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根兴从脾胃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2015-04-16刘奔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武汉430014

江西中医药 2015年2期

★ 刘奔 (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 武汉 430014)

蔡根兴从脾胃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刘奔(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武汉 430014)

摘要:介绍蔡根兴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认为治疗本病既要强调辨证论治,更应重视脾胃在本病发病、复发、加重中的作用,在辨证的同时采用健脾理气、滋脾养胃、健脾消食等方法,从根本上治疗本病。

关键词:蔡根兴;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证经验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TS),是一种于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突然快速、重复的抽动,可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以及行为障碍[1]。起病多在2~12岁之间,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进行性加重,部分可自行缓解。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对患儿的心理、生活及学习常产生不良影响。

多发性抽动症属中医“慢惊风”“抽搐”“瘛疭”“肝风证”“筋惕肉瞤”等病证范畴。目前治疗本病多从肝论治,也有从脾论治,从肾论法者[2]。

蔡根兴,武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50年,在长期的中医儿科临床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尤其重视脾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从脾胃论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取得良好疗效,今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本病与先天禀赋、饮食因素、情志因素、外感六淫均有关系,常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过程中,脾胃功能失调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儿药证直诀》云:“脾主困,虚则吐泻生风。”中医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痰的产生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津液运行不畅而积聚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与肝火、心火、肺热相合则发病。痰与肝风互结,上达头面诸窍,可见挤眉弄眼、张口歪嘴;痰与虚风相合则头摇肢颤;痰与心火互结,则见口不择言、秽语连篇;痰与肺热互结,上壅咽喉则可见咽痒不适、喉部发声等症。

蔡根兴认为,脾胃运化失司为本病发生的根源,治疗的根本是要对脾胃功能进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运化。同时根据证候配合平肝熄风、清心泻火、清肺泄热等治标方法。蔡根兴指出,本病在整个发生、发展、复发过程中,感冒、劳累、海鲜发物、食品添加剂、责罚训斥均会诱发、加重抽动症的症状。

2辨证特色

2.1详查病因,辨别阴阳《黄帝内经》指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本病而言,首先要辨别疾病的阴阳,阴者多与先天有关,阳者多与后天饮食调护有关。判断预后对后期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蔡主任主张应根据患者情况对疾病的预后作出判断。如面黄形瘦,发育迟缓,病情反复,脉沉细者,多见于先天不足,加之后天饮食失调,以致脾肾两虚,阴血生化乏源,虚风内动,难以痊愈;而形体壮实,病程较短,脉滑数者,多见于后天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不化,变为痰浊,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合而发病,合理遣方用药配合饮食调理容易痊愈。

2.2重视脾胃,以通为补蔡根兴认为本病的根本在于脾胃运化失常,分清泌浊功能失调,浊气扰于内外。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抽动伴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肢倦乏力,脉缓无力,予健脾利湿;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酸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红、苔厚,脉滑者,予消食导滞;食少饮多,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者,予滋脾养胃;面黄形瘦,神疲肢倦,食则饱胀,大便稀溏,舌淡苔腻,脉无力者予健脾消食。

2.3根治抽动,标本同治蔡根兴虽然十分重视调整脾胃,但不拘泥于脾胃,认为本病的本虽在脾胃,但标可见于多个脏腑,治疗应当标本同治,不可偏废。先天不足,肾精虚亏,水火不济,心火独旺,可见口不择言,秽语连篇,治以养阴清心;肾精虚亏,筋失所养,水不涵木,则肝阳失潜,阳亢风动,故见头摇肢搐,治以滋阴潜阳;脾失健运,痰阻气机,随气冲逆,上搏于咽,则突发异声,治以健脾化痰;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则烦躁易怒,脾气乖戾,治以平肝熄风。

2.4辨证用方,随证加减蔡根兴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调脾止抽方”,认为脾胃运化失司为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治以理气健脾、消食导滞,并根据相关脏腑随证加减。调脾止抽方的组成为:厚朴、茯苓、山药、山楂、炒麦芽、槟榔、木香、白蒺藜,心火偏旺,躁扰不宁者加黄连、莲心、灯芯、远志、五味子、琥珀;先天不足者,加益智仁、龟板、鳖甲;肝风内动者加天麻、钩藤、白芍、蝉蜕、石决明、僵蚕;肝气郁结者,加柴胡、郁金、枳壳;肝郁化火者,加栀子、夏枯草、牡丹皮、龙胆草;痰热内盛者,加胆南星、石菖蒲。

2.5用药经验,对症用药面部抽动为主者常用僵蚕、全蝎、蜈蚣;摇头、耸肩为主者常用天麻、石决明、钩藤;眨眼者用木贼、谷精草;喉中异响者常用竹茹、胆南星、青皮;注意力不集中者常用远志、茯神、益智仁;夜寐不安者用夜交藤、酸枣仁、琥珀;烦躁易怒者用夏枯草、龙胆草、栀子、柴胡。

2.6心理疏导,饮食调摄过大的精神压力及不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诱发及加重病情。蔡根兴强调精神疏导和家长宣教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家长应当避免责骂、训斥或强行制止抽动的行为,务必给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同时也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做好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应当培养患儿有规律地生活学习,少玩电脑、手机;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忌食辛辣肥甘厚腻,少食少饮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和饮料。使药物治疗和心理调摄相互结合,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典型病例

李某,男,7岁,2013年7月9日初诊。患儿不自主眨眼、摇头、耸肩3月,近1周来因感冒加重。症见:眨眼,摇头,耸肩,发作频繁,面黄形瘦,急躁易怒,纳谷欠馨,渴喜冷饮,夜寐不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弦滑数。证属脾胃积热、肝风内动。治宜运脾清热、平肝熄风。药用:厚朴10g、茯苓10g、山药10g、鸡内金10g、焦山楂10g、麦芽15g、天麻9g、钩藤后下10g、白蒺藜10g、决明子10g、菊花9g、石决明先煎15g、生大黄后下5g、炙甘草5g。7剂,日1剂,分3次服。8月16日二诊:眨眼消失,偶有摇头、耸肩,纳谷增加,大便正常,脉滑数。原方减生大黄继进14剂。9月6日三诊,眨眼、摇头、耸肩均未再作,纳谷尚可,夜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脉细数。虚风已熄,肝脾调和,拟原方去菊花、白蒺藜、石决明,加酸枣仁9g、白术9g、陈皮6g、半夏6g,14剂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闫娟,史正刚.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症研究近况[J].中医儿科杂志,2014,10(1):73-76.

[2]尚艳杰,杨怡然.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中医药,2013,4(3):73-75.

征稿启事

《江西中医药》所设的重点栏目有《明医心鉴》、《滕王阁医话》等。《明医心鉴》以介绍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临证心得为主,重点刊载中医关于疑难病的诊疗经验,要求观点、方法新,经验独到。《滕王阁医话》主要反映中医教学、科研、临床的一得之见,要求以小见大,有感而文,语言生动流畅,可读性强,富于知识性、趣味性。

(收稿日期:2014-10-19)编辑:王河宝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