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中国旅游文化翻译策略——以关联翻译理论为视角

2015-04-17崔艳荣

绿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归化关联译者

崔艳荣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1 引言

作为国家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对于真正实现国家间、民族间良性跨文化交流,旅游和文化产品的交流尤为重要。中国是文化大国,也是旅游大国。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我国虽为世界旅游大国,但因对旅游市场竞争“游戏”法则的生疏,宣传材料质与量的低下,中国旅游业仍难称是合格的“全球旅游市场竞争参与者“。而旅游宣传翻译质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在“文化走出去”语境下中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2 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简介

Sperber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中把交际活动归属为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交际能否成功就是看交际者对认知环境是否能够明白和相互明白。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性指人们在理解话语过程中,在新出现的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寻求关联时的认知与推理过程。这个认知和推理过程是要付出某种努力的,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语境效果,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寻求最佳关联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关联原则:“每一种明示的交际活动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活动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1]

交际的目的是以最低的加工成本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D Wilson的学生E A Gutt最早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对翻译现象的解释。Gutt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认为: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交际过程,辖制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性。翻译过程中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二是译文表达的方式“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译文必须表达清楚自然,不应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以便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充分的关联”。[2]翻译是一种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的。

3 旅游文化翻译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使两种语言出现“国俗语义词”或“文化负载词”,即这些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因为文化的差异产生文化空缺及词汇空缺,从而造成翻译的障碍。中国旅游资料中的很多文化信息在外国游客的认知语境中是空缺的,有时甚至与其认知语境中的文化概念是相冲突的。例如,秦皇岛山海关著名景点老龙头景区名称中“龙”的文化联想意义在中西游客的认知语境中截然不同,中国的龙是,高贵的象征,西方的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而有些译者将其直译为“The Old Dragon's Head”,从而使译文读者产生文化误解甚至反感。再如,老龙头景点守备署建筑为四合院,门前照壁上正面写着“卫国干城”四字。在中国文化中,“干”指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如大动干戈。而与之对应的英文“dry”却没有相关的含义。因此,在翻译旅游宣传资料中的文化专有项时,译者往往面临两难的境地,过度地归化容易造成我国独特旅游文化身份的丧失甚至错位和扭曲。过度的异化又会因为译本所含源语文化信息过多而造成译文读者的理解困难,损害旅游文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笔者认为,关联理论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理论,可以给旅游资料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从而为译者处理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困难提供一个决策的依据。

4 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化翻译策略

4.1 关联原则对异化、归化的动态选择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理论是动态的阐释法:原语交际者和译者构成第一轮的交际双方、译者和译语交际者构成第二轮的交际双方,其认知结构和认知语境都是不定的,此一级动态;译者、译语接受者推理时所依据的最佳关联、对文本认知、欣赏所涉及的最大关联都有所不同,此二级动态;此外,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或文本因语义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对等,此三级动态。由于交际固有的特性,翻译和翻译的方法论只能是动态的、阐释的[3]。因此,为了交际成功,译者需要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进行旅游资料的文化翻译时,过度的归化或异化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寻找最佳关联,做出最佳选择。译者应该在不违背关联原则的情况下,进行灵活调变和取舍。在源语和译语动态的语境中依据关联原则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动态地穿插进行,努力寻求原文文化信息和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在翻译旅游资料的文化信息时,如果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存在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译者可主要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满足译文读者对译文最大语境效果的的期待。同时,如果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译语读者要理解原文文化信息时需要付出过多的处理努力,这时译者需要采取文化或语言补偿、替代、阐释等归化策略,满足译文读者对译文最小认知努力的期待。

4.2 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化翻译策略

旅游翻译应该是“文化的使者”,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4]。无论何种类型,旅游资料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不仅是生态旅游,也是文化旅游。对于国外游客来讲,只有了解到旅游资料中包含的历史文献、传说典故、歌词诗赋以及民俗特色等历史背景信息,才能真正起到文化旅游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迎合国外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帮助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在翻译“旅游文化专有项”时,应首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即采用源语表达形式来传达原文内容,坚持文化的真实性,保留我国旅游文化的“异国情调”,译文虽然使目标读者作出了更大的认知努力去理解译文,但同时从中获得了更大的收获即感受学习了中国旅游文化特色。异化翻译主要方法包括音译和直译。为了增加译文的关联性,译者应该在音译、直译的基础上增添理解原文文化内容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异化翻译相当于Gutt提出的直接翻译,意在努力达到原文和译文完全相似的阐释[5]。例如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秦皇岛具有很多与道教相关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秦皇求仙入海处,仙人祠、求仙殿、三清观、海神庙、八仙图、长寿山、仙人洞等,如果将“仙”意译为“Gods”或“Immortality”,虽然读者能够毫不费力的理解原文意思,但宗教上,没有体现出“神仙”的意境,译文没有很好地传达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因此译文没能在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笔者认为原文应采用音译+汉字或音译+注释的方法:仙人译为“Xianren(仙人Immortality)”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及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语境的改变,直接翻译也不会造成外国游客的误解。

此外,目前我国旅游宣传资料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式英语(Chinglish),即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正如Pinkham所发现的,中式英语在我国的各类问题中极为普遍,主要是冗余的词语(冗余的修饰词、同意复指 )和异常的句子结构(名词泛滥型,逻辑混乱型),使宣传的预期功能难以实现[6]。英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有着各自鲜明的语言特点,文字体系、词汇形态、句法形态殊异甚大。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国旅游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时,当采用完全的异化无法使译文读者取得和原文读者一样最佳关联的理解时,译者应采取归化翻译策略,采取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策略具体包括意译、增译、减译、仿译、释义、改写等方法。归化翻译相当于Gutt提出的间接翻译:译文只求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对原文的表现形式作较大的改动,只求达到译文和原文在相关的方面达到充分的相似性[5]。例如秦皇岛著名景点孟姜女庙前殿楹联的翻译: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Sea water tide,day to day tide,every day tide and every day ebb,

Floating clouds appear,often appear,often appear and often go.(金隄、奈达)

中国文字魅力无穷,谐音的使用在中文里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这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要完整的传递给西方的读者是极其难的,上面的例句直译很难传递原语的谐音妙趣,但译文通过利用词语“day”和“appear”的重复,使译文读者也能找到与原文意义的最佳相似,取得理解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的语境效果。

5 结语

旅游翻译的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吸引海外游客。旅游翻译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跨文化交际,为了成功实现旅游翻译文本的交际功能,达到旅游文化宣传的目的,译者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受众意识,充分考虑英汉语言之差异、英汉文化传统和思维差异,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认知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依据源语文化语境与译语文化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不断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认知语境之间寻找最佳关联点,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1]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260.

[2]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ve and Context[M].Manchester and Boston:St.Jerome Publishing,2000:132.

[3]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273~295.

[4]陈 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81.

[5]张春柏.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J].中国翻译,2003(4):15~17.

[6]盛 夏.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英汉对比研究[J].职业时空,2012(4):143.

猜你喜欢

归化关联译者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奇趣搭配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