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继刚从痰瘀论治男科疑难杂病验案2则
2015-04-16岳肖华李晏乐
岳肖华 李晏乐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指导:曹继刚
曹继刚从痰瘀论治男科疑难杂病验案2则
岳肖华 李晏乐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指导:曹继刚
水疝 淋证 化痰祛瘀 活血散瘀汤 缩尿汤 验案
曹继刚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北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擅治男科疑难杂病。男科疾病往往具有病程长、数证兼夹、形神同病等特点[1]。由于患者在发病初期失治、误治以及不能长期坚持医嘱,或初愈之后,失于调摄,导致疾病反复,迁延难治。久病入络,如叶天士所说:“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故其治宜从“瘀”而论。其次,该类疾病通常伴有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导致患者情绪抑郁,心身同病。气郁则痰结,因而此类疾病亦要从“痰”而治。曹教授在临床中针对性的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各种男科疑难杂病,临床收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摘录曹师验案2则,以飨同道。
1 水疝病案
患者梁某,男,28岁。2014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左侧睾丸坠痛1年余,伴阴茎勃起不坚。患者1年前饮酒后突发左侧睾丸坠痛,未予重视,近两月症状加重,并伴随出现阴茎勃起不坚。2014年3月,湖北省中医院B超检查示:左侧精索鞘膜中量积液。西医诊断为:左侧精索鞘膜中量积液,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刻诊:患者左侧阴囊肿大,附睾偏大,睾丸压痛(+)。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质紫暗苔薄黄,脉沉而涩。中医诊断:水疝。辨证属瘀血阻络。治以化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处方: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尾12g,川芎15g,郁金15g,川牛膝 10g,酒制大黄 6g,延胡索 30g,乌药30g,橘核30g,荔枝核30g益母草30g,小茴香15g,山药30g,淫羊藿20g,仙茅15g,巴戟天15g,白花蛇舌草30g,三棱15g,莪术15g,生甘草10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2014年4月27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睾丸疼痛明显减轻,疼痛频率减少,余症不显,二便正常,舌暗苔白,脉沉弦。守上方去三棱、莪术,加蒲黄15g、五灵脂1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2014年5月11日三诊:上证续减,患者告知其勃起硬度亦有改善,舌脉同上。守上方续进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2014年5月18日四诊:B超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精索鞘膜积液基本消失。患者已无其他明显不适,二便可,舌红苔白,脉弦。守上方去桃仁、红花、酒大黄、白花蛇舌草,加党参15g、白术12g。嘱其再进7剂,以资巩固。
按:精索鞘膜积液中医称之为“水疝”。其病因病机如《医宗金鉴·疝症门》记载:“诸疝厥阴任脉病,外因风寒邪聚凝,内因湿热为寒郁,症皆牵睾引腹痛……总审热纵寒疼痛,血左不移气右动,湿则坠重虚坠轻”[2]。患者疾病初起由于饮酒不慎,湿热内蕴,复感寒邪。病邪乘虚入里,流入厥阴。疾病失于诊治,病邪久羁不去,进而影响了局部气血运行,导致厥阴气血瘀滞,厥阴属肝,其性急速,故牵引睾丸作痛。急则治其标,方中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当归尾、蒲黄、五灵脂等大剂量活血化瘀之品以冀祛瘀止痛,疏通经络;瘀血阻络则津液运行失常,郁而为痰,积聚日久,则见阴囊肿大。痰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化。故其治疗应宗《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原则[3],以温化为主。故方中选用延胡索、乌药、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性温行气化痰散结之药,以温化寒饮;瘀血内停,阻滞经脉,阴茎供血不足,失于濡养,则见阴茎勃起不坚、舌暗脉涩。方中仙茅、巴戟天、仙灵脾等药温肾通经,消散阴寒,鼓舞阳事;痰瘀互结,郁而化热,故见舌黄,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方中白花蛇舌草、酒大黄等药清散郁热,引热下行;益母草清热活血利水,使病邪从小便而去;川牛膝引诸药下行,药达病所,故取速效。
2 老年顽固性尿频案
患者韩某,男,75岁。2014年9月14日初诊。
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夜尿频多,并且逐渐加重。西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于2010年在当地人民医院行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夜尿频多症状并未缓解。刻下:患者夜尿6~10次,尿量少,小便涩痛。伴见腰部酸痛,小腹胀痛不适,心烦失眠,情绪急躁,眠差,小便黄,大便偏干。舌暗、苔薄黄,脉沉弦而涩。中医诊断:淋证。辨证属:肾气亏虚,气滞血瘀。治以补肾固脬,通窍利尿。方以缩尿汤加减。处方:
补骨脂30g,杜仲15g,菟丝子30g,山茱萸10g,乌药12g,益智仁20g,延胡索15g,覆盆子20g,金樱子20g,芡实30g,桑螵蛸15g,萹蓄15g,黄柏10g,丹参15g,益母草30g,车前子30g,鸡内金20g,茯神15g,炙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2014年9月21日二诊:患者告知服药后夜尿4~5次,小腹胀痛、腰酸症状缓解,睡眠改善,小便仍偏黄,大便可,舌暗苔白,脉沉弦。守上方去茯神加当归30g,海螵蛸30g。续进7服。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2014年9月28日三诊:上证变化明显,夜尿1次,余症续减。二便可,舌红苔白,脉沉细。守上方去萹蓄、延胡索、杜仲,加黄芪 30g、党参 12g、白术15g。嘱其再进14剂,以善其后。
按:曹师认为此案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患者年老体虚,肾阳虚衰,推动无力,以致气血瘀滞,阻滞经脉。瘀为阴邪,深居血分,卫气昼行于阳,夜入于阴,故每当夜晚时,卫气入里,正邪交争,郁而化热。瘀热扰动肾府,肾失蛰藏,膀胱失约,而见夜尿频多。《标本论》云:“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方中丹参、益母草、车前草等活血化瘀利水,使瘀热从小便而解,以达通因通用之效,先治其标;《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为之淋。”故方中选用补骨脂、杜仲、菟丝子、覆盆子、芡实、金樱子、海螵蛸、桑螵蛸、山茱萸等补肾固脬以缩尿后治其本;车前子、黄柏、萹蓄等清热利湿以止涩;瘀血阻滞经脉,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小腹胀痛,舌暗,脉沉而涩等症状,方中选用乌药、延胡索等温经散寒以止痛;患者病程日久,睡眠欠安,身体虚弱,故方中选取党参、白术等药培土以资先天之本;黄芪主升,入足少阴命门。因其善补元气,又具升提之性乃益气固脬之良药。
[1] 周安方.泌尿男科疑难杂病的辨治思路与经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2
[2] 清·吴谦.医宗金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1
[3]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
R241.1
A
1672-397X(2015)05-0059-02
岳肖华(1992—),男,本科生,中医临床专业。
李晏乐,本科生。13487076635@ 163.com
2014-12-06
编辑:傅如海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