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便秘发生的原因与防治

2015-04-16魏灼炎福建省福清市畜牧中心音西兽医站350301

福建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食糜菌群失调有益菌

魏灼炎 福建省福清市畜牧中心音西兽医站350301

母猪便秘发生的原因与防治

魏灼炎福建省福清市畜牧中心音西兽医站350301

该文探讨了规模化猪场母猪便秘的危害,分析了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蠕动减缓以及热应激等引发母猪便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母猪便秘肠蠕动热应激肠道微生态

母猪发生便秘后的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母猪精神不振,食欲降低。近年来在集约化猪场该病的发生率较高,大约为20%~ 30%,个别高的可达60%左右,主要危害产前20 d左右至断乳期间的母猪,对仔猪的繁育成绩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经济损失很大。探讨母猪便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母猪便秘的发生,对提高猪场生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母猪便秘的危害

1)母猪便秘后,肠蠕动迟缓,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在肠内异常发酵,产生的毒素被机体吸收,常会引起母猪发生一系列的病态特征,如母猪排便困难导致脱肛,阴道、子宫脱垂等。

2)在炎热夏季,环境温度高,便秘的母猪肠内积存的粪便异常发酵产热、产气,导致母猪体温升高,轻者引起母猪发热,不吃料或少吃料,重者引发其他全身性疾病,或者个体异常高热、胀气突发死亡。

3)长时间便秘会引起母猪分娩时腹肌和子宫肌群收缩无力,又由于粪便充满直肠,压迫产道,两者共同作用常引起母猪产程延长和产死胎数增加。

4)便秘造成母猪厌食,时间长了常造成母猪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哺乳母猪常表现泌乳量减少,乳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断乳体重小,成活率低。

2 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1猪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2.1.1猪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的原因一些养猪场长期使用药物“保健”,使母猪肠道内的菌群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肠道正常功能紊乱。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增多,在肠道内产生的胺和苯酚等大量有害毒素长期刺激大肠神经丛,促使其处于相对不应期,又由于有益菌群显著减少,乳酸、乙酸、丁酸等多种有机酸产生的量严重不足,肠道蠕动动力随之减弱或丧失,将导致便秘的发生。试验证明,母猪发生便秘时肠道内的有益菌总量明显下降。过量添加抗生素、使用激素类药物和环境的各种应激等原因都会导致母猪肠道内微生菌群失调。

2.1.2防治对策通过补充外源性活性微生态制剂,重新建立起肠道的菌群平衡来解决和预防母猪便秘,强化胃肠功能。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芽胞菌类在动物肠道中定殖后,能产生大量消化酶,提高食糜在肠道中的流动性;酵母菌类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多糖,可以有效地缓解肠道神经丛的痉挛,恢复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乳酸杆菌类可降低肠道pH值,营造适合有益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酪酸菌属于梭菌中的芽胞杆菌,有较强的产丁酸和氢气(H2)的能力,丁酸能为肠壁平滑肌直接提供蠕动能量(供能),氢气(H2)又是一个很好的肠道蠕动刺激源。那么,肠道在有益菌产生的乳酸、乙酸、丁酸等多种有机酸的刺激下蠕动加快,母猪就能按时正常排便。因此,在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上述相对应微生态制剂,可以很好地缓解和预防母猪产前产后的便秘发生。这些有益菌能直接改善母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同时又在肠道内通过自身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并且还有产乳酸、丁酸的功能,这些有机酸又可调节肠道机能,促进肠道的蠕动。从而达到缓解母猪便秘的效果,还可以促进母猪食欲,提高母猪泌乳力,减少泌乳期母猪掉膘。

2.2肠道蠕动减缓

2.2.1肠道蠕动减缓原因肠道,特别是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对肠道食糜水分的吸收和肠道蠕动,将肠的内容物向后段推送,当这种蠕动的速度达到平衡时,母猪排出的粪便就正常。当肠道蠕动的速度减缓时或肠道充盈度不足,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的时间相对变长,肠道对水分吸收不变时就造成水分过度吸收,粪便干结,流动性差,排便时间长,从而引起便秘。集约化饲养的母猪由于限位饲养而运动量不足,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粗纤维含量低、采食量小(限制饲喂)等常导致母猪肠道蠕动减缓,引起母猪便秘。

2.2.2防治对策(1)提高猪日粮粗纤维含量是此类便秘的主要解决方法,可在妊娠母猪日粮中加入15%~25%小麦麸,在泌乳期日粮中添加5%~8%小麦麸,增加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以刺激肠道,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减少水分的吸收,从而降低便秘的发生。(2)在妊娠前期补充青绿饲料1.5 kg/d/头,在妊娠中后期和泌乳期2.0 kg/d/头,青绿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水分,自然生长的青绿饲料表面附着大量天然有益菌,可以缓解因热应激、肠道蠕动减缓和菌群失调造成的便秘。较常见的如白菜、包菜、空心菜、地瓜叶、南瓜、牛皮菜、狼尾草等都是优质的青绿饲料。

2.3热应激

2.3.1热应激发生原因可分为外界环境热应激和体内热应激。(1)夏季环境温度超过猪体内的临界温度,如持续数日35℃以上的高温可引起母猪的高热效应,导致机体内的水盐代谢紊乱,血液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肠道对食糜中水分的过度吸收,食糜中水分减少导致流动性下降,食糜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而引发便秘。(2)体内热应激的原因是母猪的生理性因素,致使母猪体温升高,当母猪体温升高1℃左右,体表水分挥发速度将增加,体内对水的需求量增加,大肠对内容物(食糜)水分吸收的速度加快,导致粪便干结,引发便秘。

2.3.2防治对策(1)热应激造成的便秘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补充体内水分,以降低过高的渗透压,减轻肠道(大肠)对其内容物水的吸收,从而减少便秘的发生。妊娠母猪饮水量应不少于5~10 L/头/d,泌乳母猪应不少于15~20 L/头/d。猪舍设计应考虑供给充足的饮水,并方便母猪喝水,饮水器每分钟流量不少于1 L,或饮水槽不限量供水。(2)在母猪日粮中加入2%硫酸镁或硫酸钠或碳酸氢钠(小苏打)或中药大黄,连续添加,可起到清热泻火、润肠、滑肠,缓解内源性热应激引起的便秘。(3)当环境温度超过30℃,母猪就产生热应激,因此,应打开猪舍风机,通过水帘负压通风,降低舍温或耳、颈部滴水降温或屋顶喷水降温,保持猪舍的小气候舒适环境。

3 小结

综上所述,母猪便秘的发生原因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防治,降低环境温度、增加母猪饮水量、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粗纤维、补充青绿饲料、投放药物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便秘的发生。生产实践与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热应激、肠道蠕动减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有很好的疗效,但复合微生态菌剂较为理想。

B

1003-4331(2015)05-0066-02

猜你喜欢

食糜菌群失调有益菌
影响鱼类消化道食糜状态特性指标的因素分析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饲粮粗纤维水平与采食时间对生长猪肠道食糜通过速度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113例临床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