄生[S].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299.
[2]桑寄生[S].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7.
[3]张协君,朱开晰,赵明惠,等.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分析 [J].时珍国医国药,2011(7):1604.
[4]地锦草 [S].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127.
[5]周风雨.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3(3):109.
[6]苏本伟,张协君,朱开晰,等.桑寄生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9):1638-1641.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15:38.
[8]傅茂东,刘群,韩莹.谈中药材桑寄生与槲寄生的混用现象与建议[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2):42.
[9]肖玉燕,翁金月,樊建霜.槲寄生古今论 [J].海峡药学,2008,20(2):45-47.
[10]吴云燕.桑寄生与槲寄生的鉴别[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12(23):806
[11]李永华,陈栋,朱开昕,等.对桑寄生使用混乱的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60-71.
[12]孙艳秋.槲寄生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6):471-474.
[13]董政起,朱静,金光株.HPLC指纹图谱鉴别桑寄生和槲寄生[J].吉林中医药,2007,27(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