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锁定板与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5-04-16张玲玲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烟台264003

吉林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锁钉髓内股骨

范 伟,张玲玲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3)

股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是指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 ~4 cm 范围的骨折[1],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传统固定物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如治疗不善,容易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和骨折治疗理念的进步,逆行性髓内钉和锁定接骨板逐渐成为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较理想的选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 年3 月~2013 年6 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90 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现将其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骨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90 例,按照制定好的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 例,分别采用逆行性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髓内钉内固定组男26 例,女19 例,平均(50.58±11.81)岁。按AO 分型:A1 型11 例,A2 型26 例,A3 型6 例;交通伤30 例,坠落伤12 例,其他伤3 例。钢板内固定组男28 例,女17 例;平均(49.97±10.52)岁。按AO 分型:A1 型10 例,A2 型28 例,A3型7 例;交通伤32 例,坠落伤11 例,其他伤2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及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1 髓内钉组:患者仰卧位,上充气式止血带,麻醉满意后,消毒铺巾,患膝屈曲40°,在髌下做长约3 cm 切口,纵行切开髌韧带,打开膝关节囊,C 型臂透视下自股骨髁间窝偏后处逆行打入导针,闭合复位骨折,髓内针自股骨髁间窝逆行插入。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纠正骨折端旋转移位和短缩移位后植入远近端锁钉2 枚。如闭合复位不良及明显骨质缺损,可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并植骨。术毕,再次透视,内固定物及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冲洗创口,缝合切口。

1.2.1.2 钢板组:患者仰卧位,上充气式止血带,在骨折处取股骨外侧切口,从股外侧肌与股直肌的间隙处进入,显露出股骨髁外侧面,将髌骨向内侧拉开,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插入长短合适的解剖锁定钢板,远近端各打入一枚螺钉,C 型臂透视下见骨折端及钢板位置满意后,拧入锁钉,如有骨质缺损,人工异体骨置入。术毕,再次透视,内固定物及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冲洗创口,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3 d,术后第2 天拔出引流管,保持创口辅料清洁干燥;第2 天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1 个月左右可以扶双拐活动,但是注意患肢不能负重,2 个月左右根据复查X 线情况,决定何时负重。

1.4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以及骨折愈合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髓内钉组(52.6±9.7)min,钢板组(119.5±10.2)min]、术中出血[髓内钉组(12.2±2.7)ml,钢板组(250.4±30.7)ml]、住院时间[髓内钉组(4.0±1.1)d,钢板组(12.7±2.8)d]及骨折愈合时间[髓内钉组(79.8±8.1)d,钢板组(111.3±11.2)d]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髓内钉组优于钢板组。

2.2 总体疗效判定:1 年后评定疗效,按照Kolmert 功能评估方法进行评价。髓内钉组优良率91.1%,其中优27 例(60%),良14 例(31.1%)。钢板组优良率84.4%,其中优22 例(48.9%),良16 例(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要求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周定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普通钢板、L-型钢板、动力髁钢板,由于手术时剥离骨膜,影响血运,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并且由于手术造成的疤痕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加之内固定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力臂短、应力集中易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甚至断裂,以上原因都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逆行交锁髓内钉是通过膝关节逆向插入股骨髓腔,通过扩髓使骨折周围的骨碎屑挤入骨折端,起到了植骨的作用。此外,髓内钉能很好控制旋转,能有效纠正短缩及成角畸形,加之不用剥离骨膜,对骨折端血运损伤小,这些优点都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2]。

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在使用时不需要剥离骨膜,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钉尾与钢板成锁定状态,相当于内固定支架,且多枚螺钉呈角度打人,特别是对骨质疏松的患者可提供坚强的固定,这些因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此外,锁钉解剖钢板无需塑形预弯,创伤及出血相对小、术后并发症少。

总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与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虽然在优良率评价方面无明显优势,但是前者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创伤更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董 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31 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27):56.

[2] 孙 平,付士平.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J].生国医药,2013,8(3):376.

猜你喜欢

锁钉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是否锁钉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对比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