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周原始瓷的装饰工艺

2015-04-16徐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4期
关键词:礼器勾线器物

徐欢

原始瓷出现在我国刚迈入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流行于整个商周时期。经过新石器时代数千年制陶技术的积累,夏商时期,在原料选择、窑炉技术、烧成温度控制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突破,生产出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原始瓷。从西周开始,原始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虽然近年来南方各地商代原始瓷出土的数量和地点不断增加,但在整个陶瓷中的比例仍旧较低。而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出土数量大大增加,出土地点更为广泛,浙江及其周边省的墓葬或遗址都有出土。浙江德清县独仓山、南王山西周初至春秋晚期的土墩墓发掘中,出土随葬器物270余件,绝大多数为原始瓷,原始瓷的比例高达69%,有的墓葬全部摆放原始瓷,墓中以如此多的原始瓷随葬,可见当地对原始瓷业的倚重。浙江义乌平畴西周墓出土的随葬品114件,其中原始瓷占100件。可见,从西周开始,原始瓷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较商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原始瓷已相当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陪葬的主要器物。西周时期随着原始瓷大发展时期的到来,原始瓷装饰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一、西周原始瓷的分期及其装饰工艺特征

根据考古资料研究,对于西周原始瓷演变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西周早期,第一个发展时期;西周中期,相对低谷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第二个发展时期。

西周早期是原始瓷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相对夏商时期,胎釉特征有了明显变化,普遍可见明亮润泽的釉面,反映出此时釉质量的提高和施釉技术的进步。器形除了豆、罐、盂等日常器物外,开始出现尊、簋等原始瓷礼器。纹饰上打破了前期以素面为主的局面,开始在器物上施以大量的刻划和堆贴纹饰。

西周中期是原始瓷发展相对低潮的时期,西周早期常见的大型礼器此时已基本不见,仅剩豆、碟等少量日常器物,器类单一,器形矮小,装饰单一。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随着周王朝对长江以南地区的统治,中原礼制文化进一步渗透到南方核心文化区域。此时,各区域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南方原始瓷制造风格与器具形态的趋同化,加之此时原始瓷烧造工艺的提升,浙江德清火烧山等地龙窑技术更加先进,大大提高了烧制温度及其品质稳定性,促使原始瓷礼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获得技术支持,成为原始瓷发展的第二大高峰期。

二、西周原始瓷的装饰纹样

西周时期,原始瓷的装饰采用拍印、刻划、堆贴等方式。拍印是沿袭印纹硬陶的作风,用刻有纹样的陶拍在大型器表印有方格纹、席纹、篮纹、水波纹、云雷纹等纹样。弦纹是在坯胎上轮旋刻划而成,主要修饰在口沿、肩颈,腹部,有的是至上而下通体满布均匀且疏密有致的凹线,整个器物形成流畅且有节奏变化的线条美。有些器物的肩部、盘形器的内底锥刺和戳印篦点纹、圈点纹。附加堆纹采用堆贴的方式,捏塑成小圆饼、S形、U形等形状,然后堆贴在口沿、肩部、銴耳之上。

(一)拍(戳)印、刻划纹饰

拍印技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坯体装饰技术,是用带有各种纹样的木制、陶制的拍子或卷缠绳索的木棍直接在半干的坯体表面进行均匀地拍打,使坯体坚硬、致密,并在拍打过程中在坯体表面留下印纹。戳印纹是用小木棍、小石块的尖部或指甲戳印出来的圆形、半圆形、新月形、长条形或以点为主的印纹。刻划装饰手法则是在半干或干燥的坯体表面上用石块、陶块的尖部、削尖的竹、木或以竹刷、梳篦等直接在坯体上进行刻划装饰。利用直线或曲线的长短、疏密、横竖交叉等组成纹样。

1.西周早期,伴随着原始瓷第一个发展高峰的到来,特别是礼器的出现,原始瓷装饰纹样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原始瓷普遍见有装饰纹样,几乎不见素面器物,装饰纹样主要有弦纹、篦划纹、叶脉纹、水波纹、方格纹等,同时,仍然可见一部分仿印纹硬陶的席纹纹饰(图1)。

弦纹大量出现,饰于豆、盂、尊等器物的外腹部,一般线条较粗大,与早期的刻划细弦纹差别比较大(图1:1-3、9)。

篦划纹主要见于豆盘的内腹部,多圈盘旋,间以细弦纹,布满整个豆盘内腹,刻划而成(图1:4)。

方格纹数量较少,拍印或刻划而成,多见于尊类器物的外腹部(图1:5)。

此外,还有少量叶脉纹(图1:6)等纹饰,常见于尊等器物的肩部,刻划而成。席纹则见于与印纹硬陶相似的罐类器物上。也有少量的复合形纹饰(图1:7)

2.西周中期,器类大为减少,只有豆、碟等少量器物,装饰纹样极少也是此时的显著特点,基本仅剩细弦纹一类。在敞口、浅坦腹的豆或碟类器物上一般刻划于内腹部(图2:1、2),在敞口、折腹的豆类器物上除了外敞的口沿外,外折的腹部也有刻划,纹饰刻划细密。少量较大型的罐类器物外腹部刻划有水波纹、席纹(图2:3)等纹饰。

3.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原始瓷的数量急剧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器类开始大量增加,纹饰也变得丰富多彩,原始瓷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迎来原始瓷发展的第二大高峰期。装饰上的普遍性和纹饰上的多样性,成为此时的一大亮点。前期常见的弦纹仍较多,其他还有水波纹、斜方格纹、锥刺纹等布满器身,装饰技法基本为刻划。

弦纹最为常见的纹饰,小型器物独立使用,大型器物则多与其他纹饰组合使用(图3:2、3)。

水波纹有两种:一种是大水波纹,折线较大而疏朗,见于大型的罐类等器物腹部;一种是细水波纹,折线较细密,转折较小,装饰于小型器物上(图3:1、6)。

斜方格纹一般呈条带状装饰于器物的腹部,有单条的,也有多条的。一般见于较大型的器物上。(图3:2)

锥刺纹 由数个锥刺点构成短斜直线,两条相对的短直线构成“人”字形纹,多个“人”字形纹组成条带状。一般为多条装饰于器物的肩部、外腹部等。

两周之际,除碗、盂、砵、盘、罐等日常器物,大量礼器又重新出现,除前期的尊、簋外,又出现了鼎、卣、筒形器等新器形。此时器物种类繁多,装饰纷繁复杂。在一些鼎、簋、卣和筒形器等礼器上,均有大量的装饰纹样。装饰纹样有勾连“S”形纹、双勾线“S”形纹、勾连双勾线“S”形纹、双勾线双“S”形纹、规则的变体云雷纹、对称弧形纹、圆圈纹、菱形纹、剔刺纹、水波纹等,纹样总体风格粗放杂乱,仅少量双勾线“S”形纹、双勾线勾连“S”形纹、云雷纹排列较为整齐有序。装饰技法一般一个印模构成一组纹饰,连续拍印,布满器物外腹部。剔刺和刻划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

勾连“S”形纹基本上皆装饰在原始瓷卣、筒形器等器物上。从其构成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形态:

(1)勾连双勾线“S”形纹,一般用双勾线构成纵向修长“S”形纹,三个“S”形纹为一个完整的印模,相邻的两个“S”形纹连接,横向“S”形纹接近于卷曲的云纹(图3:5)。

(2)勾连“S”形纹,结构与勾连双勾线“S”形纹相似,但用单线阴线,这种纹饰常于勾连纹和菱形纹相间使用,勾连纹一般是由几个“T”形纹勾连构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纹饰。

(3)双勾线双“S”形纹,数量较少,常以中间拍印的双勾线“S”形纹为中心,两侧各再叠加近似鸟喙状的半个“S”形纹,鸟喙勾头相对,构成一近似于拍印“S”形纹的纹饰。

(4)双勾线“S”形纹,一般位于器盖的盖面上,由单个“S”形纹并排排列而成。

对称弧形纹分为粗放式和细密式两种,满饰于卣腹部,前者常见。粗放式一般由上下两道对称的弧线构成一组纹饰,两组纹饰以勾连双勾线“S”形纹相隔,五组对称弧形纹构成一个完整印模。细密式纹饰较细密(图3:4),构成与粗放式相似。

云雷纹一般位于卣的腹部,为上下多层装饰。单个纹饰一般呈斜菱形,菱形内按对角线分区,再刻划纹饰。

剔剌纹位于鼎、簋的腹部,以纵向和横向的方式排列。一般呈“S”形纹,少量呈三角形纹,均为剔刻,在剔刻的手笔处积泥形成小泥点,剔刻时从“S”形纹的中间向两边剔刻,因此在两边形成小泥点(图3:7)。

(二)堆贴纹饰

原始瓷的装饰有其独特的功能,装饰除了刻划、拍印几何形纹饰以外,还采用堆塑、贴塑等多种技法。堆贴是在制作原始瓷过程中根据器形的功能、结构,把预先捏制好的部件采用粘贴方法,使其和整体造型构成一体,起到实用的加固器物结构作用,或作为美化器物的一种装饰。堆塑、贴塑装饰有多种形式,不同时期皆有所变化。

西周早期,流行小泥饼作为耳饰。豆等小型器物在口沿下上腹部设有多组小圆形泥饼,一般三组等距分布,每组由两个构成(图1:2);而尊、罐类较大型的器物则在桥形耳的两端各堆贴一小圆形泥饼(图1:5、6、8)。除小泥饼耳外,还有扁泥条形耳(图1:9),堆贴于豆类器物的口沿下,一般为三个等距分布,装饰陛强而基本不具有实用性。

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除偶见锥形泥点外,开始出现大量“S”形堆贴,完全取代了前期那种成双配置的小泥饼堆贴,并成为当时盛行的主要纹饰。“S”形堆贴是以极细的小泥条盘筑而成,贴饰于尊、簋、碗的翻折沿以及盂、小盂和钵的肩部位置(图3:2、3)。碗折沿处常以三个等距离分布或对称贴饰。对于器盖或大型带双系类器物还制成绳索状钮或倒U形系,与“S”形堆贴组合使用。绳索状钮和倒U形系,其形如两绳相交,分股或不分股应该来源于对编织器物的模仿,在倒U形系或绳索状钮的两侧还附加了“S”形或反向“S”形堆贴(图3:4),在装饰效果上,其粗狂的风格与简洁的几何形印纹形成对比。

崇鸟习俗与原始瓷装饰崇鸟是西周时期吴越地区的特色文化,在装饰纹样题材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崇鸟习俗同样也体现在原始瓷器物装饰上,鸟形堆塑是主要的装饰方式。根据鸟的基本形象而将胎土加以捏塑成型,在鼎、鸡冠状的扉棱上堆塑小立鸟。鸡冠状的扉棱装饰于簋、鼎类器物的腹部(图3:6),与倒“U”形系组合,部分鼎的扉棱、器盖钮上端还饰以圆雕小立鸟。

三、几点体会

1.商代原始瓷的纹饰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西周开始,原始瓷的装饰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原始瓷礼器上出现的勾连“S”形纹、重圆圈纹、锥刺纹等纹饰,皆不见于印纹硬陶,其形式变化多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在延续商代的朴素、简洁的原始瓷装饰风格后,西周时期装饰纹样得到充分的发展,增加了大量繁缛的纹样。这些转变要归功于烧造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工艺的进步,为装饰纹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3.原始瓷自西周开始,除一部分日用器外,开始出现礼器,并且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达到了礼器器物生产的第一个顶峰。礼器是象征身份与地位显赫的物品,因此需要使用大量的纹饰来显示其珍贵和与众不同;再则这类礼器器形巨大,其装饰空间的扩大也促使装饰纹样变得更丰富更精美,以适合器物的装饰位置需求。

猜你喜欢

礼器勾线器物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
石子变水果
器物之心
鳄鱼大嘴巴