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洮城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015-04-16薛桂林
薛桂林
【摘 要】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形成,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当留守儿童进入学校,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它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影响到他们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展望。研究留守学生的形成原因、心理问题的产生及寻找解决方法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留守学生;情亲关怀;习惯培养;感恩;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次问卷 ,对椒山初中和峡口初中进行调查,椒山初中是县城初中,峡口初中是乡镇初中,近几年两类学校留守学生的变化很大,2012年椒山初中留守学生共43人,峡口初中16人;2013年椒山初中105人,峡口初中25人;2014年椒山初中213人,峡口初中54人。统计结果是:留守孩子的数量在继续增加。
我们的问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留守的原因 ,对亲情的渴望 ,习惯的养,对关心自己的人的感恩态度 ,是否有责任心和担当能力。通过调查问卷,谈话,走访等活动,基本掌握了留守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并提出解决办法 。
一、留守的原因
(1)由于家庭关系不和,家长为了避开家庭矛盾,外出务工。
(2)家庭经济收入低,父母双方不得不外出务工,补贴家庭。
(3)父母双方在外工作,子女升学受户籍限制,子女不能随从。
(4)父母结婚年龄偏小,羡慕城镇生活,无家庭责任意识,外出务工。
二、留守后出现的问题
1.自卑心理产生
留守学生与父母分离,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心理有很大程度的对情亲的渴望,晚上做梦流泪,白天孤独寂寞。据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
2.情亲的关怀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存在孤僻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等成为留守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
3.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
4.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学生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
5.习惯的养成缺乏更谈不上感恩与担当
留守学生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其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时代不合拍,或过度溺爱,对孩子要求放松和原则放宽,易使孩子养成刁顽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或过于严厉,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不于儿童社会化,易造成儿童适应不良。
三、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根据以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其分析和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让那些留守儿童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提出了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2.发挥学校的主要作用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
(3)组建留守学生朋辈辅导小组。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
(4)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留守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6)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7)感恩主题活动。对留守学生来说,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他们的父母在外,把承担抚养和教育自己的责任推卸与监护人的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明白监护人的不易,所以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情感,是一种品质,是生活的大智慧。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8)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的精神。担当是时代的呼唤,承载使命要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舍己为天下苍生”,令人尊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代伟人的豪言壮语,淋漓尽致地勾勒了担当的力量。学会担当,让生命放光。学会担当,让生命坚强。他们才觉得生活的意义不仅是获得,更重要的是奉献。
四、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五、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总之,留守儿童或留守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无法阻止社会大潮的前进,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和付出是必要的。试想,当一个人具备优秀的品质,我们的教育难道会失败吗,我们的留守孩子会有心理问题吗?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心理健康概率.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郑委.郑委老师家庭教育讲座
[3]周宗奎.少年儿童发展心理学
[4]《人人网》相关内容
注: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论文;课题批号GS[2008]G0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