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肠毒血症的诊治
2015-04-16吴小红福建省寿宁县畜牧兽医局355500
吴小红 福建省寿宁县畜牧兽医局 355500
猪肠毒血症也称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组仔猪肠道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几年的发病情况看,在专业养殖户和农村散养户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30~60日龄仔猪发病尤为严重。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经常遇到该病例,现将一例猪毒血症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病情介绍
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某养猪户饲养14头小猪,平均体重17 kg左右。根据饲养员自述:2014年6月21日上午喂猪时还没发现不正常现象,下午突然有4头小猪发病,有的不采食、呕吐、精神沉郁;有的行走时四肢摇摆不定、身体震颤、随便乱撞、叫声嘶哑、呼吸困难等,还有小猪陆续发病迹象。养猪户先后用黄连素、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死亡3头小猪。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普遍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下降或几乎不食、步履蹒跚、腹泻、体温高达39~40.5℃。有的表现神经症状,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如游泳状;有的盲目乱冲乱撞;触摸发出呻吟或尖叫,之后猪后半部身体麻痹死亡,是一种急性型症状。主要表现特征是颜面、眼睑、头部严重肿胀,病程1~2 h,最短数小时,最长7 d以上。
3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后最明显病理变化是水肿。胃大弯部、贲门部肿胀成胶冻样,胃肥大,食道部、大肠系膜、小肠黏膜、小脑膜水肿,有的直肠周围也水肿,淋巴结水肿、点状出血。有2头患猪的心包和胸腔有少量黄色液体,剖开暴露后一会儿即成胶冻样,肾包膜、膀胱黏膜水肿明显增厚,有1头患猪膀胱黏膜点状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猪具有典型病变的淋巴结、肝脏、脾脏、肠系膜等器官组织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少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内容物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经37℃培养24 h后,可见长出红色、湿润、圆形小菌落。
4.3 生化试验 取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产生尿素酶,但不产生硫化氢等,由此证明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
5 诊 断
根据饲养员对患猪的病情叙述、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猪肠毒症。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预防
6.1.1 免疫预防 母猪分娩前1个月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苗;仔猪可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苗1~2 mL于断乳前一周左右肌注,仔猪水肿病能得到有效预防。
6.1.2 药物预防 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0.1 mg、卡那霉素10 mg,1次/d,连续用7 d,可预防仔猪水肿病。
6.1.3 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猪的粪便要定时清扫,饲养用具、猪舍要定期消毒,饮用水要清洁。去势、免疫、驱虫、更换饲料等避免同时进行,防止应激而诱发该病。营造舒适、干燥、温暖的养猪环境。
6.1.4 合理饲喂,加强管理 (1)仔猪暴食会诱发水肿病,因此应严禁仔猪暴食。仔猪断乳后15 d内,要适当控制采食量,定时定量喂饲,参照哺乳期仔猪喂养的时间和次数,夜里时间长应增加1次。(2)应科学管理,降低或消除仔猪突然断乳、突然改变饲养环境、突然更换饲料、母仔猪突然分离、预防接种等各种应激因素,应遵循“循序渐近”原则。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繁殖,促进猪肠道微生物良好生长,增强仔猪自身抗病能力。
6.2 治疗 仔猪有发病时可用广州天王公司生产的长效复方治菌磺注射液0.2~0.3 mL/kg体重,外加地塞米松1支混合肌注。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2、维丁胶性钙各2 mL混合肌注,间隔4 h再肌注1次,连用2次,可防复发。仔猪肠毒血症要早诊断、早治疗,刚表现病灶时,采取敏感抗生素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消除水肿等对因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猪肠毒血症不仅要注重防疫与治疗,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加青饲料、微量元素硒、维生素E,精饲料不超标、饲料品种要多,注重营养平衡,有效地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繁殖,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猪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